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污染监测优秀课件

大气污染监测优秀课件

可用于采集雾态气溶胶。 (2)填充柱阻留法 (3)滤料采样法:主要用于采集大气中的气溶胶 (4)低温冷凝浓缩法
3 静电沉降法
常用于气溶胶的采样。此法采样效率高,速度快, 但仪器装置及维护要求也较高,当存在易爆炸性气 体、蒸气或粉尘时,不能使用该方法
4 无动力采样法 ▪ 降尘样品的采集
降尘样品的采集是在监测区的适当地点将集尘 器放置于一定高度,采集1个月左右的降尘。
3.3 采样方法和标准气配置
3.3.1 采样方法 1 直接采样法 注射器采样:该方法常用于气相色谱分 析法采样。 采气器采样
真空瓶采样:
塑料袋采样:采样时,先用现场空气冲洗袋子 2~3次,再 充满样气
2 浓缩采样法 (1)溶液吸收法
▪ 冲击式吸收管:适宜采集气溶胶态物质。 ▪ 气泡吸收管 ▪ 多孔玻板吸收管:主要用于采集分子状污染物,也
1 静态配气
静态配气法是把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 态的原料气,加入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然后加入 稀释气体,混和均匀。适用于活泼性较差且用量 不大的标准气
▪ 注射器配气法:配制少量标准气时用100 mL注射 器,吸取原料气,再经数次稀释制得
▪ 塑料袋配气法
▪ 配器瓶配气法
常压配气
正压配气法
2 动态配气
动态配气法,是使已知浓度的原料气与稀释气 按恒定比例连续不断地进入混合器中进行混合, 从而可以连续不断地配制并供给一定浓度的标准 气,两股气流的流量比即稀释倍数,根据稀释倍 数计算出标准气的浓度。
3.2 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测定
大气污染监测的目的
▪ 通过对空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 测,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订的大气质量标 准,并为编写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报告提供数据
▪ 通过大气污染监测分析来确定控制和防治对策,评 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 研究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为开展 大气环境保护以及预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3.2.2 监测项目的确定
▪ 必测项目: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一氧化碳 可吸入颗粒物 O3
选测项目: 总悬浮颗粒物(TSP) 氟化物 铅 苯并芘 有毒有害有机物
规定: 只要有条件应尽可能开展部分或全部选测项目的监测
3.2.3 监测布点方案的确定
1.采样点位置和数目的设置原则 ▪ 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
▪ 根据采样流量不同,分为大流量采样法和中流量 采样法
3.4.2 可吸入颗粒物(飘尘)
粒径小于10 μm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 物或飘尘 1.重量法
▪ 根据采样流量不同,分为大流量采样重量法和小流 量采样重量法
▪ 大流量法使用带有10 μm以上颗粒物切割器的大流 量采样器采样
▪ 小流量法使用小流量采样器Fra bibliotek降尘的采样有干法和湿法两种 ▪ 二氧化铅法采集含硫污染物 ▪ 碱片法采集分子状含硫污染物 ▪ 石灰滤纸法采集大气中的氟化物 ▪ 活性炭采集空气中的有机蒸气
襟章式采样器
3.3.2 标准气配置
标准气体可由高浓度原料气配制或直接从市场 购入,也可由实验室自行制取
通常,在使用前需先对原料气进行稀释。配制 标准气体的方法主要有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
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 采样点应疏密有别 ▪ 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且无局部污染源
▪ 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 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 高度应相应于监测目的
▪ 采样点数目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 布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 等因素综合考虑
▪ 2.布点方法 功能区布点法 网格布点法 同心圆布点法 扇形布点法
3.4.3 自然降尘
自然降尘简称降尘,是指大气中自然降落于地 面上的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的参考性指标。其粒 径多在10 μm以上
3.5 主要气态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5.1 二氧化硫
1 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 法
▪ 原理:用氯化钾和氯化汞配制成的四氯汞钾吸收 液吸收气样中的二氧化硫,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 酸盐络合物,该络合物再与甲醛和盐酸副玫瑰苯 胺作用,生成紫色络合物,其颜色深浅与SO2含量 成正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 采样时间是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采样频 率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应根据监测目的、污 染物分布特征及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
4.分析方法的选择
▪ 仪器分析是主要的方法,最常用的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 光谱法、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阳极溶出伏安法等。为 使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监测方法应尽量统一和规范化。
2.压电晶体振荡法 石英晶体飘尘测定仪工作原理
3. β射线吸收法 β射线飘尘测定仪工作原理
4. 颗粒物分布
飘尘粒径分布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不同 粒径的数目分布,另一种是不同粒径的重量浓度 分布。前者用光散射式粒子计数器测定,后者用 根据撞击捕集原理制成的采样器分级捕集不同粒 径范围的颗粒物,再用重量法测定。这种方法设 备较简单,应用比较广泛,所用采样器称多级喷 射撞击式或安德森采样器
(1)连续稀释法
(2)负压喷射法
(3)渗透管法
动态配气方法还有气体扩散法、饱和蒸气压法、 电解法等
3.4 颗粒物的测定
3.4.1 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是指一定体积 的空气通过已恒重的滤膜,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 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 采样体积,计算出TSP的质量浓度
▪ 为政府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 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3.2.1 污染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弄清监测区域内的污染源类型、数量、 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源及排放量,了解所用原料、 燃料及消耗量;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方式、排放时间 规律、污染物特性、气象因素、地形和下垫面粗糙 度等资料;收集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掌握监 测区域的人口分布、居民和动植物受大气污染危害 情况及流行性疾病资料;尽量收集监测区域以往的 大气监测资料
大气污染监测优秀课件
3.1 大气污染
3.1.1 大气污染源 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
固定源 流动源
按人类社会活动功能
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3.1.2 大气污染的类型
▪ 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状况分: 还原型大气污染 氧化型大气污染
▪ 根据燃料性质和污染物的组成分: 煤炭型 石油型 混合型 特殊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