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高速公路松山安庆互通工程锥坡防护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内蒙古东昊水电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大广高速公路松山安庆互通工程项目部目录1编制依据 (1)2编制范围 (1)3工程概况 (1)4施工部署 (1)4.1进度计划 (1)4.2人员配备 (2)4.3机械配备 (2)5施工方案 (2)5.1六棱块预制、运输 (2)5.2锥坡基础开挖 (3)5.3浆砌片石锥坡基础砌筑 (3)5.4混凝土锥坡挡土墙浇筑 (4)5.4.1模板安装 (4)5.4.2安装对拉螺栓、安放支撑系统 (4)5.4.3混凝土浇筑 (5)5.4.5模板拆除 (5)5.4.6混凝土的养生 (6)5.5坡面修整及砂垫层铺筑 (6)5.6预制块砌筑 (6)6质量保证措施 (6)6.1施工质量保证规章制度、保证措施 (6)6.2组织、技术措施 (7)7安全保证措施 (7)8环保措施和文明施工 (8)8.1文明施工措施 (8)8.2环境保护措施 (8)锥坡防护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2、施工合同;3、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2编制范围AK0+542.037分离式立交、MK815+492.57加宽桥、MK814+979.18加宽桥、BK0+181.75通道桥锥坡防护。
3工程概况1、AK0+542.037分离式立交:锥坡防护采用C25混凝土空心六棱块,M10水泥砂浆填缝,缝宽1cm,预制块内填种植土并播种草籽;坡脚处设置浆砌片石基础,片石强度不小于MU40,每隔10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2、MK815+492.57加宽桥、MK814+979.18加宽桥、BK0+181.75通道桥锥坡防护采用C30混凝土实心六棱块,M10水泥砂浆填缝,缝宽1cm;坡脚处设置C25混凝土挡土墙。
4施工部署4.1进度计划2019年4月22日开工,2019年6月10日完成。
4.2人员配备人员配备表4.3机械配备机械配备表5施工方案5.1六棱块预制、运输1、预制块小型砼拌合站设置在项目部驻地附近,场地设置预制区和堆放成品区。
2、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压制生产,预制块外观:尺寸准确、整齐统一、棱角分明、表面清洁平整;3、砼预制场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测预制块的形状、尺寸,经检测不合格产品禁止使用;混凝土预制块外观要平整、光滑,外露面不允许有蜂窝等不良现象。
4、不允许用砂浆刮抹混凝土预制块表面。
5、混凝土预制块生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采用自然养护。
当夏季气温高、湿度低,混凝土预制块浇筑初凝后立即养护。
养护时间不少于7d,以土工布覆盖,在养护期内,设专人负责洒水并时刻保持土工布湿润。
6、砼预制块浇筑成型达到设计强度后,应及时堆放,以免占用场地,但堆放时应轻拿轻放,堆放整齐有序。
配专用汽车运输砼块。
砼预制块在搬运过程中要切实做到人工装车、卸车。
装车时砼预制块应相互挤紧,以免在运输过程中撞坏;卸车时做到轻拿轻放,禁止野蛮装卸,不允许自卸车直接翻倒卸砼预制块。
砼预制块在运输过程中,司机应做到匀速行驶,避免大的颠波。
确保砼预制块不受损坏。
5.2锥坡基础开挖1、基坑开挖前疏通地面排水系统。
2、采用挖掘机开挖时严禁超挖,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
挖至设计基底应预留20cm 采用人工刷底、修整,确保基底平整,几何尺寸及基底高程符合要求。
3、在基坑边弃土时,坑边的堆土应距基坑上口边缘1.2米以外,高度不得超过1.5m。
4、任何土质基坑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而削弱基底承载能力。
5.3浆砌片石锥坡基础砌筑1、砌石前应按设计放出实样,为了控制好墙身内外侧的坡度,砌筑前,还需用松木板钉好坡度架并立于砌筑段的两端,挂横线采用坐浆法分段分层砌筑。
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片石在砌筑前浇水湿润,石料表面有污垢应冲洗干净。
分层砌筑以2-3层石块组成一工作层,每工作层的水平缝大致找平,不同层位的竖缝应相应错开,不能贯通。
2、每层砌石都应先坐浆后砌石,坐浆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结,且砌石砂浆密实饱满。
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定位石(角隅石)及镶面石。
分层砌筑时各砌层应先砌角石,后边石或面石,最后才砌筑腹石。
外围固定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定位石的砌缝应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3、砌筑腹石时,砌体中的石块应大小搭配,石料间的砌缝要互相交错、咬搭,砂浆密实。
石料之间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准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
片石不宜竖立使用,砌筑时应将尖锐突出部分敲除。
一般情况下较大的石料以大面为底,但是浆砌片石时,需利用片石的自然形状,将大小砌石相互交错的衔接在一起,除最下一层石块应大面朝下外,上面的石块不一定必须大面朝下,做到犬牙交错,搭配紧密即可。
同时在砌下层石块时,即应考虑上层石块如何接砌,砌筑过程中还要将石料的缝隙留开,保证2公分的深度,以利于勾缝。
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20mm,较宽的砌缝可用小锤将小石片敲入挤塞,但石片应被砂浆包裹。
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做准备。
4、浆砌临近至设计高度时,应用较平整的石块砌筑顶部,并用水泥砂浆全面找平,顶面的横向流水坡度宜为2%。
砌体在砌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和坡度,确保砌体外观及内在质量。
5、按设计要求设置砌体沉降缝,一般每10米设置一道(与基础沉降缝对应),每道沉降缝应垂直贯穿整个砌体断面,缝宽宜在2cm左右,缝内填塞沥青麻絮,填塞深度不小于20cm。
5.4混凝土锥坡挡土墙浇筑5.4.1模板安装1、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施工,用人工配合吊车进行安装,安装前要将模板清理干净,涂刷脱模剂。
