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

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的调研报告 新改版1

序号:编码: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调查报告项目名称:承德农村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研究所属院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团队名称:“锦欣”队团队负责人:刘雅君团队成员:孙茜唐珊珊许宇鹏指导教师:**填报日期: 2012年11月27日关于丰宁县特色农业发展研究的调研报告【摘要】近年来,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以农业增效农业增收为目的,认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这次活动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在省社科联、团省委决定共同举办的2012年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中,2012年2月15日到2月19日石家庄铁道大学组成了专题调研组就丰宁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联合调研,并赴丰宁农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承德农村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正文】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地处燕山北陆和内蒙古高原南缘,距北京市区188公里,距怀柔界18公里。

是河北省32个环京津县、22个扩权县、14个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县之一。

丰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全县有耕地108万亩,草场762万亩,林地606万亩,森林覆盖率46.23%,境内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山川、森林、草原、峡谷、温泉、古洞、奇松等多种旅游资源,可以说是京北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

这就是此次丰宁情况的简单介绍。

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没有了农业就失去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繁荣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且直接导致更多社会部门的建立和扩张。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所以对丰宁县特色农业调查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此次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中,我队师生5人于2012年2月15日到2月19日深入承德农村地区开展调查研究,本次丰宁的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通过采用走访、问卷、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从发放的600份调查问卷中得到如下数据:1、丰宁县农村的家庭收入主要来源还是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比例占到68.1%,外出打工比例16.3%,牧、副、林比例为12.1%,种植经济作物占2.1%,相关特色农业只有1.4%,如图1所示。

农民的增收途径还是比较单一,农业发展还是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发展不明显。

图12、丰宁县农村的土地用途种植农产品比例达92%,养殖畜牧等产品占4%,承包给别人、种植蔬菜果树和建房总和比例占到4%,如图2所示。

民以食为天,丰宁农民还是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可以说特色农业发展占用土地面积有限。

图2 1.种植农产品2.承包给别人3.种菜或者果树4.养畜牧等产品5.建房3、丰宁县目前有的农村经营主要特色农业是养殖,养殖品为奶牛、肉牛、绵羊,虽然其他的特色农业也有发展,但是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业发展在该县农村也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利用好该地的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

如图3所示。

图34、丰宁县特色农业以养殖为主,养殖的销售渠道是统一收购,集中养殖,但是没有形成群体规模,82.6%的养殖规模一般,大型养殖企业只占到2.5%,如图4所示。

相对应的特色农业产出效益,该县84%的农民们认为效益一般,认为产出效益好的只有2%。

如图5所示。

对于当前特色农业产品的销售,当地县、乡政府有过专门的指导和帮助,民众接受指导的比例只占到63%。

图4图5 1.一般2.中等3.很好5、对目前丰宁县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来说,特色农业的资金来源还是以种地所得为主,比例占到65%。

如图6所示。

这样的问题就是单纯靠农民的种地所得去发展特色农业,资金链条紧,发展的潜力和规模也不会大,并且50%的农民认为资金和技术等资源不足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最大困难,没有资金做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提准备,特色农业将很难发展。

如图7所示。

图6图76、报告开文提到过丰宁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县之一,可以说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但是丰宁县特色农业中的旅游发展还是相对滞后和不明显。

如图8所示。

通过调查,农民们也已经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促进农村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以使农民开阔眼界、变革生活方式,可以使居民了解国民国情,可以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所以从现在开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势不容缓。

如图9所示。

图8图97、可以说,发展丰宁县农村旅游业是丰宁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出路,所以调研组队丰宁旅游业发展条件和资源进行了调查,73%的农民认为民俗文化建设对旅客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民俗文化就包括农家乐,体验农村田园生活,感受农村民土风情等。

优化农村旅游业也必须从图10中几方面入手,而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特色景观的形成被认为是优化农村旅游业的最重要的发展条件。

图10图11二、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和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注意到,丰宁地区各地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确实做了努力。

