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涞源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

涞源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

学校:姓名:学号:班级:涞源县特色农业发展调查前言:农业是涞源县三大产业之一,在国家提出发展特色农业的背景下,为了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涞源县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在此过程中我县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较大的提升。

内容摘要:涞源县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涞源县特色农业的发展。

再加上我县自然环境、市场、国家政策等众多优势。

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柴鸡蛋、核桃、杏扁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最快,产品以销往北京、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

我县的经济水平和农民的收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本文介绍我县发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业的基本情况。

对我县发展特色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提出了我县在以后发展特色农业中一些个人见解。

涞源县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自然优势涞源县位于太行山、燕山、恒山三山交汇处,是高寒山区县,自然条件优越,昼夜温差大,空气新鲜,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696.1小时,日照百分率61%,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水源充沛:涞源县是拒马河、易水、涞水的发源地,共流经全县十个乡镇,片区涉及耕地地下水位高,有2000亩左右是地下水溢出排泄的富水区。

二、市场优势涞源县地处环京津石保区域,交通发达、京原铁路、108国道、207国道、112国道、张石高速横贯全县,荣乌高速、涞曲高速即将开通,境内公路四通八达,涞源县的农产品特色鲜明、市场广阔。

三、政策优势2013年涞源县政府发布<<涞源县发展“龙型经济”全力建设河北经济强县>>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高效运作500万农业产业化示范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规划。

2014 年国家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央财政将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51亿元。

涞源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特色种植业涞源县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张杂谷、错季蔬菜等。

天然隔离条件良好,适宜发展玉米制种,现有制种面积0.2万亩;昼夜温差大,适宜发展马铃薯种植2013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7.5万亩,其中玉米28.5万亩、经测产2013年玉米平均亩产609.7公斤,总产17.07万吨;张杂谷平均亩产426.65公斤,总产达1.49万吨;脱毒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634.7公斤,总产5.72万吨。

二、特色林业 :主要是经济林包括:核桃、杏扁、落叶松、杨树等。

林业是涞源县的优势产业。

2013年涞源县共完成人工造林5.8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义务植树90万株;核桃基地3.2万亩;产地检疫木材2400立方米,调运检疫2400立方米,产地检疫苗木500万株;林业产值3.25亿元。

2014年年初投资1000万元在走马驿、南马庄、水堡、北石佛等13个乡镇45个村发展核桃1.8万亩。

2014年计划种植核桃6万亩,核桃产量达1万吨,产值达2.5亿元。

三、特色牧业山场面积广阔,全县共有山场305万亩,宜林荒山285万亩,年产饲草13亿公斤,理论载畜量40万个羊单位,分别占可利用山场草场的19%和25%,为开发林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

九九年羊饲养量23.03万只;牛存栏2.04万头。

主要包括猪、牛、羊家禽等。

近几年涞源县畜牧业发展迅速,已建立‘无公害畜牧养殖基地’。

2013年全县大牲畜存栏1.5万头,猪存栏4.5万头,羊存栏15.1万只,禽类存栏45.28万只。

肉类总产量为7053吨,禽蛋总产量为4320吨,水产品产量为745吨。

两个无公害养殖基地伍欣蛋鸡养殖基地:该基地位于金家井村,二面环山,气候宜人,是规模化无公害养殖场,该场已投资108万元,共占地15亩,鸡舍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常年存栏蛋鸡2.5万只,鸡蛋年销售量150吨。

元顺生猪养殖场:该场位于南马庄乡南马庄村,三面环坡,自然气候好,选址符合无公害基地建设标准,是规模化标准建设场,该场占地20亩,常年存栏生猪620头,年出栏生猪1000头。

四、涞源特色产业且广阔的山场中有猕猴桃、木耳、党参、玉竹、柴胡、酸枣等600多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野生植物,还有褐马鸡、狍子、山鸡、野猪等60多种奇兽珍禽,形成了较大的综合开发潜力。

已出现涞源特产山货行这样的土特产经营企业,目前盈利状况良好,发展前景乐观。

涞源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下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涞源县的农业生产条件还处于较低水平,玉河北省其他地区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

