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考点分析: 常见文言实词” 1、“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 频率较高实词。 频率较高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2、“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 境中的意义。 境中的意义。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 知识的情况, 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考生运 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诸将乞贷 诸将乞贷淬
成语: 成语:严惩不贷
宽恕、 宽恕、宽免
〖解释〗惩:处罚;贷:宽容。严厉 解释〗 处罚; 宽容。 惩罚,绝不宽恕。 惩罚,绝不宽恕。
5、 结构推断法 、
•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 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 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 • 1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不积跬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江海。 江海。 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 步。 • 2 追亡逐北 •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 败。 • 3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忠不必用 贤不必以 • 以,对应“用”,被任用。 对应“ 被任用。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 关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文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题。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比喻义和假借义。
8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 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
稍集,合战破之, 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 走。 (辽宁卷) 辽宁卷) 联想: 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 扔掉,
9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 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 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 使得效死。 欲斩之, 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泽 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 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
2、语境推断法 、
•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且词义是不定项的, 且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 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 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 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4、 成语联想法 、
•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对 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
• 1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 超出) • 2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未尝闻私” 在官清 • “恪”是“谨慎而恭敬”意,同成语“恪守不渝” 谨慎而恭敬” 同成语“ 守不渝” 中的“ 中的“恪”。 3 “吾亦望汝副其心” 吾亦望汝 其心” 与成语“ 其实”中的“ 符合)。 “副”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符合)。 • 4 “或妄嗔怒 或 嗔怒”
例: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尼乃曰: 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 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 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 又年少喜胜,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 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高考湖北卷) 。(高考湖北卷 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高考湖北卷)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 单音性 单音词占绝大多数, 单音词占绝大多数 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 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 • 多义性 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 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 近义性 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 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 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 的动词有20多个 于"看"的动词有 多个。 看 的动词有 多个。 • 活用性 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活用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 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 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 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 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以及使动、 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以及使动、意 为动用法等特殊的变化。 动、为动用法等特殊的变化。
释义 台阶
去掉 清除 逝去 清理
授予 官职
• 高考大纲规定,考生需掌握 高考大纲规定, 120个文言实词。附另发讲 个文言实词。 个文言实词 义,希望同学们认真理解练 掌握到位。 习,掌握到位。
•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多查字 掌握一词多义需多读、 多积累。另外,还要掌握一 典、多积累。另外 还要掌握一 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些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 • • • • • 字形推断法 语境推断法 课文迁移法 成语联想法 结构判断法 语法分析法
1、 字形推断法 形训法 、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 80%以上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木 )、(火)、土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 义与五行有关; 五行有关 义与五行有关; )、弓 )、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shu) 者与兵器有关, 兵器有关 (shu)”者与兵器有关, 者与动物 动物有 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 关。 )、辶 )、刂 )、彳 从“(言)、辶(走)、刂(心)、彳(行)”者 行为有关 与人的行为有关。 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禾--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 其它还有: --五谷、 --金钱、 --器具、 还有 五谷 金钱 器具 --丝麻 丝麻、 --房舍 房舍、 --毛皮 毛皮、 --鸟雀 鸟雀、 --丝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i )--鸟雀、 --笼罩 笼罩、 --死亡 死亡、 --肉 --首 ---眼 冖--笼罩、 歹--死亡、 月--肉、 页--首、 目---眼、 --身体 身体…… 尸 --身体……
• 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 内部语境 每闻琴瑟之声, 应节而舞 随着、和着)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随着、和着) 屈原)出则接遇宾客,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应答) (应答) • 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 借助外部语境 外部语境来推断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叙述) (叙述) 用文字记载) 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②而渔工水师虽之而不能言 (用文字记载)
然以其文弱故,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3、课文迁移法 、
•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 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 如:“扬州辟从事吏”----“连辟公府不就” 扬州辟从事吏” 连 公府不就” •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沛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 沛 公不胜杯杓” 公不胜杯杓” • “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向使六国各 不肖人也,不足爱 向使六国各 其地” 爱其地” •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便言多令才” 既有令 复求寿考” 便言多 便言多令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石城”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石城” 拔石城 • “齐人追亡逐北”---《过秦论》中的“追 齐人追亡逐北 齐人追亡逐 《过秦论》中的“ 亡逐北 亡逐北”同
例句
译文
除 赵王扫除自迎,执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亲自 赵王扫除自迎, 赵王命人打扫台阶 台阶亲自 主人之礼, 迎接, 主人之礼,引公子 迎接,按主宾之礼导引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就西阶。 公子走西面的台阶。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 那么燕国被欺凌的耻辱 也就除去 除去了 矣。 也就除去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声中一岁除。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在爆竹声响中一年过去 了。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 郡中的贤德人士向当政 当道, 者请求,立即清理 清理废弃 当道,即除魏阉废 者请求,立即清理废弃 祠以葬之。 祠以葬之。 的魏忠贤祠堂的旧址以 埋葬五位壮士。 埋葬五位壮士。 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 我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 使。 使
• “妄”与成语“轻举妄动” 中的“妄”义同(胡乱)。 中的“ 义同(胡乱)。 与成语“轻举妄
至丹以荆卿为计, 祸焉。 5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联想: 联想: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 招致,
Hale Waihona Puke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 05年辽宁卷 年辽宁卷) 6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05年辽宁卷) 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联想: 户晓、不言而喻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 7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西山、 薄:靠近 喻:明白
北京卷试题中“俄有吏袖空牒窃印” 北京卷试题中“俄有吏袖空牒窃印”中的 字如何理解? “牒”字如何理解? 字是形声字, 是其形旁, “牒”字是形声字, “片”是其形旁,甲骨 文中取“ 之右半为“ 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 ,本义就是 木片” “木片” ,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 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 “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 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 片 旁的字如“ 等都有“文件、 旁的字如“版” “牌” “牍”等都有“文件、 文书”的意思。 文书”的意思。 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 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 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