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
2003-11-21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张润晖 朱华琳
在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要晚于欧美发达国家,早期是从德国引进,二战后又
吸取了美国的一些做法,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法律和政策,逐步形成了
自己独特的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型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类型与英国的国家预算型医疗保险制度的相似之处在于,医疗服务都是由
政府提供给全体公民,但是这一制度又有它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家的医
疗机构大多数由私人经营;第二,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是由政府、企业、个人三方
负担,其中政府承担主要部分。对于个人而言,保险费的征收标准主要根据投保者的收
入水平。对于低收入家庭和老人则实行减免。
医疗保险结构体系
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是由二战前的“健康保险”发展而来的,现在已形成了按“职
域保险”和“地域保险”两大类划分的完整的医疗保险体系(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从这个结构体系中可以看出,“健康保险”和“国民健康保险”是日本医疗保险体系
的两大支柱,健康保险有两种形式: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险和社区管理的健康保险。政府
管理的健康保险的保险对象是中小企业劳动者,社区管理的健康保险则是以大企业职员
为被保险人,而国民健康保险的保险对象则是非从业人员及自营业者。
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
日本的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由保险费和国库补助组成,其中保险费是基金的主要来源。
保险费的征收标准要受到投保人收入水平、国家负担及保险支付水平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并且,由于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对象不一样,国库负担不一样,财源构成情况也不
一样。国民健康保险的保险对象是农民、退休人员及个体营业者,收入水平最低,依赖
国库补助,因而其保险费收入在基金构成中较低;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险的保险对象是中
小企业劳动者,其收入水平比前者高,因而其收入在财源构成中比重较大,国库负担少;
社区管理的健康保险则是以大企业职员为被保险人,保险基金几乎全是靠保险费收入。
医疗保险给付主要是医疗费,由于不同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险对象和保险范围不同,
不同制度在给付范围和个人负担的比例方面也不尽相同。此外,不同的被保险人之间也
存在支付水平的差异。
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日本的健康保险脱胎于欧洲的健康保险,既有欧美的特征,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
表现为:
首先,保险基金负担多元化。日本的医疗保险基金同样是由政府、雇主、个人三方
负担,但是每种体制中主要负担力量却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政府管理的健康保险基金由
企业和个人均等负担,国家作后盾;社区管理的健康保险则是企业承担大部分、个人承
担一部分、国家只承担小部分;而国家健康保险,则主要靠个人和政府负担,企业不用
负担。这与西方国家的单一负担形式有所不同。
其次,保险范围广泛。在日本,医疗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类似于我国社会医疗保
险中的基本医疗保险。所有的日本人和有居留资格的外国人都必须加入不同形式的医疗
保险。日本于1961年实现了全民保险,保障人群广泛,充分体现了医疗保险的社会
性。
此外,管理层次清晰。日本的医疗保险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系统、监督控制机构
及专门业务执行机构,而且各部门的职、权、责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各机构配合默契,
使复杂的医疗保险体系运行有序。
存在的问题
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庞大,其严密性和系统性值得各国借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这一医疗保险体制还有一些争议和难点尚未解决。例如:
多体制的医疗保险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是不同体制之间存在支付水平上
的差异,从而使被保险人带上了等级属性。第二是由于各体制相互独立且具有排他性,
不利于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和财政费用的控制,因此,解决医疗保险一体化和医疗纵向合
理化是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医疗保险总水平亟待提高,但财源问题难以解决。众所周知,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人
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儿童出生率的持续下降,日本近年来出现
投保人数下降而享受医疗保险服务人数增加的情况。再加上诊疗报酬的提高,价格昂贵
的医疗设施的开发使用,高额疗养费领取制度的设立,以及部分投保者过度医疗等情况,
使得今年来日本的医疗费呈急剧增加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医疗服务在财政上的负
担十分沉重,因此,确定财政的合理负担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