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高淑兰)

《走近中国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绚烂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但时下我们对洋节付出的情感明显多于我们自己的节日。

我们记得情人节是哪一天,记得圣诞节是哪一天,知道平安夜是怎么回事,知道母亲节甚至是父亲节的来历,但我们却往往无视了我们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无视中,端午节孤独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假设不是与一局部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生怕我们早已遗忘了它的存在,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富强,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在的土壤、养分,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静静无闻、倍受冷落了。

我们既要提示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因此,我们学校打算要在小学的六年时间里,让孩子逐步地生疏中国的传统节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继而宠爱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的:
1、围绕精巧的民间工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民间文学、民间建筑、名胜古迹、方言土语、名人逸事等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网上调查、社会考察、采访等方式和收集相关资料、图片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文化特色,并在
活动中受到宠爱中国绚烂的传统文化的教育。

3、利用地方的各种便利条件,对同学进展传统文化教育。

4、引导学生相互沟通活动成果,相互学习,增进彼此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活动框架:
1、理论依据
课程理念。

课改关注学生的兴趣、态度、阅历和生活世界,一改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承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气,猎取学问的力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气,
以及合作和沟通的力气,实现了从学科本位、学问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进展的历史转变。

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活动努力开发课程,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夯实学生文化底蕴,为小学生的文学素养打下坚实的根底。

探究式学习理论。

探究式学习提倡者认为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争论过程本质上是全都的,学生应当像科学家一样去觉察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猎取学问、进展技能、培育力气特别是制造力气,同时受到审美、思想教育,并进展自己的共性。

2、预期目标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亲近传统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乐观开展各种综合活动,鼓舞学生乐观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自主进展综合活动的力气。

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开掘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宠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加民族骄傲感和自尊心。

3、争论内容
本活动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展:
(1)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文学作品
借鉴古代蒙学读物和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神话传奇,扩大阅读面,积存与中国传统有关的成语典故、趣联妙对、古诗词名句、谚语、歇后语等,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2)了解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名人很多的节日与确定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这为节日增加了更多的人文颜色。

比方屈原之于端午节等,了解这些历史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地,熏陶自己的品德。

(3)了解民俗风情。

通过课内的学习和课外的调查了解一些重大的节日的由来和民间习俗,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参与到各地民族的习俗中去,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人文魅力。

4、争论的原则
(1)留意课题争论的综合性
课题争论中充分利用各学科间的联系,将鉴赏学问、人文历史学问、情感启迪溶于一体,进展人文教学。

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力气目标,还有各种学问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

依据主题需要,承受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乐观建构。

(2)留意课题争论的趣味性
以活动为中心,通过一些与节日民俗相关连的简洁好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争论的兴趣,
(3)留意进展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进展是本课题争论的动身点和归宿。

本课题争论始终坚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每个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开展调查、试验、操作等活动来猎取体验和学问,教师则是支持者、指导者。

但凡学生自己能独立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方式,主动参与实践,自主觉察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展自我评价,在探究性情境中去制造性地建构直接阅历,实现主体综合素养的生成。

(4)留意实践性原则。

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主线开展序列活动。

依据活动的需要,实行丰富多彩的实践形式,形成序列性的“主题包”,增加活动过程的趣味性,发挥活动育人的整合功能。

如:搜集信息、参观、调查、设计、操作、表演、宣传等。

通过各种能动的实践,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生疏,激发学生对家乡、社会的亲和感、责任感。

四、争论的步骤:
时间为一学期〔2023.9—2023.1〕。

1、预备阶段〔2023.9 至 2023.10〕
做好活动方案设计,制定打算。

分析现有条件,确定具体目标。

2、实施阶段〔2023.10 至2023.1〕
第一步:〔1〕确定活动的主题或活动的工程;
(2)商量、制定活动的方案;
(3)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方法搜集有关资料或进展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

其次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活动总结阶段:每个主题活动总结阶段一般可分二步进展。

第一步:〔1〕调查成果整理、统计;
(2)学生制作活动的作品、成果;
(3)撰写争论报告等。

其次步:〔1〕组织学生沟通作品和活动状况,
〔2〕组织学生进展活动的评价。

五、预期成果及表达形式:
1、搜集的资料
2、活动的体会
3、学生争论成果
4、活动照片
5、文字、网页、幻灯片、展板等形式呈现学生争论成果。

六、活动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更观念。

做好宣传发开工作,让学生、家长都能乐观地参与到此项课题争论中。

通过学习把创意识和实践力气的培育真正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2、做好课程活动治理。

按时开展相关活动,学生在争论的每一步必需按时完成材料的搜集整理、沟通反响。

3、与社会取得联系,争取社区、家长的共同参与和乐观协作,加强课程开发。

七、评价:
1、评价方法及依据
结合班级“小组争星”星级评价制度,依据实际活动状况及效果,留意活动中学生自主性的表达及社区活动状况,并结合活动档案袋材料开展评价,以全面衡量活动效果。

2.活动达成度评价
活动达成评价关注学生活动中的参与度与自方法识,也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表达,实行等级制评价,最终表达在成绩册上,主要评价工程如下:
学生达成度评价表
活动内容评价对象活动日期
工程 A B C 活动乐观主动参能主动参与能参与活参与与并有好建议的活动动的
能乐观开展能开展小组能开展小合作
小组合作争论并合作争论成效一组合作争论有活争论
有成效般记录

过课外能协作活动能协作活动
能协作活
程活动乐观开展课外自开展确定探究,有
动开展探究的主探究的记录的
能主动进展档案
材料能进展档案袋整档案袋材料不袋整理,材料丰
预备理的齐全的
富,有过程的
活档案袋档案袋成果档案袋成果档案袋成果动成果丰富的一般的不全的
成评选在校级以上评比参与班级内有作品但成果果成果中有成果的评比沟通的不明显的活动中表达较强活动中有确定
自主性能参与活动的活自主性的自主性的
动能友好合作并
合作能较好合作的能参与合作的态有成效的
度有想象力并乐观有想象力但能参与共同制造力
参与实践的实践缺乏的实践的







以上评价中有些工程可依据档案袋进展评价,有些工程可推广到学生中,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或互为评价。

3.活动案例中的生生评价〔过程的实时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