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中的批评艺术
【摘要】教师工作中的批评,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要善用无声教育,注意扬长避短,甚至可以带点善意的幽默,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批评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工作批评自尊无声教育优点幽默善意
俗话说:“灯不拨不亮,人不劝不善。
”教师批评问题学生是难免之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不批评学生的教师算不上是一位好教师。
批评学生体现了一位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然而很多时候却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接受,甚至抵触对抗的情况。
此时,不注意批评方法正如炒菜不放盐,有结果但没效果。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一规定保障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但前提条件是“采取适当方式”。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机,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不尽相同,如何有效地达到批评的目的,成为众多教育者不断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工作中批评学生,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批评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许多违纪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没自尊心,恰恰相反,他们自尊心更强。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
强烈的自尊心。
”比如,《班主任》2009年第六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中,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
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教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教师应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难以起到教育效果。
尊严是在集体中体现的,所以教师批评单个学生时应尽可能不在人多的地方,否则会让被批评的学生觉得很没面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者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一般来说,对于个别同学批评宜单独进行。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批评场合与时机,以单独聊天的方式进行批评,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让其在与教师平等交谈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只有被批评的错误具有代表性,批评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学生时,才可公开批评,且最好对事不对人。
二、批评学生要善用无声教育
常言道:“有理不在声高”。
有时甚至不用出声也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曾有这么一则故事:一所乡村学校请到了一位省特级教师来上公开课,当特级教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
桌面上铺着一层粉笔灰。
特级教师用目光扫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子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绕到前面,背对着学生,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子上的粉笔灰。
片刻的沉静后,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名教师非常懂得“批评”的艺术,面对教室糟糕的卫生环境,她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用目光扫视一周”,这无疑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同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宽容赢得了学生的掌声,从而做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的最高境界。
以笔者的教学实践为例。
笔者曾带过一个学生素质相对较差的班级,自习课纪律很糟糕。
一次,笔者巡查班级情况,发现有走位的、闲聊的、听MP3的,班里就像一个小游乐场。
笔者当时很想拉出那几个违反纪律的同学大训一顿,但转念一想,不如一反常态试一试。
于是,笔者什么话也没说,走上黑板背对学生写下了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中的一句话:“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笔者写得很慢,学生们都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在下面议论纷纷。
当笔者写完全部内容后,班里全部静寂,有几个爱闹的学生脸上有了愧色。
如此几次,班里的自习课纪律大有改观。
三、批评学生要注意扬长避短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比较难的。
”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
即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赏。
只要受教育的学生身上有一丁点优点,就不要忽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批评一名淘气的男同学时,发现他早已经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
”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接着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恰如其分地运用体现了一个教育者批评的艺术。
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位教师正在上课,一只美丽的蝴蝶突然从窗口飞了进来,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自然投向了这只蝴蝶。
这位教师并没有当场严厉批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这只蝴蝶为什么在你们头上飞来飞去不愿离开?”学生们都被问住了,这位教师回答说:“这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同学们都笑了,这位教师接着说:“当然了,要成为祖国的花朵就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班里一下安静下来,同学们又认真地听课了。
这位教师的批评
就非常有艺术,他先肯定了学生之后才委婉地提出批评,这样批评方式学生自然容易接受。
四、批评学生可以带点善意的幽默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说过:“用风趣、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批评不一定就是板着面孔的,批评也不一定就是疾言厉色的,给批评添上甜蜜的色彩,可以让学生在平和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启动和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笔者曾在一次月考总结会上说:“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闲话,世上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付出血汗就能轻而易举成功的。
因此,成功靠的不是运气!”同学们都笑了,笔者这时反应过来,班上正有一位名叫“运氣”的学生。
他成绩不怎么样,小毛病挺多的。
于是笔者微笑着说:“老师刚才的概括没有考虑全面,‘运氣’同学可以证明一下成功就是靠‘运氣’嘛。
”同学们都捧腹大笑,笔者知道他们都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笔者接着说:“一切皆有可能!‘运氣’同学每周少玩一次球就会做到了。
”其实,笔者观察过“运氣”,他爱玩篮球而耽误了学习时间,思维还是很敏捷的。
第二次月考,“运氣”由30多名升到了全班第一名!这是笔者想不到的,全班学生都很震惊。
笔者以此为契机,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证明自己。
不久,班级的学风空前浓厚,只一个学期,该班成为了同类班级中最优秀的班级。
生物学家格瓦列夫在讲课,突然一个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顿时一片哄笑,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些教师势必大发雷霆,狂揪出罪魁祸首,这节课很难再进行下去。
然而格瓦列夫却镇定自若地看看表,不紧不慢皱着眉头说:“我这只表误事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公鸡都报晓了。
”这幽默批评能给学生以警策作用。
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用幽默确实比板起一副脸孔更具效果。
又如有位教师上课时,发现学生们有的谈笑风生,有的伏案打盹,有的静观窗外街景。
这位教师语重心长地说:“如果那几位聊天的同学能像那位观看窗外街景的同学那样专心致志的话,也就不会影响那位睡觉的同学了。
”此话可谓“一石三鸟”,一阵笑声后,班里安静肃然。
这位教师的批评方式肯定要比厉声斥责学生“给我安静下来!”要高明得多。
叶圣陶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批评学生出发点是善意的,终点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错误,最终成为自主发展人格健全的现代人。
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学生,那么受批评学生很难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容易出现叛逆心理而走向极端。
批评应是善意的,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批评能做到无痕,特别是不在批评对象心中留下伤痕,那是教育者最高超的批评艺术。
在心与心愉悦和谐的感应中,学生醒悟了;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的灵魂净化了。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善意的批评往往比粗暴的批评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