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文本分析这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
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字:导与趣。
所谓“导”,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了解最基础的常识,从而培养最主要的学习习惯。
所谓“趣”,需要将文章上出情趣来,让学生意识到文言文并非难懂、难学,只要发现了其中的兴趣就能主动地学习。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将学习的方法分为最基础的两条:一是依据注释解读文本;二是在翻译中牢记译(翻译)、留(专业名词、人名等不用翻译)、调(为保持语句通畅可调换顺序)、增(补充语句中的省略部分)四字。
同时,我补充了《世说新语》的创作背景(魏晋至唐的门阀制度),同时还将文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按照难易程度依次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们发现故事蕴涵的趣味。
接下来,再通过朗读体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从而亲身地体会这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文言学习基本方法,通读全文。
2、结合《世说新语》编写背景,了解文章特点。
3、品读文章描写手法,分析人物个性。
三、教学准备:《世说新语》相关篇章四、教学过程:1、导入:《世说新语》简介,强调其因为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世说新语》编写背景:东汉末年兴起了品评人物的风气,后来发展成选拔官吏的九品中正制,而出身官僚世家的名人自然成为别人的关注与仰慕的对象,他们的生活逸事常常被人们记录下来,这些小事也往往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性格,与他们后来的作为息息相关。
这些故事最终在南朝刘宋时期被刘义庆编辑成书,就是这本《世说新语》。
小故事:王羲之坦腹东床,王敦入石崇家的豪厕面无羞色。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报告)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庄重),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于是,就)嫁女与焉。
石崇厕常有十余婢侍列,皆丽服藻饰,置甲煎粉、沉香之属,无不毕备。
又与新衣着令出。
客多羞不能如厕。
王大将军往,脱故衣,着新衣,神色傲然。
群婢相谓曰:“此客必能作贼。
”2、初读课文联系书下注释,翻译文本(先读一篇课文及注释,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再回答)提示:1、翻译时依照四字:译(文中主要字词全要翻译,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字组词或以近义词替换:如寒雪日——寒冷的下雪天、讲论——讲解谈论、便怒——就发怒)、留(专有名词或人名不用翻译,如谢太傅、胡儿、无奕、左将军王凝之、陈太丘、元方)、调(为语句通畅要在翻译时调换语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在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元方入门不顾——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增(补充词中省略的成分,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她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过中不至——过了中午友人还没来;日中不至——你到了中午还没来。
)2、强调关键字词:字词活用(文言文中一些字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字词活用):寒雪日——在寒冷的下雪天(名作状)、期——约定(名作动)、时——当时(名作状)还有一些词语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也需要我们熟记:然:……的样子;乃:才;相委而去:而,表承接。
(先讲解基本方法,在学生依次翻译全文时以方法来指导文章并与翻译结合)3、细读文本描写,把握人物形象:《咏雪》①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出他们个性的词语。
谢太傅:欣然、大笑乐提示:谢安是以喜怒不形于色而著称的,在一次与友人出海时忽遇风浪,大家都惊慌失措而他却安然不动。
在淝水之战后战报送至,他看完后依然平静地与客人下棋,大家追问他战况时他才说了句“小儿辈大破贼”。
但为什么听到几句话就会“大笑乐”呢?他这个表里不一吗?(他与友人、同僚在一起是很注重形象的,淝水之战后他的心情其实很激动,以至于走过门槛时木鞋的齿都折断了。
但与家人子侄在一起不再拘束了,显得非常和蔼可亲)谢朗:差可拟提示:“撒盐”的比喻不好吗?(雪骤,雪下大时的确如同盐向地下洒一样)并且他能在诸多兄弟姐妹中率先说出,也有不凡的才华。
但却显得很谦虚。
谢道韫:未若提示:“未若”,展现了谢道韫的自信。
②为什么谢道韫如此自信,这个比喻有什么不凡之处?请大家比较一下两个比喻的不同。
提示:飞扬、轻盈的姿态,形态优美而有诗意;引发对春天的畅想,更有神韵。
补充资料:(1)后人多以花喻雪,大家看看有什么共同点?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惊雪》(唐·陆畅)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唐·韩愈)(以花喻雪,都引发了人们对春天的期望)(2)苏轼在他的词中,两个比喻都用过:使君留客醉恹恹。
