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介绍以及其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技击效果和保健作用的运动方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健身需求日益强,太极拳运动也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和推广,逐渐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成为许多人日常健身的重要内容之一。
全民健身的需求不断刺激着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着全民健身的发展。
太极拳之所以发展速度快, 练习人数多, 其主要原因是太极拳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 兼容了传统哲学、古代医学、拳学、兵学、美学等, 特别是与易经八卦学说有着较密切的渊源。
结合导引、吐纳, 使气与力合, 着重内壮, 成为整体性和内外统一性的内功拳运动, 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协调配合, 因而在逐渐形成独特的拳术运动的同时, 融拳、哲、医三理于一身, 具有别具一格的技击、哲理和健身等多重功能的优秀传统运动项目。
本文阐述太极拳的保健养生作用、太极拳的中医学研究以及太极拳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
1.太极拳介绍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种,归类为内家拳,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动作呈弧型,连贯而圆活,其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
新派太极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1957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
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
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 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
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套路介绍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该方法。
动作徐缓舒畅,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肩,有飘然腾云之意境。
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
太极拳很重视练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2.太极拳健身原理分析
太极拳融武术、气功为一体, 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的精萃, 它能使练习者收到健身、修身、防身之功效。
2.1太极拳的养生价值
太极拳的练拳过程实质上是以动养形, 又兼养神以静养形, 又兼养神, 达到形神共养, 强身益寿的一完整的养生法。
这既符合太极拳阴阳之道, 又与中国统养生法相吻合, 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2.1.1太极拳对形的养生价值
形包括人体的大脑、组织、细胞、脏腑、关节、筋骨、韧带、皮肉、经脉及充满其间的精、气、血、津等等, 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对脏腑的作用。
太极拳首要任务之一就是以丹田为内中轴, 将腹胸部开合的运动与深长呼吸、气沉丹田、五弓形变化、活腰壮肾等运动相合为一体, 使五脏六腑受到轻松、柔和、缓慢、方圆的揉搓、挤压和按摩。
对运动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 , 依次带动关节, 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满、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
这样必然会使人体各系统特别是腰和四肢都得到良好的刺激, 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 将人体筋骨肌肉练得又有弹性又有力量, 加强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 从而保证关节2.1.2 太极拳对神的养生价值
从神的广义而言, 神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等内容。
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锻炼不仅可以养神, 还可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有利于调整心理平衡, 净化心境, 益寿延年。
2.1.3 太极拳的健身价值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个拳种, 它有独到的锻炼方法, 归纳起来为“练脑、练气、练身”。
三者密切结合, 实为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
2.1.4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
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 全神贯注, 意动身随, 内外三合,连绵不断, 一气呵成。
这些细微, 复杂, 独特的锻炼方法要求融合到其练习过程当中, 必然对大脑起到锻炼的作用, 有益于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的调整。
它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
而且太极拳要求在周身全部放松的条件下进行练习, 它不仅要求身体放松, 也要求大脑放松。
2.1.5 练气
太极拳的气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即从肺吸入的空气, 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 及“先天之元气”。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 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 随着深长的呼吸, 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的舒张、收缩, 腰、肾、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于丹田之气, 运送到全身, 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 即通常所说的“气感”。
2.1.6练身
躯体: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 上下一条线, 这样不仅可以使上下气血相通, 而且还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等病态。
腰:通过腰部的锻炼, 可以增强肾功能, 同时对脊髓神经和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
眼神: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 指挥眼神转向欲去的方向, 这样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 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关节和韧带:太极拳要求节节贯穿, 周身一家。
在腰脊和关节的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动作, 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 周身一家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