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医案——心悸(三)

中医医案——心悸(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气养血法治愈心悸
病案:孔某,男,成年。

初诊:1975年2月6日。

主诉及病史:2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便干结。

1972年心电图示频发早搏。

诊查:舌质淡红,苔薄。

脉小弦结代。

辨证:证属气血亏耗,心失所养,以致心阳不振,气血失于调畅。

治法:治当补益心气,调养阴血,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之法。

处方:党参12g 炙甘草10g 桂枝6g 赤芍12g 当归12g 淮小麦30g 佛手5g 郁金12g 香橼皮12g 茶树根30g 红枣5枚 7剂二诊:2月20日。

药后心悸略减轻,胸闷已瘥。

舌苔薄,脉小弦结代。

再拟前法。

原方去淮小麦,加磁石30g。

7剂。

三诊:2月27日。

心悸续减,每于上午出现胸闷1次,时间较短。

仍守原方。

7剂。

1
四诊:3月13日。

心悸胸闷较前轻减,自觉神疲。

舌质淡,苔薄白。

脉小弦,结代已少见。

最近回单位工作已20天。

仍予前法。

原方。

7剂。

五诊:4月3日。

心悸续见轻减,偶有胸闷,精神渐振。

苔薄腻,脉弦,偶见结代。

再予益气养心,活血通阳。

处方:党参10g 炙甘草10g 桂枝6g 赤芍12g 当归12g 丹参12g 郁金10g 茶树根30g
六诊:4月17日。

诸症基本消失,纳香。

诊脉未见结代。

再守前法。

原方7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心悸多属虚证。

本例由于气血亏耗,心失所养,导致心阳不振,气机不调,故见心悸气短,胸闷太息,脉来结代等症。

黄老用炙甘草汤合甘麦大枣汤,去生地、阿胶等滋腻药,并佐以理气行血之品。

以党参、炙草补益心气,当归、赤芍、丹参调养心血,桂枝温通心阳;淮小麦、大枣养心润燥而安神,佛手、郁金、香橼理气开郁而宣痹;用茶树根以治脉结代。

“气为血之帅”,依据阴血赖阳气以推动之原理,重点在于补心气和通心阳。

心阳通,心气复,则脉结代可消失;合补养心血药以充盈血脉,使阳气有所依附而不致浮越,则心悸亦自止。

患者胸闷太息,乃心气不足之象,非属湿阻气滞一类,虚实悬殊,必须加以鉴别。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84-485,黄文东医案。

黄文东,字蔚青(1902-1981),江苏省吴江县人。

主任中医师、教授。

少年时代受业于上海名医丁
2
甘仁先生门下,并以首届第一名毕业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后回原籍悬壶应世。

1931年应聘回母校执教,任教务长,并兼《伤寒论》、《中医内科学》、《名著选辑》等课的教学,直至1948年该校被迫停办。

解放后,历任上海中医学院内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上海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理事长、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78年出席全国科学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荣获大会颁发的奖状。

黄氏为中医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辛勤工作,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教育家,60余年来为祖国培养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学术思想上,黄氏强调人以胃气为本,重视五行学说在治疗中的作用,每每运用自如。

临床擅用活血化瘀诸法,用药不尚矜奇炫异,看似平淡,实寓深意,主次分明,配伍得当,不枝不蔓,丝丝入扣,攻邪不忘护正,扶正不致碍邪,因而每获良效,又是一位独具一格的中医临床学家。

著作除《丁氏学鸿的形成和学术上的成就》、《黄文东医案》外,还主持编写了中医学院教材《中医内科学》,并在中医药杂志上发表过《五行学说在临床治疗上的实际应用》、《关于王旭高治疗肝病各法的探讨》等学术论文20多篇。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