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江城子·大雪。
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在他的词中,将雪比作杨花时依然将之春天联系,而用盐来比喻时却另辟蹊径,从味道入手,表现对友人的独特情感。
③在古代,奉行“女子无才就是德”,谢道韫敢于与兄弟相争,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出了谢家什么样的家族氛围?(同辈间的和睦气氛)谢太傅“大笑乐”,还有什么含义?(对子侄才华的赞许,为同辈间的关系而高兴)补充材料:谢安对于子侄的教育,手法非常平和。
谢朗曾经有一度很香囊,爱不释手。
谢安没有强迫他放弃,而是与他以香囊为注下赌,他赢了就立刻把香囊烧毁,以此来教育谢朗。
④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谢道韫的父亲与丈夫的身份?提示:古代女子地位不高,主要靠自己的家世来彰显身份。
此处的列举表现了作者对她的赞许。
补充资料:但谢道韫婚后的生活其实并不幸福,因为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最后竟然在敌人逼近时还自以为能请下神兵助战,结果与儿子全部战死。
因此谢道韫在婚后郁郁不乐,谢太傅询问她时,只说了句“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她对自己晚年家人皆尽的生活已经有所预料了。
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轻视)凝之。
既还谢家,意大不说(通“悦”)。
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为什么)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堂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⑤这位才女的一生是不幸的,但却被后人铭记,人们就以“咏絮才”来赞美女子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在文中找出能表现友人性格的词语:便怒(暴躁易怒)下车引之(直爽坦诚,知错能改)补充资料:当时士大夫都赞许喜怒不形于色、镇定平和的个性,而鄙视这种急躁的人。
王述虽然做了许多大事,并且官职很高,但平时生活中却显得急躁易怒。
有次吃鸡蛋,因为鸡蛋圆滑不好夹,就大怒,拿起鸡蛋咬破后用鞋跟来踩,被士大夫传为笑谈。
后来他任会稽太守时因家丧而在家守孝,王羲之接任其职,一年多时间过他的家门而不入。
②元方的回答有什么特点?提示:元方为什么要先说友人无信,再指责他无礼,顺序可颠倒吗?(友人责骂陈太丘的原因,就是说他无信。
因此元方先指出其不守信在先,再指责他无礼就显得有理有力)③从中可以发现元方的个性有什么特点?(清醒机智)补充资料:当时人非常尊重家族长辈,在别人面前直呼对方长辈的姓名,即使只是说到名字中的字也是极其无礼的事。
西晋时,江南著名的才子陆机、陆云入京城洛阳时,就遇到了北方士族卢志这样的挑衅。
卢志于(在)众坐问陆士衡(陆机的字):“陆逊、陆抗(陆机的祖父、父亲,均是东吴名将)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与)卢毓、卢珽(卢志的祖父、父亲的名字)。
”士龙(陆机弟弟陆云的字)失色(脸色)。
既出户(门),谓(对……说)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
”士衡正色曰:“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陆机的回答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也可以说有理有节。
不过当时他已经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元方只有七岁,其机智更令赞叹。
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也失礼了?(友人失礼在先,且元方也不愿掩饰自己内心的愤怒,表现出他耿直的一面)4、归纳文本特点:开头所说的“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具体如何体现?(通过简明的语言、神态描写,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五、教后记:在这次教学中,我把基础知识学习的内容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经过讨论再依次翻译全文。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除了强调学生应当用好书下的注释外,还将他们的翻译与提出的翻译四个方法联系。
从后面的作业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这一问题。
课中引用了不少《世说新语》的相关故事,但我只把《谢夫人大薄凝之》及《陆机答卢志》这两篇故事的原文结合注释呈现给学生,其余故事大多由我来复述故事。
我只是希望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能够从这则小故事中看到当时人物的风采。
因此,在教学时也会适当增加一些与人物有关的背景介绍。
在朗读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与情感,学生在学习过后,能够比较好地把握语调及语速的变化。
我觉得,能够把学习后的变化读出来,就可以了。
作者简介:徐志耀,南京弘光中学教师。
从教近20年,5年前方开始写点东西,近年来略有小成。
厚重的语文,灵动的课堂。
2011年起,十余篇文章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等国家级教学核心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