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旅游产品:旅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

2.旅游地:旅游设施和服务及旅游资源在内的旅游供给综合体,或指具有一定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的地域组合。

3.旅游规划: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

4旅游系统:由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以及旅游支撑及保障子系统四个相互关联和影响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

5旅游开发: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性活动。

6.主题公园:是根据某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7生态旅游: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8假日旅游: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9.市场细分: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客源市场划分为若干子市场,以从中选出目标市场的过程。

10.生命周期:旅游区从出现到最终消亡的演化过程。

11.旅游功能定位:旅游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以当地拥有的历史文化和资源条件为基础,对旅游开发地功能的系统设计和安排。

12.扶贫旅游: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

13.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

14.旅游主题形象:某一区域内外公众对旅游地总体、抽象、概括地认识和评价。

15.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以及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二简答题。

1、旅游规划的内容。

答:1、旅游范围,2、规划依据和原则3、当地的自然社会状况4、区域旅游竞争合作的状况5、区域旅游发展战略6、旅游资源状况分析和评价7、客源市场分析8、旅游项目创意9、旅游环境保护10、交通规划11、绿化规划12、服务项目规划13、基础设施与保障体系规划14、效益分析15、规划图件2、旅游规划编制的内容。

答1、旅游规划的可行性研究2、编制旅游规划项目任务书3、签订规划合同书4、组建规划编制专家组5、制定工作计划6、进行室内资料准备于分析7、室外实地考察调研8、编制旅游规划初稿、中搞和终稿9、组织专家评审和鉴定规划。

10、组织规划的实施与修订3.线路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答:1、市场导向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的关键是适应市场需求2、突出主题原则。

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主题3、旅程环形设计原则。

避免走重复路线4、合理搭配原则。

旅游交通安排合理5、机动灵活原则。

行程安排机动灵活,不宜将日程安排得过于紧张。

4旅游功能分区的原则有哪些?答:1、突出分区原则。

即通过各种产品与服务突出旅游区的主题形象。

2、集中功能单元原则。

即对不同类型的设施应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可防止布局散乱和对主要自然景观的视觉污染,并且利于主题形象的构成。

3、协调功能分区原则。

即协调处理旅游功能分区与周围环境,管理中心,主要景观结构的关系等。

4、合理规划动、视线原则。

即连接各旅游分区交通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旅游过程中游客心理特性,实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有效动线规划。

5、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即保障旅游地可持续发展。

5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

答: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

与本地的资源和环境特色相吻合。

2、整体优势原则。

全局均衡发展,优先选择优势项目。

3、综合设计原则。

从旅游地综合发展审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现实性原则。

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5、一致性原则。

要与区域旅游的功能定位及目标客源市场的需求特征一致。

6、三大效益原则。

保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总体原则:(1)人无我有。

旅游项目的外观,内涵,功能等属于全新的类型(2)人有我优.对本地资源特色和目标市场的优化调整。

(3)人优我新。

寻找其他的新市场空间。

6旅游地形象定位方法答:⑴超强定位策略。

争取使本地在旅游者心目中占据同类旅游地形象阶梯的第一位置。

⑵近强定位策略.并不去占据原有形象阶梯的最高阶,避开第一位,但抢占第二位.⑶对强定位策略.强调并宣传定位对象是消费者心中第一位形象的对立面和相反面。

⑷避强定位策略.核心是树立一个与众不同,从未有过的主题形象⑸名人效应定位策略.即依托本区域名人的形象和地位提升旅游地形象。

7.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答:巴特勒生命周期模型理论(1)探查阶段: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2)参与阶段: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3)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4)巩固阶段: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

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

(5)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

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6)衰落或复苏阶段。

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8.旅游规划分类答: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1、空间尺度分类(1、国际协调规划2、国家全面规划3、区域综合规划4、旅游地或旅游景点综合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短期规划(1~2年)中期规划(3~6年)长期规划(10~25年)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1、旅游综合规划2、旅游专题规划三、按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控制性详细规划3、修建性详细规划四、按规划的权威等级分类:上级规划和下级规划。

