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生药学》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学生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使学生具有生药鉴定、中药新药研制及资源保护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了解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1.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熟悉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2.了解生药标准化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中药新药的研制与资源保护。
3.掌握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掌握大纲规定的重要生药的来源、化学成分、鉴别特征、品质评价与应用,熟识常用生药,并能够准确识别常用药用植物和生药。
(二)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植物类生药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技术。
2.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3.掌握生药宏观、微观和显微化学的鉴别技能并能熟练地进行描述。
4.掌握大纲规定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的运用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三种: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视频主要包括录像教材和IP课件,各25学时,以系统讲授为主。
网络课件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将以良好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内学时36,2学分,第五学期开设。
理论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从绪论到第六章,主要内容为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各论:从第七章到第九章,主要内容为各类生药分述。
课程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总论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相关概论,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学习生药学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生药学的发展史;了解现代生药学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1.生药与生药学的概念;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我国生药学的发展简史。
3.现代生药学的发展概况。
4.学习生药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与生药学的概念;(2)生药学研究的内容;(3)学习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2.领会:(1)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2)生药学的发展史;(3)现代生药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的分类;熟悉生药拉丁名的组成;了解生药的记载项目。
二、课程内容1、生药的分类2、生药的记载:记载项目、拉丁名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识记:生药的分类领会:(1)生药的拉丁名组成;(2)生药的记载项目。
第三章生药的生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和常见药材的干燥方法;生药的四气,五味的确定,升降浮沉与性味及药物质地的关系;药物的毒性;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常用方法。
熟悉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药性与用药及药效的关系。
了解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归经的含义与确定;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与炮制机理。
二、课程内容1.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2.生药的贮存3.中药的性能与炮制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2)常见药材的干燥方法;(3)生药的升降浮沉与性味及药物质地的关系;(4)药物的毒性;(5)中药炮制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2.领会:(1)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2)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3)生药的四气五味与用药及药效的关系,归经的含义与确定;(4)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5)中药炮制机理。
第四章生药的鉴定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熟悉生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了解生药的原植(动)物鉴定,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与最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1.生药鉴定的意义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5.生药鉴定的新技术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2)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的方法。
2.领会:(1)生药鉴定的意义;(2)原植(动)物鉴定;(3)生药鉴定的新技术。
第五章生药的品质与质量标准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熟悉生药检验的内容,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了解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药的安全性检测。
二、课程内容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2.生药的质量标准;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4.生药检验的内容;5.生药的安全性检测。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生药检验的内容。
2.领会:(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2)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4) 生药的安全性检测。
第六章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新药和道地药材的概念;熟悉中药新药研制的程序,道地药材的利用;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和我国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与生药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二、课程内容1.我国生药资源概况与保护2.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3.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4.道地药材的开发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新药和道地药材的概念;(2)中药新药研制的程序;(3)道地药材的利用。
2.领会:(1)我国生药资源概况和我国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现状;(2)与生药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3)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各论第七章植物类生药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根类生药、根茎类生药、茎木类生药、皮类生药、叶类生药、花类生药、果实及种子类生药、全草类生药、其他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掌握重点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性状特征、原植物鉴定、采收加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药理作用与功效(重点与难点);熟悉生药掌握其来源、产地、性状特征,了解其鉴别要点和药理作用与功效。
二、课程内容1.根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2.重点根类生药:甘草、白芍、人参、当归、丹参、黄芩、地黄、黄芩、柴胡、木香;熟悉生药:何首乌、川乌(附子)、板蓝根、龙胆、三七、桔梗、麦冬、党参。
2.根茎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绵马贯众、大黄、黄连、川芎、天麻、半夏;熟悉生药:川贝母、天南星、苍术、莪术、山药、延胡索。
3.茎木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沉香;熟悉生药:钩藤、鸡血藤。
4.皮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厚朴、肉桂、黄柏;熟悉生药:杜仲、秦皮。
5.叶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熟悉生药:大青叶、番泻叶、银杏叶、毛花洋地黄叶。
6.花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金银花、红花;熟悉生药:丁香、菊花、辛夷7.果实及种子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五味子、苦杏仁、马钱子、砂仁;熟悉生药:陈皮、小茴香、枸杞子、栀子、肉豆蔻、山楂。
8.全草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薄荷、麻黄、茵陈、淫羊藿;熟悉生药:广藿香、益母草、紫花地丁、穿心莲、肉苁蓉、蒲公英。
9.其他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重点生药:冬虫夏草;熟悉生药:茯苓、五倍子、猪苓、乳香、没药、天然冰片。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的特点;(2)重点植物类生药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性状特征、原植物鉴定、采收加工、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药理作用与功效(重点与难点);(3)熟悉生药的来源、产地、性状特征。
2.领会:需要熟悉的植物类生药的显微特征,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以及药理作用与功效。
第八章动物类生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熟悉斑蟊、蟾酥、阿胶、熊胆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和功效;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了解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内容1.动物类生药的概况;2.动物类生药的分类;3.动物类生药的鉴定;4.重要动物类生药选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1)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2) 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2.领会:(1)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2)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3)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4)动物的命名与分类;(5)第九章矿物类生药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产地与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矿物类生药的鉴定;熟悉雄黄、石膏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矿物的性质和重要矿物类生药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1.矿物类生药概述与鉴定:矿物的性质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2.重要矿物类生药:分类与选论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识记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2.领会:(1)雄黄和石膏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2)矿物类生药的鉴定;(3)重要矿物药的分类。
实验教学实验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理解,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显微镜及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显微试剂及其配制方法;学会组织切片的制作、装片方法;学会显微测量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掌握生药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和现代科学的鉴别方法,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实验各教学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做,必做实验至少5项,学时为10学时。
实验项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