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银行制度课件

日本银行制度课件


日本银行制度
4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二)混业经营阶段( 20C80ys至今) • 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不断
发展,使得银行业混业经营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 日本国内企业纷纷要求银行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
服务。
日本银行制度
5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 1981 年,日本《银行法》开始允许银行募 集和买卖国债、地方政府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都市银行是日本银行业的主体,其主要 特点:
• 第一,日本的都市银行以六大城市为主要 服务对象;
• 第二,主要客户都是大中型企业; • 第三,银行业务多样化、国际化; • 第四,银行资金来源比较依赖外部资金。
日本银行制度
11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2)地方银行
除了都市银行之外的商业银行都是地方银行, 如广岛银行、岛根银行等以中小型城市为依托的 银行。日本地方银行是日本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其存贷款规模仅次于都市银行。另外,日 本地方银行受地区性限制,相对比较依赖地方经 济发展,其资金源于地方,用于地方。因此,其 贷款来源主要是当地中小型公司和客户。
• 1882 年 6 月政府颁布《日本银行条例》,批 准建立日本银行(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的建 立统一了银行券的发行权。
• 二战前日本商业银行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财阀银
行。最具实力的 “四大财阀”:三井、住友、三
菱、安田。
日本银行制度
2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二战以后,形成了集金融资本、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为一体的新六财阀,各自拥有核 心的主力银行。
•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日本银行业的主 银行制度。
• 90 年代泡沫经济崩溃,日本银行业出现重 组兼并高潮。
• 2002 年 3 月, 日本全国银行不良贷款比例
达到8.42%。不良债权问题至今困扰日本经
济。
日本银行制度
3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一)分业经营阶段(20C20ys—20C80ys)
际金融组织等的国际关系业务等。
日本银行制度
9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2.商业银行
(1)都市银行
都市银行是指总行设置在东京、横滨等大城市, 并在全国各地都设有分支机构的大型商业银行。
都市银行可分为财团式商业银行和纯商业银行。
其中,财团式商业银行是指作为大型财团金融中 枢的商业银行,如目前日本最大的三大金融集团: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菱东京 UFJ 金融集团。纯商业银行指仅从事金融业务的 商业银行。
19 世纪 20 年代金融危机使日本政府开始对银行业 务实施管制,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来对金融业务进行类 别划分,即开始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的范围,根据 金融机构的不同,包括银行业务和信托业务、保险业务、 证券业务的分离等;根据期限的长短,包括长期和短期 金融业务的分离。
日本银行业务的严格分工,形成了特有的“常青现 象”,有效的维持了日本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 日本金融机构效率低下的负面影响。
8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银行是日本的中央银行,也称发行银行,主 要执行三项职能:
(1)发行的银行 。负责纸币现钞的发行,并对其 进行管理。是日本唯一能够发行银行券的银
(2)银行的银行。担任“最后贷款者”的角色, 负责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并可通过法定准备金 率来对货币市场进行调控。
(3)政府的银行 。负责执行与各国中央银行和国
日本银行制度
13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二.日本银行业务经营模式的发展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发展前景
日本银行制度
1
一、日本银行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1868 年明治维新之后,由于缺乏政府管制, 日本整个银行业处于混乱状态。
• 1872 年政府颁布《国立银行条例》,标志着 日本银行制度正式产生。
日本银行制度
12
四、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发展前景
日本主银行制度是日本银行制度的最大特征。
主银行制度:是指银企之间长期且稳定的交易关 系,与企业形成这种交易关系的银行就是主银行 。这种交易关系概括起来说就是:公司把主银行 作为自己的主要贷款行并接受其相关监控,主银 行对企业拥有治理权和股份。
主银行对企业具有监督、融资和保障的作用。 主银行制度发展前景:主银行制度将进一步削弱 ;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主银行制度还有生命力。
• 1998 年,日本政府颁布《金融体系改革 法》,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具备了经营证 券业务、保险业务等的资格。
• 2005年 3 月,金融厅表明会逐步取消银行 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经营的 限制。
日本银行制度
6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日本银行制度
7
三.日本的银行体系
1.日本银行(中央银行)
日本银行制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