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违约原因
刚刚毕业的毕业生血气方刚,有时候也会做出一些任性的事情,下面跟大家谈一谈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欢迎阅读!
一、千奇百怪的大学生违约理由
“加夜班、离家远、父母不同意、吃不惯、想女/男朋友、与
单位同事相处不愉快、工作内容单调乏味、要干体力活、不能按
时发工资、家人生病需回去长期照顾、每天不知该干什么、老员
工都说来这单位被坑了、对自己在单位的前景不看好、看不到希望,就想找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
辞职理十分荒唐、随意,更有甚者事先也不跟人事部门或项
目部打招呼,突然就消失了,有的甚至连手机号都换了,不返校、不在单位也不与家人联系,处于“三不管”的“失控态”。
显得“太不负责任”,让企业和学校感到无奈和措手不及。
还有的大学生刚到单位一天就不愿呆,未履行“30天的告知
义务”就欲辞职,人事部门让他支付违约金,他便微博、贴吧各
种渠道辱骂单位和学校,歪曲事实,说公司剥夺了他自由选择工
作的权利,骂学校没有给他们推荐一个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坐
办公室,喝茶、看报、打游戏,到点下班,休闲娱乐两不误,薪
水高,人人羡慕的好工作。
还有部分大学生显得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比较明显,
干两个月觉得工资低或是短期内没有提拔的可能,就变得很焦躁
不安,选择违约。
二、违约造成的不良影响
从表面上看,违约是个人行为,承担一定的责任即可,但实
际上对多方都有影响,主要表现在:1.就用人单位而言,违约打
乱了用人单位的工作计划,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招聘、培
训等时间和财力成本,一旦毕业生因某种原因违约,则使用人单
位的录用工作付之东流,用人单位若另觅人才,则在时机上造成
仓促,从而给用人单位工作造成被动。
2.就学校而言,用人单位
往往会将一个学生的违约行为与学校教育质量和信誉度联系起来,从而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
3.就学生本人而言,
违约不光使自己经济上受损,如果用人单位申请劳动仲裁,学生
还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况且,一个随意违约的学生在用人单
位来看,必然是缺乏诚信意识之人,这样的学生大多数用人单位
会敬而远之,违约使个人诚信大打折扣。
4.就其他毕业生而言,
用人单位到学校挑选毕业生,一旦与某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就
不可能再录用其他毕业生。
若该毕业生违约,有些当初希望到该
用人单位工作的其他毕业生则错过了时机,同时影响了就业,造
成就业信息资源的浪费。
三、大学毕业生违约现象原因
1.不能准确定位单位工作性质,对所签单位期望值过高
部分毕业生认为一旦进入单位就能高工资、高福利、工作环
境轻松舒适、工作技术含量高,人人羡慕。
然而当他们面对工作
地点远离市区、人烟稀少、加班熬夜、烈日蚊虫、环境艰苦等实
际情况时,立刻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单方面违约或“不辞而别”。
部分大学毕业生在签约后,发现原本用人单位承诺的待遇却不能
完全兑现,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提出解约。
2. 先找个单位“保底”,“这山扒着那山高”。
部分大学毕业生仍在面试考核阶段,为了以防万一,先签一
个可以退而求其次的单位。
一旦以上的打算获得成功,就毫不犹
豫地违约。
另外,已经签约甚至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的毕业生,对自己的现况不满,认为别人签的单位如何如何好,这山扒着那
山高,比如签约铁路局总想到工程局,签约工程局的又想到铁路局,就业方向迷茫。
3. 自傲与好高骛远心理
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常常以大学生自居,看不起单位里的一
般员工,自认为在学校里已经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技能已经相当
熟练。
因而在实习岗位上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的
实际能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只想做轻松工作,而分配到如
资料、打混凝土等相对单调、艰苦的工作岗位后,就会违约。
4.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和耐挫力较差
部分毕业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和同学,步入一个新的环境,学习内容发生变化,生活的方式发生变化,日常接触的社会群体
也发生变化,这些变化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和行为上的不适应,感觉受人管、被教训受不了;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快,加班
加点,刚开始感觉很新鲜,慢慢就觉得干的是很简单的、重复的、枯燥无味的活;
5.受不了公司或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
工作中部分学生不注重人际交往的礼貌、礼仪,处理不好与
领导、同事的关系。
特别是个别来自独生子女或少子女家庭,在
性格上比较单纯、任性,缺乏社会性,考虑事情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从小没有吃过多少苦,没有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练,在工作中
往往不能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
6. 片面理解“就业权”,认为就业权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对
待工作
部分毕业生对签署就业协议书的有关法律问题不了解。
他们
大多只关心自己是否已经落实了一个工作,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
福利、岗位编制、工作地点等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
但对签署就
业协议书这一行为本身所具有的法律性质、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效力、签约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并不关心。
甚至有学生认为
即使签了就业协议书,如果自己不想去只要学校老师同意自己再
重新签一份就可以了。
甚至有的学生在提出解约申请而对方并没
有马上同意时,就会认为是用人单位在为难自己,自己的权益受
到了侵害。
还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只要把违约金支付给对方,用
人单位就必须马上给自己出具解约函。
这类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
造成的不严肃态度,导致部分毕业生解约很随意。
7.初次就业考虑不周、信用意识淡薄
部分毕业生不重视也不认真了解就业相关政策规定,并不把
协议看成很严肃的事情,他们最开始的签约大多是匆忙草率的,
不与家长亲友事先商量好就签约,签约后会反复考虑自己的决定
是否正确,通过进一步了解就业单位情况,发现不满意,就后悔
自己作出的决定,发现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就要求中止原先
的协议。
8.盲目跟风就业,糊里糊涂签约,攀比心理严重。
一些毕业生独立性不强,很容易被人说服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和决定。
本来自己开始认为挺好的工作,但签约后听别人说不好,他自己也把握不住自己,因而违约。
有的毕业生糊里糊涂的与不
明单位签约,甚至陷入传销的绝境,遗憾终身。
还有当某用人单位招聘人数较多时,看到其他同学都签了这
家单位,他也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到该单位就业,就先签约。
当
发现该单位不适合自己时,就提出违约。
另外,部分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会相互比较,你的工资高,我的岗位好,他所在的项目部好,彼此之间相互攀比。
你找个好的,我还要找个比你更好的,以上几种情况都会导致他们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