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税收(第七版)朱青-第3章
国际税收(第七版)朱青-第3章
乙国抵免限额(550×100/1100) 50万元 由于C公司在丙国的经营亏损,所以不存在抵免问题。 A公司抵免后应纳居住国税额(525-50) 475万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我国目前对企业和个人外国税收抵免限额的计算主要采用 分国限额法。 企业所得税:分国不分项 个人所得税:分国分项
总所得按甲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 (10000×30%) 分公司已纳乙国税额(2000×30%) 实际抵免额 总公司得到抵免后应向甲国 缴纳的税额(3000-600)
3000万元 600万元 600万元
2400万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2)当甲国税率为30%、乙国税率为20%时, 该总公司仅能按实纳外国税款进行抵免,在实 行税收抵免后,还要就乙国所得按照两国税率 差额,向甲国补交其税收差额。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1.1 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
重复征税:同一课税对象在同一时期内被相同或类似的税种课 征了一次以上。 法律性重复征税 :两个或两个以上拥有税收管辖权的征 税主体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同时行使征税权产生 的重复征税。 经济性重复征税 :两个或两个以上征税主体对不同纳税 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同时行使征税权产生的重复征税。 国际重复征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同 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课税对象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3000万元 800万元 600万元 600万元 2400万元 3200万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2)间接抵免
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间接缴纳的国外税款冲 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额。 用直接抵免法计算应纳居住国税额:
第一步:计算母公司间接缴纳的子公司所在国的税款。 母公司承担的外国子公司所得税=外国子公司所得 税×母公司分得的毛股息/外国子公司缴纳公司所得税 后的所得 母公司承担的外国子公司所得税如果没有超过本国 的抵免限额,即是母公司可以享受的间接抵免额。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抵免限额计算公式
分国抵免限额=境内、境外总所得按居住国税法 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外国的所得额/境 内、境外所得总额 综合抵免限额 = 境内、境外总所得按居住国税法 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境外的所得总额/境 内、境外所得总额 综合抵免限额(或分国抵免限额)=全部境外所 得(或某外国所得)×居住国税率
甲国公司缴纳的乙国税款(30×30%) 9万元 甲国公司来源于乙国的应税所得(30-9) 21万元 甲国公司来源于本国的应税所得 70万元 甲国公司境内境外应税总所得(70十21) 91万元 甲国公司在本国应纳税款(91×40%) 36.4万元 甲国公司实际共缴纳税款(9+36.4) 45.4万元
3.3.4 抵免法
1.抵免限额 2.直接抵免与间接抵免 3.外国税收抵免的汇率问题 4.费用分摊 5.税收饶让抵免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1.抵免限额
在实践中,各国为了保证本国的税收利益,都实行 普通抵免。即规定本国应纳税款的抵免额不能超过 国外所得按照居住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抵免限 额)。 抵免限额是允许纳税人抵免本国税款的最高数额, 它并不一定等于纳税人的实际抵免额。 超限抵免额一般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
3)当甲国税率为30%、乙国税率为40%时, 该居民公司在乙国已纳税额在甲国得不到全部 抵免,其可以用于抵免的数额仅为其乙国所得 按照甲国税率计算的税额。
总所得按甲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10000×30%) 分公司已纳乙国税额(2000×40%) 乙国税收抵免限额(2000×30%) 实际抵免额 总公司抵免后应向甲国缴纳税额(3000-600) 该居民公司缴纳的税收总额(800十2400)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免税法举例:
假定甲国一居民公司在某纳税年度中总所得100 万元,其中来自居住国甲国的所得70万元,来自来源 国乙国的所得为30万元。为简化起见,假定甲国实行 全额累进税率,其中,应税所得61万元—80万元的适 用税率为35%,81万元—100万元的适用税率为40%; 来源国乙国实行30%的比例税率。现计算该公司应向 甲国缴纳多少税款。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3 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的所得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方法
3.3.1 扣除法
3.3.2 减免法
3.3.3 免税法
3.3.4 抵免法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3.1 扣除法
