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工程特点、难点四、施工准备及部署五、施工工艺六、保证措施七、机械设备用量计划表八、主要材料用量计划表九、劳动力计划表十、项目部领导小组架构十一、模板与支撑系统计算书一、编制依据因B幢结构转换层的施工图纸暂无出齐,仅根据业主单位2001年11月19日所发的B幢第31、32、33号结构施工图纸、与结构转换层施工有关的工程例会纪要与协调会议纪要、现行的国家、省、市有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及要求等进行本施工方方案的编制。
二、工程概况B幢结构转换层位于六层梁板结构位置,转换层梁板面设计标高为20.67m,层高5.1m,转换层范围为1~16×A~H轴,转换层平面为东西走向,在8~9轴中间位置有一宽400mm的伸缩缝,将整个平面隔为东、西两个区,东、西两区呈对称布置。
该层板厚为300mm,最大转换梁截面为800×2400mm,最大跨度为9.3m,还有600×2400mm、600×1500mm 、400×900mm等截面的转换梁。
转换层下二至五层梁板均为预应力暗梁大板结构,设计承荷为3.5KN/m2;首层(±0.000标高)为普通梁板结构,设计承荷为40KN/m2。
转换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
采用钢筋规格三、工程特点、难点A、设计要求高1、本结构转换层梁板平均厚度达780mm,重量大。
转换层下层梁板结构允许承重荷载小。
转换梁内受力钢筋直径大,钢筋间净距小,且梁面负筋在柱内的锚入长度较长,梁内箍筋、腰筋等配置较多。
2、由于本结构转换层梁板重量大(整层梁板砼重达2700吨),转换层下层梁板结构的承重荷载偏低,对转换梁板结构的支撑系统布置要求较高。
3、本工程设计为梁式转换层,设计图纸要求高。
从各方面综合考虑较合理的转换梁砼浇筑方式应为分层浇筑,即采用叠合梁原理。
经与业主、设计、监理等各方共同研究确定,拟采用二次浇筑的方法进行转换层大梁砼的浇筑施工。
B、工作量大本转换层建筑面积约1380m2,总计砼用量为1050m3,工程量相当大。
转换梁截面大,线荷载达5T/m。
在现有施工条件下,若整个转换层梁板砼一次性浇筑,需时约32小时。
C、施工难度大转换梁受力钢筋直径大、数量多、间距小,部分大梁内配有3~4排底筋及面筋,同时配有多排腰筋,且箍筋较密,整条大梁配筋十分多,重量大,给钢筋的安装带来了较大难度。
转换层大梁采用二次浇筑,其上、下层间接触面的处理要求较高。
转换梁底标高不在同一标高,水平刚度较难约束。
由于大梁内钢筋多且密,钢筋净距较小,故砼的浇筑及振捣有一定难度。
D、周转材投入大由于结构转换层梁板砼重量大,如何卸荷成为首要问题。
本工程二至五层梁板均为预应力大板结构,设计承荷仅为设计承荷为 3.5KN/m2,首层为普通梁板结构,设计承荷为40KN/m2。
施工过程中,转换层上荷载全由二至五层梁板结构共同承担,将荷载逐层卸到首层梁板上,即利用五层支顶系统,另增加一定数量的钢管加固。
且设计图纸上已明确要求,二至四层支顶不能采用回头顶支承方式,二至四层的所有支顶、梁板底模均不能拆除,要待转换层梁板砼达到75%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可拆除。
故模板、支顶等周转材料投入相当大。
四、施工准备及部署A、技术准备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强有力的转换层施工领导小组,定岗定人,将每个作业班组均落实到人,层层负责。
转换层施工前,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认真熟悉施工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积极组织图纸会审,根据会审后的施工图纸编制可行、完善的施工方案报公司工程部与总工室、监理单位审批。
同时做好向操作班组及工人的质量技术、安全交底工作。
首先从技术上予以保证。
转换层施工领导小组架构附后。
B、材料选用周转材料木模板:采用815×1830×18mm胶合板。
木枋: 80×80mm截面。
纵横水平拉杆及剪刀撑:Φ25门式钢管架专用拉杆。
支顶:定型钢门架(宽×高为1219×1930mm,立杆为Φ42×2.5mm)。
进场的所有周转材料均要为合格产品,有各种翘曲、弯曲、虫眼、脱焊等缺陷的周转材料一律不能用于本工程。
周转材料进场时必须经项目部材料员、质检员等有关人员验收。
钢筋:本转换层梁板使用的钢筋规格有Φ32、Φ28、Φ25、Φ22、Φ18、Φ16、Φ14、Φ12、φ10等,种类较多。
所有钢筋均采用信誉好、质量稳定、产品资料齐全的大厂产品,进场后及时经监理人员见证取样后送检,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制作。
混凝土:本转换层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0,采用泵送预拌砼,坍落度为14~16cm。
设计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小时,粉煤灰掺量为15%,砼内加浓度为40%的AP-1A型外加剂,掺量为1.6%。
本工程采用广州声威搅拌站生产的预拌砼(此搅拌站的资质、预拌砼的质量等已经监理、业主单位验收合格)。
转换层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已进场。
C、设备准备根据结构转换层施工的要求,各种机械设备如砼泵机、塔吊、插入式与平板振动器等已就位。
施工前,所有机械设备均由项目部机管员、安全员等进行详细检查,确保能正常运行,安排专人操作、保养,保证其完好性。
D、劳动力组织转换层施工所需的木工、铁工、砼工、电工、焊工等作业人员均已进场待命,已经过进场前的安全教育与施工前的技术及安全交底。
模板及钢筋施工按常规作息时间,砼浇筑时采用两班轮换制,连续作业,即每班作业5小时,再由另一班轮换接着浇筑,保证人停机不停(具体安排见“砼工程”)。
材料、设备、人工用量计划附后。
五、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放线定位→五层墙柱钢筋、模板、砼施工→转换梁支顶、底模安装→(临时钢管脚手架搭设)转换梁钢筋安装、隐检→水、电配套等预埋、隐检→转换梁侧模安装→转换梁下层砼浇筑→板底支顶、板底模安装→板钢筋安装、隐检→消防预埋、隐检→转换梁上层及楼板砼浇筑→梁板砼养护→梁、板模板拆除。
