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特色农业的县——德庆德庆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西江中游北岸,东连高要市,西接封开县,北毗广宁县、怀集县,南临西江与云浮市的郁南县、云安县隔江相望。
地处东经111°32"~112°17"北纬23°04"~23°30"之间,北回归线经过县境最北端。
面积22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2万亩。
辖德城、新圩、官圩、马圩、悦城、武垄、播植、九市、莫村、高良、回龙、凤村、沙旁、永丰14个乡镇,共有175个村民委员会、1584个自然村、9个居委会。
2002年全县总人口35.29万。
北回归线在德庆县东北部穿过,地处低纬度,受海洋气候调节,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属南亚热带气候区。
这几年,德庆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精心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品牌。
目前,已形成了粮食、松脂、肉桂、水果、南药、蚕桑、蔬菜、畜牧水产等十大特色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创建了皇妃贡柑、西江肉桂、鸳鸯桂味荔枝、武垄广佛手“四大绿色走廊”;建成了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一是建成了7万亩皇妃贡柑、5万亩沙糖桔、5万亩鸳鸯桂味荔枝的名优水果产业;二是建成了62万亩肉桂、l.5万亩佛手和3.5万亩巴戟的南药产业;三是建成了万亩蚕桑及万亩蔬菜的“短、平、快”种植产业;四是建成了25.2万亩的优质稻产业,粮经比例已调整为38:62;五是建成了110万亩松林产业;六是建成了年产鸡苗1000万只的种鸡场,形成了年产300万只山地鸡的养殖产业。
并培育出“皇妃牌”贡柑、“三奇”牌山地鸡、“鸳鸯牌”桂味荔枝、“西江牌”肉桂、“武垄牌”广佛手、“东宏牌”绿茶等十多个农业品牌。
在区域布局上,形成了“山上绿色银行,山下鱼米粮仓,沿江果菜桑、前乡果茶香、后乡桂药杂”的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创办起122家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龙型企业,其中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2家,带动农户达5.7万户,从而提高了全县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推动了特色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003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7元。
近几年,德庆县以贡柑、砂糖桔为龙头产业,致富农民,全县70%近四万农户从事种植贡柑、砂糖桔,总面积达20万亩,投产面积12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达15万吨,销售收入6亿,仅这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2000元。
德庆县表示,下一步将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柑桔龙头产业从目前的20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25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年产值10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柑桔收入4000元。
中国贡柑之乡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德庆县是广东省50个山区县之一,柑桔种植历史达1300多年。
近年来,该县靠着发展以柑桔为龙头的效益农业,实现了农民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德庆的耕地总面积有21.02万亩,山地面积218万亩,如今根本找不到荒置地!德庆贡柑是德庆县最著名的水果之一,相传曾为朝廷贡品,其果色金黄,果形端庄,皮薄肉脆,入口清爽,无渣少核,清甜蜜味,在柑桔中品质最佳,属上等果品。
德庆贡柑于2000年7月注册了“皇妃”牌商标,同年12月荣获“中华名果”称号。
2002年9月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同年12月被第二届世界广东同乡联谊大会指定为专用果品。
2003年1月夺得“中国生产率科学成果奖”,成为国内获此殊荣的首个柑桔类产品,同年10月,德庆县又喜获“中国贡柑之乡”荣誉称号。
2004年初,德庆人还申报了德庆贡柑原产地标志保护,目前已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综审;同年9月,皇妃牌贡柑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11月20日在第二届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会议上,德庆县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评为“全国柑桔产业十强县”。
今年初,德庆贡柑还摘得“中国柑王”桂冠,德庆贡柑因而声名远扬,在柑桔市场上十分畅销,价格稳定在4~8元/公斤。
目前,德庆县贡柑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预计总产量10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近两年,德庆贡柑也开始走出国门,销往荷兰、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沙糖桔德庆的沙糖桔是德庆著名的传统名优产品,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其味甜如砂糖,故称之为沙糖桔。
它具有果色橙红、果形小巧、皮薄肉脆、清甜可口,其风味也是有口皆碑。
德庆贡柑沙糖桔优异的品质,主要源自德庆县独特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以及科学成熟的栽培技术。
在地理气候条件方面,德庆县地处粤西北,属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霜期很短,年平均气温22.3℃,年平均降雨量1513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848小时。
同时,德庆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东西北三面环山,南傍西江河,森林覆盖面积大,山清水秀,形成了冬暖夏凉、常年昼夜温差较大(相比邻县)的独特小气候。
而贡柑属于含糖量偏低的品种,在昼夜温差大的地方,十分有利于果实的发育和养分合成,白天生产的光合产物,晚间因低呼吸而加快糖在果实的形成和积累。
