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案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了河南省白沟镇发生的苯中毒事件。
今年春节前后,在白沟镇箱包加工厂打工的多名河南少女奇怪地患上了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些少女浑身血斑,鼻子出血,口舌溃烂,牙龈上的肉一剔就掉,牙齿一碰就倒。
据专家分析,白沟镇的许多箱包加工厂所用的胶水中,含有一种叫“苯”的化工原料。
由于苯的黏性大,挥发快,价格又十分便宜,白沟的一些黑心私营企业主大量使用含有苯或纯苯的黏胶,作业场所苯的浓度常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倍或几十倍,而且通常是工人做工、吃饭、睡觉同在一处,即使工人发现了病情也轻易不允许他们回家治疗,否则,就会克扣工人几个月的工资。
导致两名女工死亡,十几名严重伤残。
这些私营企业主就是拜金主义,他们的眼中只有钱。
最终,他们不单害了别人,也使自己进了牢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我认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从根本上取决于共产党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有句话说,先进不先进,首先看思想。
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人们思想的总开关,人们思想的先进性取决于这“三观”是否正确,是否科学。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
因此,我们作为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是保持先进性的核心问题。
就这个主题,我今天讲四个方面:第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共产党员应当和必须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要条件。
第四,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的,是有内在联系的。
一、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在哲学上又称为宇宙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人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各种关系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观点。
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对人的活动发生支配作用,发挥决定作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每个人的世界观是不一样的。
由于人们社会实践水平、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结构以及思维方式不同,认识会有所不同,世界观也有所不同;人们因其根本利益、社会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人生追求的看法和态度有所不同,由此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在过去我们讲阶级斗争的时候,一个人的阶级立场、阶级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世界观。
世界观这个问题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人生领域的一种延伸、一种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一般说来,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生目的(即为什么活着?或者倒过来说活着为什么?)、人生态度(是积极态度还是消极态度?是及时行乐还是努力奉献?)和人生评价,这些就构成了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而我们通常讲的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是人生观的更为具体层次的展开,它们都属于人生观的范畴。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标准,它也是人生观的集中体现。
简单地说,价值观回答什么问题呢?回答值不值的问题,就是这件事这样做有没有价值、价值大小的问题。
一个人的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世界观,直接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到此为止,我讲了这么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说就是: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的看法,价值观是回答在人生当中什么事认为值得或不值得,以及它的价值大小。
这三者是这样一个关系。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它的具体体现。
人生观与价值观紧紧相连,人生观决定价值取向,价值观引导人生走向,人生观和价值观又丰富着和发展着世界观。
下面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这很经典的四句话就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就是回答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怎么样呢?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怎么样呢?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怎么样呢?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承认这个观点的就是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
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引进了运动,引进了发展,引进了变化,引进了可知论,就是规律可以被认识。
哲学上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就是根据世界观的不同而区分开的。
大家知道,黑格尔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是他是一个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小逻辑》可以说是集辩证法之大成的著作,他把运动的形式、运动的矛盾、运动的规律解释得非常深刻,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但他在回答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的时候却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世界的本源、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黑格尔认为是精神,而且是绝对精神。
因此黑格尔从哲学上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辩证法的大师。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牛顿,他是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应当说科学家的世界观应该是非常科学的,但也不尽然。
牛顿研究经典力学,他寻找最终的推动力,最后结论是上帝是最终推动力,又回到唯心主义。
他认为世界是运动的,各种力在相互发生作用,但最终的推动力找不到了,找到了上帝,他也是个唯心主义者。
我们共产党人最起码应该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讲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你必须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如果你是个唯心主义者,从本质上讲你不适合做共产党员。
问题。
问题也是世界观问题。
一个是有神论,一个是无神论。
有神论和无神论是世界观在领域的一个延伸、一个表现。
共产党员当然必须是无神论者,不能信仰任何。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这么多年来放松了教育,我们许多共产党员实际上是信的,更有一些党内腐败分子就是求神拜佛,搞封建迷信活动,说明世界观上出了问题。
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到会作重要讲话,举了若干例子,一个就是黑龙江省委的原副书记、后政协主席韩桂芝,也是党的高级干部。
这个人不信马列信佛法,家里设有一个很大的佛堂,供着菩萨,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菩萨保我做大官,下联是:我做大官供菩萨。
她是这么一个世界观,把自己的政治命运完全和菩萨联系在一起。
更为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她被“双规”后不检查自己,她怎么说呢?她说:“菩萨啊菩萨,我供了你这么多年,你也不保佑我”。
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菩萨,自己犯了罪不检讨,反倒怪菩萨没有保佑她,腐朽到了极点,和共产党员相差十万八千里。
再一个就是原来的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这个人就是求神拜佛,每一步的升迁之前都去请教大师,我能不能升?要达到升迁的目的我要做什么?他是一个大贪官,贪了好几百万,他贪的钱不是自己挥霍了,相当一大部分就给了大师。
这个人也是不信马列信神佛。
因此,世界观问题太重要了,这绝对不是一个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实的概念,而且是事事管着我们,指导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历史观。
用不同的世界观来观察社会历史问题,就形成了不同的历史观,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走向高级,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党到目前为止就是信这个,你如果不信,说共产主义到哪年哪月能实现?那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那就叫做动摇了。
因为唯物史观不是杜撰出来的,是社会发展规律。
唯心史观则相反,它把现存社会形态凝固化,神圣化,以为是不变化的,什么都是万岁的,资本主义万岁,资本主义永远倒不了。
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上,二者也有本质差别。
再举人生观方面的例子。
用一定的世界观看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所以说人生观也是世界观。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影响巨大的名著中,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人生观。
这是典型人生观的表述,这也是基本的人生观问题,实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时时刻刻面临着来回答自己的一生怎么度过的问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这样看待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这是雷锋的人生观,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与进步的革命的人生观相反,也存在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腐朽没落颓废的人生观,比如有一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苦短、及时行乐”,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这个人生观也说生命是有限的,但结论不一样,这个结论是:人生这么短暂,赶紧及时行乐吧。
就不讲奉献,而是只讲享受。
还有一种人生观,是极端利己主义的,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活着干什么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是为了财。
对待金钱的态度,它又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
对待金钱,有的人认为“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另外还有人认为不是这样,就是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能把人带入坟墓。
犯罪分子胡长清、成克杰就是被金钱带入了坟墓。
这就是对金钱的态度,也是反映了人生观。
价值观就更丰富了、更具体了。
匈牙利著名爱国诗人裴多菲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他把生命、爱情、自由三种都极其珍贵的东西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自由具有最高的价值,为了自由,生命和爱情都可以扔掉,这就是价值观,他回答什么最值得的。
这就是裴多菲的价值观。
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奔赴刑场时大义凛然地喊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言壮语。
在共产党人看来,主义,也就是我们的信仰,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孙中山先生主张“天下为公”,这是他的政治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替法西斯而死,替剥削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里讲的是生死观,实际上也是价值观,就是回答怎样死是值得的,怎样死是不值得的。
再譬如对读书的价值判断。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有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价值观,当然这也是一个有很大偏面性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