但是该县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还相对滞后,制约因素和诸多难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农业结构不合理丰宁县农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产品质量并不高,名优产品比例低。

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

三是区域的比较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区域性机构不同程度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脱节。

2.特色农业还未形成有市场、有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没有市场不能发展, 有市场而没有规模也不能形成气候。

丰宁虽然有明显的资源特色和区位优势, 但在优化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 并没有注重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基地建设, 从而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丰宁县目前只是一般零星发展, 或者说只有产品, 还没有形成产业。

由于种植分散、规模小;龙头加工企业少, 加工层次低, 产品粗糙、包装落后; 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形不成市场竞争力,致使产品打不开市场, 从而制约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3.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有待提高农民们对发展特色农业的认识不够,这样导致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也有待拓展、工作措施有待创新、工作力度有待加大。

现实要求在特色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多的问题必须由政府依据经济规律引导解决。

因此,在起步晚、发展慢、差距大的现实情况下,丰宁的特色农业发展进程,必定是一个负重前行的过程,进一步加快和实现跨越式发展,还有许多关口要闯,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4.资金问题有待解决目前丰宁县农村发展特色农业投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瓶颈难以解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基地建设质量不高、标准化批量生产能力不足,龙头企业总体弱小、带动作用普遍低下等新老问题,广泛存在。

特色农业发展中的资金问题由来已久。

由于受投融资政策、信贷规定等多种因素制约,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农民本身很难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发展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企业产品的深度开发以及市场前景看好的产品项目的投资建设,市场竞争力难以提高,企业发展步履沉重。

5.农村旅游业发展缓慢丰宁夏天凉爽,有山有水,景色怡人,靠近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很适合度假。

但是在全县农村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旅游开发意识欠缺。

缺乏统一规划, 统筹安排。

开发过程中, 规模太小, 不经济现象严重。

没有统一思想, 缺乏全局考虑, 开发成本高,收益小。

旅游发展规划局限在地方的小圈子里, 不注重邻近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不考虑资源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景区、景点限制性因素太多, 多数景点,中途夭折, 有些尽管能勉强维持,也是时时受挫, 资不抵责, 没有或缺少客源, 市场竞争力差。

三、发展对策和建议1.更加鲜明地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产业链当前需要鲜明地确立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在“十一五”规划中,编制特色农业及其加工业的发展规划并独立成篇。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从三个层面上努力培育“从田头到餐桌”的特色农业产业链。

一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继续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挖掘潜力,拓展空间。

以市场为导向,努力追求突出特色、特中选优、优有规模的目标。

二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构建和延长产业链,使其产品渗透进入大工业的产业链条中。

首先,应把食品工业作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食品工业门类众多、市场广阔,搞得好,完全有可能培育成支柱产业之一。

其次,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品还可以广泛进入电子、采矿、化工、制药以及造纸印刷等大型工业行业,其前途不可限量。

三是强化营销流通,使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尽可能多地进入大市场商品供应链。

2.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构建农村经济运行新机制。

农业要增强竞争力, 就必须走农业企业化、农民组织化的道路, 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丰宁县一要延伸农业产业链, 搞好加工和营销,这是增加农业附加值的关键环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

为此, 必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二要搞好基地建设, 积极探索契约型、股权型、合作型、委托型等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三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坚持“民办、民有、民管、民享”的原则, 不断增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和经济实力。

3.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实现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应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现有的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培训网点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基层科技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支农工作力度。

同时,针对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业产业,积极引导发展相应的科研学科方向。

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和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多出快出成果,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从而保证特色不减、优势长存。

二是认真研究、尽快出台和报批特色农业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尽快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

努力打造拿得出、叫得响、保得住的知名品牌。

三是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努力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兴利避害。

使特色农业真正成为品质上不退化、经济上能发展以及社会上能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4.农业模式多元化和龙头企业带动相结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求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趋向多样化,做到粮、棉、油、麻、菜、果、药等协调发展,传统的作物“单一化”种植是没有出路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