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
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特定背景和条件下“真实而复杂”的历史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
创设情境的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生机活泼。
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
多媒体技术手段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媒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声、光、色、形等方面的功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能使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形象的图表,或者适时插入恰当的图象资料,鲜明生动,这是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利用挂图、投影创设历史情境,既不会动,又没有声音,只能靠教师的语言去解释。
而音乐不仅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并且具有时代性。
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具有美的氛围,又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
如讲述红军长征时,播放一曲《过雪山草地》,激发学生对红军长征艰难历程的联想和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在讲解“九一八事变”时,给学生听战斗性悲歌《松花江上》,并展示那时的图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时沦丧的东三省,深刻感受到国土沦丧,家园失去的痛苦,从而激发了学生深切的爱国热情,以
及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从中得到教育。
因此,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了解历史的表象,也对历史知识进行记忆,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历史情境
角色扮演是历史情境创设的一种新方法。
由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将一些抽象的历史知识、深奥的道理以具体的形象作深入浅出的说明。
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不再感觉历史的遥远和陌生,而能够以一种亲切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通过模拟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和历史人物一样思考、行动,以调动其思维。
比如,在学习八年级历史上册“西安事变”事件时,我介绍“西安事变”背景时讲到: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扣押,实行兵谏。
面对这种复杂局势,美方/日方/中共的态度分别如何?我让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代表三方进行讨论,几分钟后每组派代表来阐述各方的做法和立场。
美方组学生代表;我们美国采取积极的营救措施,因为蒋介石的国民府一直与我们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也是我们一直在中国扶植的人,通过他可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所以,我们要救他。
日方组学生代表:我们日本才不管他的死活呢,因为他和我们日本的关系不够亲密,相反,汪精卫和我们日本帝国走的很近。
蒋介石一死,一来可以给我们侵略中国以机会,二来汪精卫也可以趁机
成为国民党“一把手”掌握大权,加快与我们日本合作,那中国就成为我们日本的囊中之物了。
中共组学生代表:我们主张和平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现在日本已经侵略中国了,和汪精卫相比,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还是积极的。
如果国共两党再发生内战,双方都会元气大伤,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另外,如果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还可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我们中共合作抗日的诚意。
所以,我们主张和平解决。
师:大家表演的非常精彩,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发展呢?结果是中共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
而蒋介石自己也分析了形势,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那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学生: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拟历史片断,充分地融入课堂,融入情景,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
也渲染了一种身临其境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
”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
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合情合理地解决问题,而设置问题
是情境创设的核心。
如:教学鸦片战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
我设计了层层启发步步推进的问题情境,课前我发给每小组一张印有“白雾中的少年郎”的简报,让学生阅读思考。
然后设计了几个问题,(1)这个苦果是由什么造成的?(2)这个苦果使我们想起了历史上曾在我国发生过的什么事情?(3)虎门销烟给我们什么启示?(4)用以史为鉴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此时,学生完全进入到由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之中,展开思维。
我适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去探索未知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其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毒品,这个曾经使中华民族饱受苦难的魔鬼,在当今死灰复燃之后,正疯狂地蹂躏着青少年的健康,严重地扭曲着他们的心灵。
我们作为跨世纪的青年学生该怎么办?不但要珍惜健康和生命,远离毒品,而且要积极行动起来,呼吁全社会警惕毒品。
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鸦片战争的沉重教训,认识到新时期的我们应肩负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史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正是兴趣的体现,兴趣培养确保了教学的有效性,能使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构建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这正是历史教师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