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一、急性心力衰竭(AHF)概况
(一)定义:(Actue Heart Failure):指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快速发生或突然加重。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最为常见。
AHF已成为年龄>65岁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又称为急性心衰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临床急症—准确诊断、评估和立即处理(半小时);病情危重—会进展为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死亡;病因多样—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病、高血压甚至肺栓塞。
(三)常见病因:1.慢性心衰急性加重。
2. 急性心肌坏死和(或)损伤(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急性重症心肌炎(3)围生期心肌病(4)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与坏死,如抗肿瘤药物和毒物等。
3. 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1)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2)高血压危象(3)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4)主动脉夹层(5)心包压塞(6)急性舒张性左心衰竭,多见于老年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四)诱发因素:2015年China-HF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初步结果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合并症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成为主要合并症。
感染仍是急性心衰发作的首要诱因
(45.9%)。
二、指南背景
1.循证实践方案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2.制订循证方案的路径。
3.国内外陆续出版了AHF相关临床实践指南。
4.护理人员全程参与急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管理,但护理措施相关推荐意见尚不明确。
三、指南介绍
《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于2016年8月13日,在中国心脏大会2016心血管护理专题会发布;它是首部心血管护理实践指南;它体现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过程的管理,细化了干预措施的指导内容,强调循证护理实践;它将对科学地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行为、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护理水平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将成为心血管循证实践的范本,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科学化。
四、指南内容解读
解读《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主要从以下九个方面给予临床指导。
(一)快速评估与分诊。
指南推荐意见:(1)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水肿、乏力时,应迅速评估容量(血压、心率/律)和灌注(脉压、啰音、皮温)状况,识别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2)住院可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协助医生收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脑钠肽(BNP)、病史、心电图、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推荐使用有效临床评估工具,以快速明确诊断,识别病因及诱因。
(二)专业管理
指南推荐意见:(1)疑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尽早由心血管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2)确诊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尽快收入心脏科病房或监护单元,给予一级或特级护理。
(三)最佳体位
指南推荐意见:(1)出现突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协助患者采取被迫端坐位。
(2)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不明显甚至消失时,应立即给予患者复苏体位,做好心肺复苏抢救准备。
(3)病情相对平稳时,推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自感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平卧位)。
(四)四肢轮扎
指南推荐意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推荐给予四肢轮扎
(五)氧气治疗
指南推荐意见:(1)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并伴有低氧血症(SaO2<90%或PaO2<60mmHg)时,推荐高流量给氧.(2)急性心力衰竭伴低氧血症患者,不推荐给予酒精湿化吸氧,这可能导致支气管和肺泡壁损伤。
(六)药物管理
指南推荐意见:(1)及时为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推荐静脉给予利尿剂,建议采用负荷量推注和(或)持续静脉泵入。
(2)静脉给予利尿剂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尿量,以评价利尿剂疗效(开始2h尿量>100ml/h)。
(3)静脉给予利尿剂期间,应常规监测症状、肾功能和电解质,警惕发生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4)改为口服利尿剂治疗后,仍须
观察是否存在容量负荷过重,至少应监测24h。
(5)收缩压>90mmHg 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考虑静脉给予血管扩张药物(硝酸酯类和(或)硝普钠等),以加速改善充血症状,建议采用静脉泵入方式(6)使用硝酸酯类和(或)硝普钠等血管扩张药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出现低血压或肾功能恶化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7)容量充足但血压仍低和(或)有低灌注症状/体征患者,可短期静脉给予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收缩剂(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左西孟旦、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以缓解症状,一般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建议采用静脉泵入方式。
(8)使用正性肌力药或血管收缩剂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血压、心律/率。
(9)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常规给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若使用阿片类药物,应监测呼吸困难及焦虑缓解状况,警惕呼吸抑制、意识改变的发生。
(10)为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给予心理支持。
(七)机械辅助治疗
指南推荐意见:(1)护理人员应了解机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伴有严重呼吸困难和(或)酸中毒时,可考虑立即给予无创通气;伴有呼吸衰竭、意识减退或呼吸肌疲乏、呼吸无力时,可考虑给予有创通气;出现利尿剂抵抗时,可考虑给予超滤治疗;出现心源性休克,药物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给予机械循环支持,作为恢复或心脏移植的过渡(桥梁)。
(2)应用机械辅助治疗时,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八)病情观察
指南推荐意见:(1)推荐持续标准化无创监测心率/律、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密切监测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及体征以评估容量负荷;每日监测出入量(尿量)、体重;频繁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等;及时评估营养、活动、皮肤、认知水平、家属及患者需求等。
(2)应准确、规范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处理措施、临床疗效及需求,及时与医生沟通。
(九)健康指导
指南推荐意见: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个性化指导,并评估其依从性。
五、总结
(一)快速判断,仔细观察,及时处理
(二)医护共同配合
(三)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