因此,德庆贡柑的可溶性固形物(大部分是糖)多在10.5—12%以上,普遍比其他产地的高1个百分点左右,风味也变佳,并且有利于着色,使果色更鲜艳。
在土壤条件方面,德庆的冲积土面积达5万多亩,这种土壤土层深厚,土质蔬松,透气性好,有机质丰富,而贡柑绝大部分是利用这些冲积土种植的,因而极有利于贡柑的根系生长和发达,有利于贡柑的营养生长,有利于提高贡柑的产量和品质。
从技术层面来看,德庆人从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已总结和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独特的贡柑栽培管理技术,近年来更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因而贡柑的产量和品质均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鸳鸯桂味荔枝鸳鸯桂味荔枝是德庆县名优水果,原产官圩镇谢村,由清代名仕谢兰修栽培种植,经数代人选育优化,其色、香、味俱佳,民国年间已驰名省、港、澳。
1992年荣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良产品奖”,1995年获首届广东青年“三高”农业博览会“优秀奖”。
1995年被列为省“一乡一品”扶持开发项目。
该产品成熟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实大小均匀,皮色鲜红带绿,果皮颗粒明显,皮薄而坚韧,耐贮藏,其果肉厚实,晶莹透亮,不流汁,无纤维感;果核细小,基本为焦核;其气味芬芳,蜜味浓郁,有明显桂花香味;食感清甜爽脆,不腻口,清新自然,齿颊留香。
经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测定:焦核率为96%以上,可食率为79%,含可溶性固形物为19.21%。
目前,德庆县鸳鸯桂味荔枝种植面积达 4.6万亩。
何首乌何首乌又名首乌、地精、赤敛、小独根等,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四川、江苏、广西等地,多为野生,亦有栽培。
干燥的呈纺锤形或块状,外表红褐色或紫褐色,有不整齐的纵沟,质坚,显粉性,横断面淡红色或淡黄棕色,周围有数个类圆形的异形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
何首乌性味苦、涩,微温。
制首乌其味兼甘。
入肝、肾经。
功专于肾,以补养真阴、益精填髓,用于治疗肝肾两虚、精血不足所引起的头昏烟花、耳鸣重听、失眠健忘、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梦遗滑精,以及妇女产后带下等症。
另外,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久发不止、气血虚弱之症。
首乌生品可以入药,尚有解毒、通便之功效。
德庆地道特产何首乌经广州中医学院、广东工学院、广东省测试分析研究所分析鉴定,含有锌、锰、铜、铁、钙、钡、镍、锶、硼等多种微量元素,生食生津凉血,经蒸晒之后服用,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健筋骨,乌发养颜,延年益寿的功效,是弛名中外的抗衰老良药。
历年来,德庆地道何首乌在市场上十分走俏,价格坚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德庆何首乌及其系列制品(主要有首乌干片、首乌汁、首乌酒、首乌糖、首乌冲剂等),曾多次荣获省优质产品奖、旅游产品奖和四新产品奖,饮誉海内外,成为我县重点发展的精品农业名优主导产品。
我县种植何首乌历史悠久,品种纯正优良,种植经验丰富。
且地处西江中游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土壤肥沃,发展何首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德庆县何首乌种植面积200亩,2002年总产42吨,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广佛手广佛手为芸香科柑桔类常绿小果树,因其果形仿佛如人手,故名广佛手,佛手柑。
以果实入苗,香气浓郁,具有舒肝理气,和胃健脾,止呕化痰等功效。
广佛手是常用大宗出口创汇药材,除苗用外,又是卫生部规定药食两用品种。
还可提取香精,加工成佛手糖、果脯蜜饯、佛手酒、饮料、佛手解酒茶、佛手戒烟糖等保健食品。
广佛手是中药材,属南药种类,在中药市场上价格稳定在8~10元/公斤以上,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我县地处西江中游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均匀,阳光充足,冬季无明显霜期,十分有利于广佛手的生长和开花结果,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我县已掌握了一整套广佛手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为发展广佛手生产具备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德庆县广佛手种植面积6500亩,2002年总产5500吨,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巴戟巴戟天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小枝圆柱形,初时密被短硬毛。
叶对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约4~10厘米,全缘,顶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或圆,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毛较疏或仅脉处有短毛;侧脉每边5~7条,中脉在叶面线状凸起,被短硬毛;叶柄长2~5毫米或过之,密被短硬毛;托叶鞘状,长3~5毫米。
花夏季开放,数朵组成头状花序,此等花序常2~4个集于枝顶;花萼近半球形或倒圆锥状,外面被短柔毛,下半部常与相邻近花的萼筒合生,檐部截平,具1~3不规则小裂齿;花冠白色,长约7毫米,喉部收缩,里面密被柔毛,管部壶状,长约4毫米,檐部3~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外反,顶端钩状内弯;雄蕊3~4,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1毫米,红色。
生于山地和丘陵地的林下或灌丛中。
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等省区,现华南各地有种植。
越南北部亦有。
功用: 归肾、肝经。
健脾补肾,壮阳,强健筋骨,祛风湿。
治腰膝酸痛无力。
阳痿遗精,小腹冷痛,子宫寒冷不孕等。
德庆巴戟具有养血益肝、固肾益精、延年益寿的功效,是驰名中外的保健良药。
德庆县种植巴戟历史悠久,品种纯正优良。
因此,德庆巴戟在市场上十分走俏,价格坚挺,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德庆巴戟及其系列制品(如巴戟酒、巴戟软糖等),曾多次荣获省优质产品奖、旅游产品奖和四新产品奖,威名远播,成为该县重点发展的精品农业名优主导产品。
目前,德庆县巴戟种植面积5万亩,2001年总产4214吨,产品需求畅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