涞源县属全山区县,交通运输条件有待加强,农产品外运存在困难,储运设备落后,因而面临着季节、地区供需矛盾带来的市场风险。

农业生产以旱地耕作、自然放牧为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每年的灾害损失仍占较大比重。

二、政府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涞源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发展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但是有由于政府力度不够,农业科技投入少,特色农牧业发展滞后。

受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和传统生产经营观念的影响,以及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力量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特色农牧业发展缓慢。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发展新型特色农业必须培养现代农民。

目前涞源县的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不愿意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影响了农民的判断力和接受新科技的能力。

四、缺乏龙头企业目前涞源县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营销组织只有3个。

农牧业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带动优势,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带动能力有限,产业链条短,特色产品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造成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整体效益不高。

五、缺乏特色农产品品牌涞源县依靠特殊的地域和气候条件造就这里丰富的农业物产。

杏扁、核桃、山蘑、柴鸡蛋、小杂粮等这些农产品成为山城涞源的特色产品。

然而只有桃木疙瘩的柴鸡蛋注册了商标,其他特色产品并没有注册,致使我县大部分特色农产品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不能实现增值增效,给广大农牧民带来经济效益的效果。

六、政府监管不到位涞源县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比较分散、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使得特色农产品市场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涞源县制定的农产品标准未严格执行;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检测。

;导致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

涞源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一、划分区域,发展特色农产品涞源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特点显著。

1、在唐河、拒马河两条主要河流发展玉米、蔬菜种植。

以涞源镇、白石山镇、北石佛乡为重点。

大力发展高档、绿色、无公害、反季节蔬菜,扩大种植品种和面积,大力发展用菌生产规模,建立无公害标准化基地,一品种引领蔬菜产业发展。

2、以江苏雨润集团涞源纯发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中心的畜牧生产基地,形成饲料加工、养殖、屠宰为一体的农业产业链。

以金家井、留家庄为重点,大力发展养猪、养羊、养鸡生产基地,提高畜牧规模养殖比例,建立标准化养殖场,推行无公害养殖。

3、根据走马驿镇、南马庄乡大面积的山林地带,重点发展林果业。

以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发展前提,整合资源大力发展产业林、防护林。

重点发展核桃、杏扁、杨树、落叶松等。

二、培养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时期的农业必须以质取胜,坚持实施科教兴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种子工程,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发挥科技进步在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撑作用。

涞源县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游多所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

如: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林科学院、涞源县农牧局和涞源职教中心等。

涞源县可凭借教育优势培养大批的生产技术人才、管理农业科技人才。

为涞源县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发展特色品牌、扩大品牌效应。

我县的核桃、杏扁、柴鸡蛋等三种作物都已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认证,并获得绿色认证标识,其中桃木疙瘩的柴鸡蛋已经注册了商标,并早已流通北京、天津、保定等大中城市。

涞源县应该充分利用农产品的优势,树立产品品牌意识,探索农业发展规模,力争打造一批吸引力大、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并具有涞源特色的强势品牌。

四、建设市场体系、强化政府监管1、市场是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重视市场建立和市场开拓,不断完善市场功能,强化市场的引导能力,才能是特色农业顺利的推进、发展、进而走进国际市场。

2、完善农产品市场监管体系。

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农增收的重要领域,综合运用自律、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市场监管工作机制,着力清除农产品市场壁垒,重点打击通过不正当竞争抢占市场和垄断、控制市场交易等行为。

对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建立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群众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打造“社会防火墙”。

结论:农业、工业、旅游业是我县的三大产业,工业、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县的经济收入带来了成倍的增长。

在我县的27w人口中,农村人口占73%。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收入问题,有机的调整农业结构,坚持不懈的发展特色农业才是根本。

参考文献1、张伟.打造“生态涞源”,谱写林业新篇章.河北林业.2012.92、王磊.突出地方产品特色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2012.23、赵金玲.三北防护林工程助推涞源林业新发展.河北林业.201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