9.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1)形象制胜战略。

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推广。

(2)竞争优势战略。

如旅游区SWOT分析及差异化,低成本,集中式和市场领先的营销竞争战略决策。

(3)品牌支撑战略。

包括旅游品牌塑造,旅游品牌的营销战略管理等(4)产品升级战略。

如产品形式创新,功能提升,内容扩充,服务质量优化。

(5)网络营销战略。

即利用互联网开展市场调研,宣传产品或服务,实现网上交易以及处理售后事宜。

(6)营销组合战略。

如旅游产品组合,实施促销方案,分销渠道组合,制定价格策略等。

10.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础理论的内涵和作用(考其中某一个理论的内涵及作用)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内涵和作用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空间结构理论:社会经济主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反应这种关系的主体和现象的空间集聚规模和集聚状态。

是研究如何使得社会经济主体保持最佳的相互关系和形态的理论,是促进区域合理发展的理论依据。

作用:确定旅游地的市场范围;确定旅游地的等级;制定旅游地的均衡布局模式。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内涵和作用内涵:研究消费者心理极其行为的模式。

包括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模式;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模式。

作用:在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指导下,设计者可根据当前旅游者的消费特点以及今后旅游消费者可能的消费行为趋势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旅游规划中可以针对目标市场心理特征设计出一套引导性的市场营销策略,以便实现旅游地的市场推广。

三、竞争力理论内涵和作用概念:指一国或者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迈克·波特认为一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策略;结构与竞争中;机遇以及政府等六个要素。

作用:丰富了旅游规划的内涵;为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内涵和作用内涵:包括巴特勒模型、普罗格模型、双周期模型。

巴特勒模型:演变为探索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稳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兴阶段。

作用:预测客源市场规模;提供旅游规划调整的依据;指导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内涵和作用内涵:旅游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旅游的动机、角色、制度和人际关系;以及上述因素对旅游者和被访地的影响。

旅游人类学:借用人类学的学理依据、知识谱系、视野、方法、和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调查和研究。

作用:提供了一个人本主义规划哲学,向旅游规划者展示了更为广阔的旅游规划思路。

强调人才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和作用内涵:可持续发展是知道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依据,包含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作用: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即阶段性开发理念。

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

七.体验经济理论内涵和作用。

内涵:体验由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四部分组成,强化体验经济的过程中,应首先创造消费者满意,然后减少消费者为该产品或服务付出的代价,最终实现惊奇。

作用:首先,能促进旅游规划更好地突出个性,避免规划的模式化。

其次,能为旅游项目的策划提供较为清晰的方向指引11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研究热点。

答:1、城市旅游规划与开发。

主要包括城市游憩系统,旅游服务系统,旅游路线及旅游环境的规划与开发。

2、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

如制定旅游资源环境措施和计算旅游区的承载力。

3、会展旅游规划与开发。

包括经贸活动,都市文化,旅游服务等内容4、主题公园规划与开发。

包括园区主题选择,功能分区,游线设计,项目创新等内容。

5、扶贫旅游规划与开发。

包括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多元化旅游项目形式等内容6、假日旅游规划与开发。

包括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渠道规划,旅游辅助服务设施规划。

7、文物古迹旅游规划与开发。

括制定保护规则和计划和实施严格的容量标准等内容12.政策保障体系规划的内容。

(1)旅游业发展战略(2)旅游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3)优化旅游企业组织结构的政策(4)促进旅游业区域合作的政策(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6)培养旅游人才的政策13.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规划内容。

1.旅游教育与培训体系的设计与优化(1)教育机构的体系优化。

旅游教育机构是旅游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单元,各类旅游教育机构也共同构建了区域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网络骨架。

(2)教育模式的创新设计。

结合区域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效果佳,成本低的旅游教育模式并付诸实践。

(3)区域旅游人才培训计划。

帮助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人才的开发实施战略化管理。

2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与结构的调整与设计。

(1)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

即人才需求数量。

(2)旅游从业人员的结构。

主要包括行业分布结构,年龄分布结构,学历结构及职称结构。

(3)设置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目标。

根据旅游地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而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