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内容7篇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内容(精选篇1)为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认真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为教学一线教师做好服务,为大家整理好了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方法。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一环。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方法。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一环。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5、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措施一、演示实验1、任课教师应提前一天通知实验员,并凭仪器领借手续领取药品和仪器,实验完后及时归还,如有损失及时处理。
2、实验员应准备好演示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和工具,配合任课教师完成所有的演示实验,使实验顺利进行。
二、学生分组实验1、任课教师应提前一至三天通知实验员,并填写申请单。
2、实验前,实验员应准备所需各种仪器、药品和工具,必要时须先试做,确保仪器药品完好上台,使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时,任课教师要督促学生复习课本里的有关内容,并预习本实验的内容,做到阅读实验说明,理解实验目的,了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4、实验时,实验员要配合任课教师进行辅导,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联系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并及时记录结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5、实验结束时。
要辅导学生对仪器药品进行整理,仪器必须抹洗干净,放回原处,整齐排列,废液倒入缸内,可以回收的倒入指定容器内,由实验员进行回收。
6、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并批改,装成册,学期结束统一交实验室保存。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内容(精选篇2)一、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作为利用课本作为最重要的媒介来传授知识的学科而言,知识点描述的晦涩和繁杂常常是制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很难令少年的他们产生很深厚的兴趣,对于教和学而言都是不利的因素。
化学作为一门****于实验的科学,实验本身正是一个很好地展示本学科趣味性的良好的桥段。
由于化学是从初二到初三直接加入的科目,对于学生而言,陌生感是一定有的。
基于此,能否在第一节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就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教师能否教好和学生能否学好。
比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一个老师只是从概念的角度让学生们阐释什么是化学,化学要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问题,是很难令学生们感到兴趣的。
但是,如果一个化学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先什么都不讲,只是倾斜一个广口瓶将一段燃烧的蜡烛浇灭,或者在一种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溶液就变成红色,然后告诉在场的学生们:“同学们,这就是化学,化学就是这么神奇和不可思议!”学生们会有怎样反映呢?惊讶,好奇,专心致志,初中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就简单的培养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在所有学科的试验中,化学涉及到的往往都不是太过复杂的设备或者仪器。
物理学常常需要巨大的电子对撞机,航天飞机甚至于地球物理学把整个地球当做其试验品,而生物学实验的对象常常是动植物活体,至少得是他们的尸体之类。
然而,做化学实验,往往需要的仅仅是几个烧瓶、几根试管或者一个酒精灯。
简单的实验工具也涉及到了一个问题,第一就是设备以玻璃器居多,一不小心容易造成破碎,所以实验起来,谨慎小心是最低级别的要求,其二是大部分化学试剂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比如最普通的浓硫酸、苯、甲苯等。
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做化学实验时,防护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这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认真谨慎的科学态度。
化学分析实验,要求实验的精度非常的高,这其中对操作精确和药品称量的精确也是科学的态度之一。
有很多的实验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化学滴定实验中,往往一滴的滴定液的差别在浓度上就有很多的差别。
化学实验的态度是做科学最典型也是最基本的态度。
学生对于实验的认真谨慎的态度不仅是对学习,对于生活也有很积极影响。
三、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精神化学反应的现象反应的是原子之间分离与重组的本质,对于诸如此类的本质问题的探寻是几千年来人类简单也是最严肃的哲学问题之一。
初中化学知识涉及到了化学反应的本质问题,化学本身也就是探寻这些反应本质的一门科学。
化学键、晶格结构、分子结构,这些物质或者材料本身最基本的成分,它们之间的变化在宏观上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
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一致但其物理性质大相径庭,前者是自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而后者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这究竟是为什么?再有,组成柔软石墨的单层石墨烯的强度有大大超过了金刚石,这又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两个简单问题的解答涉及到了初中化学中分子结构的知识点。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不仅是一个科学求真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需要刨根问底的一些哲学问题。
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也正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是我国现实社会中缺乏的一种精神。
对于青少年刨根问底精神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也就慢慢得实现了。
四、使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科学与民主是引领现代社会前进的两辆马车,它们并驾齐驱,一个负责生产力,一个负责生产关系,是现阶段人类进步最重要的基石。
在我国,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已经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然而,现在仍然有很多利用老百姓愚昧大行不义之事的现象存在,比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过去的驱鬼,驱鬼师用自己的桃木剑在一张白纸上刺一剑,可以看到鬼被刺中后留下的血迹,人们就会觉得这个驱鬼师能通阴阳法力无边。
其实,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将酚酞溶液滴入碱性溶液后,碱性溶解就会被变红。
还有,过去有人声称自己功夫了得可以将手臂放入滚烫的油锅之中而不见伤,那其实是因为油锅里有相当比例的醋,由于醋的沸点低,所以沸腾了温度也不会很高,很容易将人唬住。
反对愚昧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这也是初中化学课程开始的一个最大的初衷。
将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是每一个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教学的人的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普及化学知识,课堂小实验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老师也可以结合过去的民间的一些愚昧的行为为切入点来讲解,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实验内容安排:1、水的沸腾;2、胆矾的研碎;3、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5、氧气和二氧化碳性质比较;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7、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8、固体的取用;9、液体药品;10、酒精灯的使用;11、给物质加热;12、检查装置气密性;13、洗涤仪器;1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5、氧气的检验;16、硫在氧气中燃烧;1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8、分解重水制取氧气;19、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20、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21、品红的扩散;22、探究分子运动现象;23、水的净化与沉淀;24、过滤;25、区分硬水和软水;26、制蒸馏水;27、氢气的燃烧;28、探究水的组成;29、探究质量守恒定律;30、碳酸钠与稀硫酸;31、镁条燃烧;32、木炭的吸附性;33、木炭还原CuO;3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35、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36、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37、燃烧条件的探究;38、灭火的原理;39、粉灰爆炸;40、生石灰与水的反应;41、甲烷燃烧;42、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43、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44、探究金属活动顺序;45、探究铁制品锈蚀条件;46、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47、蔗糖溶解;48、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比较;49、水和乙醇互溶;50、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51、乳化现象;52、氯化钠在水中溶解;53、KNO3在水中溶解;54、不同的硫酸铜溶液;55、配制氯化钠溶液;56、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化学实验教学计划表内容(精选篇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
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
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
同时,教学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以已有知识或化学事实、探究性问题开始,通过实验观察、引导思考、讨论、自学等多种方式,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教学中还可结合"氢气的发现史"和"制氢发生装置"的分析讨论,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同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这些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