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敖图雅
(东北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本案例是针对一名女大学生因就业问题而引起焦虑,烦恼的心理咨询.咨询师对求助者形成的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了解,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其做出诊断.制定了相应的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经过五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绪与睡眠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咨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没
一般资料:
陈某,女27岁,就读研究生,在校居住.自幼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教很好.有一兄一妹.平时很努力学习.性格偏内向,人际关系很好.父母家庭双方无精神病史. 没有为其做心理测验
(一) 主诉:
一个月来因就业问题常常失眠,烦恼,焦虑,学习生活力不从心.
(二)个人陈述:
半年前看着身边的同学就业不太理想,虽说对自己很有信心,可是对现实还是极度的怀疑,由于自小家境贫困,有一次的车祸导致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支撑家庭经济状况。
面对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的跨大,自己有种无法面对眼前的种种现象。
由于自己是少数民族,在一些学业方面也不如身边的同学优越,但是因为性格的要强,促使她不断的努力,可是当努力和结果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极度的绝望,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自己。
越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越会感到沮丧,这个时候就越能想到父母的无助和眼神。
因此长时间的沮丧和难过导致一个月前就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也会做梦,梦到父母去世,万分痛苦中惊醒,醒来的时候发现已经浑身出汗。
早晨醒来之后感觉头痛,头昏脑胀,疲劳。
学习时无法集中注意力,低头看的是书,但是脑子总是在想着别的事情。
咨询师观察: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开始谈话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
(二) 评估与诊断:
根据划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三项原则:该求助者的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主动求医,并且没有出现幻觉,妄想.无思维逻辑异常,无感知觉障碍.可以排除精神病.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造成.对照症状学的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恼,睡眠障碍.从严重程度来看,求助者的反应不甚强烈.反应也只局限在能不能找到好工作的问题上.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从病程标准来看,只有半年。
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为:焦虑,.烦恼,睡眠差,工作力不力心.
鉴别诊断:
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思维逻辑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与严重心理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比较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不是很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因而可以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与焦虑症相鉴别:焦虑症是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的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已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而该求助者虽以焦虑烦恼为主,但为严重影响其社会功能.心理冲突未变形,未泛化.持续时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三) 求助者心理的原因分析:
⑴生物原因:不是很明显
⑵社会原因; 出身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家庭出现的意外失去了安全感,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⑶认知因素:怀疑自己的实际能力,害怕不能给父母带来美好生活。
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差异。
(四)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同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以下的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具体目标)①改变其不良认知,改善其焦虑情绪,减少就业问题引起的烦恼. ②改善睡眠,促进其工作效率
远期目标(终极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心理自我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2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分三个部分:第一阶段,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第二阶段: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第三阶段,巩固与结束阶段.使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不断的完善其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咨询方法:
主要的咨询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从表面上看是求助者担心能不能好就业的焦虑问题,而实际上是是认知上的偏差.怕父母对她的失望.怕别人的对她的不信任。
双方的权力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积极主动的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爱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选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协商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果有特殊情况提前告之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义务
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义务: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果有特殊情况提前告诉求助者.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一周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
(五) 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对赤访者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了解.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诉者,用开放性问题收集诉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让小颖尽情倾诉,与小颖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并完成心理测验。
第二阶段,分析问题,让其认识到不良认知加深咨询关系建立积极认知
(六) 咨询效果评估:
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感觉担心的事不在了,心情好多了,
求助者的客观生活改善,睡眠好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七) 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全面掌握了求助者的情况.取得其的信任.因此得到她的配合.咨询师根据此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实际情况,在具体咨询过程中,应用认知疗法调整其认知观念,改变其不良认知,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首先大学生要确定好适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攀比、焦虑、恐惧、依赖心理,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应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尽情学以致用,展其所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理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2】将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