2、垂直吊运时,应采取两个以上的吊点;水平调运应采取四个吊点。
吊点应做受力计算,合理布置。
3、吊装就位后,紧靠定位基准线,两侧模板均应利用斜撑调整和固定其垂直度。
4、模板的安装应边就位、边校正、边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5.4.2安装对拉螺栓、安放支撑系统1、水平撑和斜撑下的支撑面应平整垫实,并有足够的受压面积,支撑件应着力于外钢楞。
2、混凝土构筑物两侧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相对,在对拉螺杆外套入PVC 管,管与模板开口处用原子灰(俗称腻子)或透明玻璃胶、发泡剂密封。
穿插螺栓时不得斜拉硬顶,对拉螺杆应紧拉,支撑稳固。
在模板与定位筋之间打入木楔调整模板与其位置线重合。
模板内应根据对拉螺栓的位置,遵循支拉平衡的原则,设方木作为内支撑,浇筑砼时边打边拔。
3、模板必须支拉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4、模板上口尽量在同一水平面上或在模板上标出混凝土浇筑线,严防顶部标高不一。
5.4.3混凝土浇筑1、浇筑前检查模板、支撑系统、预埋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通过方能浇筑混凝土;2、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如超过2m,应采用减速装置如溜槽或串筒浇筑,在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
3、浇筑顺序:混凝土的浇筑按全面分层方式浇筑,分层高度30cm。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完成上层混凝土的浇注,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 以上。
4、振捣: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应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浇注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100mm 以上;振捣棒与侧模应保持100mm 以上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移动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
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6、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如用海绵、干布吸水)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减少泌水。
7、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收面抹平,待定浆后压光或凿毛。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8、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5.4.5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一般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 时可拆除侧模板。
5.4.6混凝土的养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尽快用土工布或塑料薄膜覆盖洒水养生,洒水养生时间一般为7d。
覆盖时不得损伤或污染混凝土的表面。
混凝土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生期间经常使模板保持湿润。
5.5坡面修整及砂垫层铺筑修坡时应严格控制坡比,坡面平整度应达到规范要求,为使砼预制块砌筑的坡面平整度达到规定要求,坡面修整采用人工拉线修整,坡面土料不足部分人工填筑并洒水夯实,使之达到验收条件。
杜绝使用粉土对护坡进行修正。
5.6预制块砌筑1、混凝土预制块铺设重点是控制好两条线和一个面,两条线是坡顶线和底脚线,一个面是铺砌面。
保证上述两条线的顺畅和护砌面的平整,对整个护坡外观质量的评价至关重要。
2、预制砼块砌筑必须从下往上的顺序砌筑,砌筑应平整、咬合紧密。
砌筑时依放样桩纵向拉线控制坡比,横向拉线控制平整度,使平整度达到设计要求。
3、砼预制块铺筑应平整、稳定、缝线规则;坡面平整度用2m靠尺检测凹凸不超过3cm;4、预制块砌筑完后,使砼块落实再调整其平整度后用M10砂浆缝,勾缝前先洒水,将预制块湿润,用钢丝勾将缝隙掏干净,确保水泥砂浆把缝塞满,勾缝要求表面抹平,整齐美观,勾缝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缝线整齐、统一,无垂直通缝。
6质量保证措施6.1施工质量保证规章制度、保证措施1、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上岗前质量教育培训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开展经常性质量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2、贯彻执行“技术交底制度”,每道工序开始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
3、建立工程、质检、试验、测量等技术质量体系为重点的保证体系,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建立质检工程师、技术员、现场班组的自检、互检、交接检查体系,保证施工质量。
6.2组织、技术措施(1)、坚持并严格进行施工前技术交底,技术人员就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作业指导和技术交底,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岗前质量意识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全体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和工作技能、工艺水平。
(2)、按照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实施各道工序,严格按技术交底要求施工。
(3)、加强对各机械设备的管理,对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期维护、责任到人,以保证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