一国政府在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征税时, 允许其将该所得负担的外国税款作为费用从应 税国外所得中扣除,只对扣除后的余额征税法。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第二步:计算母公司来自国外子公司的所得额。
免税法是指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的国外所得全部或部分 免予征税。 单边免税的一般限定条件: 1.能够享受免税的国外所得必须来源于那些课征与本国相似所 得税的国家; 2.享受免税的国外所得一般为本国纳税人从国外分公司取得的 利润或从参股比重达到一定比例的外国居民公司分得的股息、 红利(即“参与免税”); 3.本国纳税人的国外所得若想享受“参与免税”,其在国外企 业持有股份的时间必须达到规定的最低限; 4.还有一些国家在实行“参与免税”时还要求派息公司必须是 从事制造业、商业、银行业等经营活动的公司。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2)按分国限额法计算抵免限额
乙国抵免限额(1100×50%×100/1100) 丙国抵免限额(1100×50%×100/1100) 允许乙国实际抵免额 允许丙国实际抵免额 抵免后A公司应纳居住国税额(600-50-40)
50万元 50万元 50万元 40万元 510万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直接抵免法举例
假定甲国一居民公司在某纳税年度获得总 所得10000万元。其中,来自本国所得8000万 元,来自乙国(来源国)分公司所得2000万元。 现计算该公司在采用抵免法时应向甲国缴纳多 少税款。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1)当甲国适用税率为30%、乙国为30%,两 国税率相等时,甲国政府允许该公司用已纳全 部乙国所得税冲抵甲国总公司的应纳税额。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2.直接抵免与间接抵免
(1)直接抵免 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直接缴纳的外国税款冲抵在 本国应缴纳的税额。 用直接抵免法计算应纳居住国税额的公式为 : 应纳居住国税额 =(居住国所得+来源国所得)×居住国税率-实际抵免额 =纳税人全部所得×居住国税率-实际抵免额
2.约束对法人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际规范 如果两个国家判定法人居民身份的标准发生冲突,应根 据法人的“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来决定由哪个国家对 其行驶居民管辖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2.2 约束地域管辖权的国际规范
1.经营所得(营业利润):常设机构 2.劳务所得:分独立个人劳务和非独立个人劳务 3.投资所得:支付人所在国与受益人所在国共享 4.财产所得:分动产与不动产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抵免限额举例:
1.在甲国的总公司A和其设在乙国和丙国的分公司B、C都为盈 利,纳税情况如下,用两种方法计算抵免限额及总公司应向甲 国缴纳的税额: 国家 企业 应税所得 (万元) 1000 100 100 所在国税率 (%) 50 60 40 60 40 已纳外国 所得税额 (万元)
甲国 乙国 丙国
总公司A 分公司B 分公司C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1)按综合限额法计算抵免限额
综合抵免限额 (1200×50%)×(100+100)/1200 B公司与C公司已纳外国税额(60十40) 实际抵免额 A公司抵免后应纳居住国税额(600-100)
100万元 100万元 100万元 500万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1.2 所得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1.两国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
主要由有关国家判定所得来源地或居民身份的标准相互冲 突所造成的。
2.两国不同种税收管辖权交叉重叠
(1)居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 (2)公民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重叠 (3)公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总所得按甲国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10000×30%) 分公司已纳乙国税额(2000×20%) 乙国税收抵免限额(2000×30%) 实际抵免额 总公司抵免后应向甲国缴纳税额(3000-400)
3000万元 400万元 600万元 400万元 2600万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扣除法举例:
假定甲国一居民公司在某纳税年度取得总所得100 万元,其中来自于甲国(居住国)的所得70万元,来自 于乙国(非居住国)的所得30万元;甲国公司所得税税 率为40%,乙国公司所得税税率为30%。如甲国实行 扣除法,分析该公司的纳税情况。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2 避免同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所造成 的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3.2.1 约束居民管辖权的国际规范
3.2.2 约束地域管辖权的国际规范
《国际税收》(第七版) 朱青 编著
3.2.1约束居民管辖权的国际规范
1.约束对自然人行使居民管辖权的国际规范 (1)长期性住所(permanent home) (2)重要利益中心(center of vital interests) (3)习惯性住所(habitual abode) (4)国籍(nati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