标高传递、放线定位五层梁板砼浇筑完毕后,在五层楼面上弹出转换梁的中线,然后根据支顶平面图定出每道支顶(立杆)的具体位置,支顶间距不允许大于施工方案的规定,否则要予以加密立杆。
五层墙、柱模板拆除后,即用水准仪、钢尺等将水准标高从四个角柱上向上传递至五层柱上,在四个角上做好标高定位控制点,再利用水准仪等,在五层所有墙、柱上均打好标高线(离楼面1m高左右),在整层范围内必须进行水准闭合测量,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模板及支顶工程模板及支撑系统计算书附后,转换层大梁与楼板模板、龙骨、支顶、拉杆的规格、间距、位置等参照计算书进行施工。
模板安装前,施工管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与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序和安全措施并向木工班组做好技术、安全交底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注意事项。
根据放线确定的支顶位置立好支顶,按设计标高调整好支顶高度,然后安装大、小龙骨,铺梁底板,并拉线找平,当梁板跨度大于4m时,底模按跨度的1~3‰进行起拱,模板接缘应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安装时应尽量避免人员上下交叉作业。
支撑立杆的扣件应拧紧,并符合有关规定。
立杆间距,水平杆间距应按施工方案规定,严禁随意增大。
立柱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柱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两相邻立柱接头高度方向错开1.5m。
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严防倾覆。
在高处作业时,必须搭设操作平台,在作业层操作时,要栏杆并挂安全网。
转换梁、板的支顶及底模应在保证构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5%后方可拆除。
拆除时统一指挥,严格遵守各类模板拆除作业的有关安全要求。
操作人员在高处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帽,严禁穿硬底鞋,严禁酒后上岗操作,严禁高处抛物。
监控措施技术交底:模板工程施工前,项目部质安员与模板专项施工员必须向木工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质量技术与安全技术交底,并在交底记录上签字归入工程技术资料。
无交底或交底不详细不允许进行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安装。
安装监控:模板安装过程中,项目部模板专项施工员全过程跟班管理,质检员进行抽检,模板平整度、大小龙骨的规格与间距、支顶位置与间距、水平拉杆拉接位置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施工方案与设计图纸的要求。
项目部自检合格后,及时向公司质安部、监理、业主单位报请验收,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模板施工过程中,将主要安装过程(如转换大梁支顶安装等)进行拍照与摄像。
A A转换梁平面示意800 800 800 800 800A—A剖面钢筋工程钢筋加工制作前,认真熟悉施工图纸,确定好钢筋的搭接位置、安装顺序等,计算好转换梁受力钢筋的间距。
制作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纸中钢筋的直径、尺寸、加工角度、弯钩长度等进行下料。
加工制作时钢筋的成型尺寸必须准确无误,箍筋要方正,钢筋长度、外形尺寸、弯曲角度等的偏差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超出允许范围的要返工重作,原则上弯曲角度大于90º的二级钢筋不返弯成直线形状。
为保证纵横梁相交处的梁面筋保护层厚度,凡相交位置梁的箍筋高度作相应调整。
转换梁受力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接头与机械接头,具体为直径Φ32与Φ28的纵筋采用机械接头,Φ25及Φ25以内的纵筋采用电弧焊接接头。
接头位置与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必须符合设计图纸与施工规范的要求。
钢筋制作完毕后,均挂好标识牌,标明构件名称、钢筋规格、位置等。
专人保管好钢筋半成品,下雨时用彩条布盖好,防止生锈。
转换梁支顶及底模安装完毕经校核合格后,即进行转换梁钢筋的安装。
由于转换梁钢筋直径大、数量多,安装前应排出钢筋安装的先后顺序。
为保证转换梁钢筋安装时的施工安全,梁筋绑孔前,在转换梁两侧采用ø40×3mm 钢管搭好操作平台,在梁筋安装完毕隐检合格后拆除。
操作平台示意如下:钢管操作平台大样注:操作平台立杆与横杆均为ø40×3mm钢管1500 1500 1500 1500 1500操作平台立面注:操作平台立杆与横杆均为ø40×3mm钢管转换梁上、下受力钢筋基本上都是双排、三排,甚至四排钢筋,为保证每排钢筋的正确位置,在每排钢筋间放置一定数量的圆形垫铁,垫铁长度比梁宽略短(垫铁两端留好保护层厚度)。
垫铁在梁长方向间距为2000mm,当梁受力钢筋直径小于或等于25mm时,垫铁直径取25mm;当梁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垫铁直径与受力钢筋同大小。
箍筋接头位置交错设置,采用梅花扣形式绑扎,绑扎要牢固、周正。
板筋、次梁钢筋与主梁交叉位置,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布置在中间,主梁钢筋布置在最下面。
焊接作业时,在接头下面用铁板垫好,以免浇伤模板,旁边放一小桶水。
焊缝长度必须达到施工规范的要求,焊缝必须饱满、无夹渣、无孔洞、平整光滑、平缓过渡。
施焊前必须先进行焊接接头的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