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咏雪》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1.文章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涵盖事件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别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欣赏?为什么?明确:“柳絮因风起”更好,因为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丰富,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
4.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明确: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目标导学三:想象拓展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2.尝试运用比喻、想象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颗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师生共同点评。
第2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3.从故事中学习做人的道理,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个诚实守信、正直宽容的人。
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跟别人约定。
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学约定星期天上午九点到公园玩,可是到了时间他还不来,你会怎么办?(1~2名学生作答)古人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处理与人约定的事情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3.强调重点词语:(1)与友期.行(约定)(2)太丘舍.去(舍弃)(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9)入门不顾.(回头看)4.试着将下面这个句子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我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目标导学二:分组讨论,内容解读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明确: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2.文中有几位人物?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明确: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率直方正,聪明机灵,懂得维护父亲的尊严。
3.你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明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
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积累名言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示例:①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②我们要懂礼仪,语言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③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④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⑤为人要方正,办事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三、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友人:问、怒、惭、引之——暴躁易怒,知错能改元方:答、曰、入门不顾——明白事理、直言不讳(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