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监测(1)资料
多孔筛板吸收管
玻璃筛板吸收瓶
对吸收液的要求:
• 对气态污染物溶解度大,与之发生化学反应的速 度快;
• 污染物质在吸收液中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 要便于后续分析测定工作;
• 价格便宜,易于得到。
2、固体阻留法
(1)填充柱阻留法
• 反应原理过程:
可分为:
• 溶液吸收法
• 填充柱阻留法;
• 滤料采样法; • 低温冷凝采样法。
1、溶液吸收法
• 一般与抽气装置连用。 • 作用原理: 物理作用:如吸附、溶解; 化学作用:如中和、 氧化还原等。 • 根据吸收原理,常用吸收管分为: 气泡式吸收管
冲击式吸收管
多孔筛板吸收管
玻璃筛板吸收瓶
冲击式收集管
气泡收集管
第一章
大气和废气监测
第一节
概述
一 、大气及其组成
(一)、大气圈的结构
热层 中间层顶顶顶
中间层平流Leabharlann 顶顶平流层 对流层顶 对流层
大气圈垂直分层图
(二) 大气的组成
• 自然状态的大气由空气、水蒸气和尘埃组成。
• 按其可变性可分为:
• 恒定组分:包括氮N2(78.09%)、氧O2(20.95%)、稀 有气体等。
(二)主要污染物
一般有两种存在状态,即粒子状态和分子状态。 • 粒子状态污染物也称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或颗粒污染 物,包括飘尘和降尘; • 分子状态污染物也称气体状态污染物,如 SO2 、氮 氧化物、CO、氯化氢、氯气、臭氧等。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样品的采集
一、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采样
• 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 • 污染源监测。
发生变化,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遭到
破坏,对人类生活、工作、健康造成急性和慢性危
害,并对财产和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
• 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 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① 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② 固定污染源、移(流)动污染源
③ 污染源排放方式 A)点源:如发电厂和供暖锅炉; B)线源:如汽车、火车、飞机等构成的大气污染; C)面源:如石油化工区或居民住宅区的众多小炉灶 构成的大气污染。 ④ 污染源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等。
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一)大气污染物分类
• 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 按污染源:自然源污染物、人为源污染物。
• 按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 按其变化: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污染 物类别 产生 特征 物理和化学性状 未发生变化 实例 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一氧化 碳、碳氢化合 物、颗粒性物质 硫酸盐、硝酸 盐、臭氧、醛、 类、过氧乙酰硝 酸酯(PAN)
• 可变组分:CO2、O3、H2O(0.02~6%),从总量上来 讲,夏天比冬天多,陆地比海洋多,城市比乡村多。
• 不定组分:即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形成的气态物质和悬 浮颗粒。 成分的关系为: • 恒定组分 + 可变组分 = 纯净大气 • 纯净大气 - H2O = 干洁大气
二、大气污染源
• 大气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使清洁大气中 混入各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致使大气质量
如:
• 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苯系物;
•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
1、直接采样法特征
• • 时间短; 采样量少;
•
•
方便快速;
测定值真实性不够。
2、直接采样法采样仪器
• • • • • 注射器 塑料袋 球胆 采气管 真空采样瓶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 适用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低的情况。 • 采样的分析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浓缩采样时间 内的平均浓度。
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可以按其功能分:
工业区 居民区 交通稠密区 商业繁华区 文化区 清洁区 对照区 各功能区的采样点数目的设置不要求平均,通常在污染集 中的工业区、人口密集的居民区、交通稠密区应多设采样 点。同时在对照区或清洁区设1~2个对照点。
2、网格布点法
•
每个方格为正方形,可从地图上均匀描绘,方格实地面积视 所测区域大小、污染源强度、人口分布、监测目的和监测力 量而定,一般是1~9km2布一个点。若主导风向明确,下风 向设点应多一些,一般约占采样点总数的60%。这种布点方 法适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2、采样频率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采样次数。
• 显然采样频率越高,监测数据越接近真实情况。
三、污染物采样方法
不同的采样方法: a. 直接采样法 b. 富集采样法
(一)直接采样法及其设备
• 直接采样法:适用于大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 高或者所用监测方法十分灵敏,此时直接采 取少量气体就可以满足分析测定要求。
④ 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 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 ⑤ 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⑥ 应将采样器或测定仪器设置于常人呼吸带高度,即 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
(二)布点方法
A、功能区布点法 B、网格布点法
C、同心圆布点法 D、扇形布点法
1、功能区布点法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3、同心圆布点法
• 布点是以污染源为中心画出同心圆,半径视具体 情况而定,再从同心圆画45°夹角的射线若干, 放射线与同心圆圆周的交点即是采样点。
4、扇形布点法
• 扇形角度一般为45°~90°。采样点设在距点源不
同距离的若干弧线上,相邻两点与顶点连线的夹角
一般取10°~20°。
采样时间和频率
1、采样时间是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 间,也称采样时段。
一次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 污染物 的有害物质。又称原发性污 染物。
二次 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 污染物 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 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 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 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与一次污染物的 化学、物理性质 完全不同,多为 气溶胶,具有颗 粒小、毒性一般 比一次污染物大 等特点。
(一)环境空气中污染物采样
1、布设采样点的原则和要求 污染物浓度
人口密度
优化 布点 基本 原则
污染源 工业分布
超标情况 监测类型
具体体现:
① 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 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② 下风向多设,上风向设少量对照;
③ 人口、工业多密集地区、易较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 采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