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技术指导规范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技术指导规范

建设工程声像档案拍摄整理
技术指导规范
为了规范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的拍摄、采集、整理工作,确保声像档案数据的完整、准确与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暂行)、《苏州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昆山市建设工程声像档案管理办法(暂行)》的要求,细化拍摄、整理的指导规范如下:
一、拍摄对象及类型
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声像档案的拍摄要求分A、B、C三类:
1. A类:凡列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或者申报市级以上优质工程的项目,需要拍摄照片、录像资料和专题片。

2. B类:七层以上建筑、单项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建筑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单跨跨度16米以上的厂房、人防设施、市政道路、多孔100米或单孔40米以上的桥梁、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自来水厂、燃气厂、发电厂、220千伏以上输变电站、一级公路、港口码头、水利防洪设施、有代表性或纪念性的建筑物、构筑物等,需要拍摄照片和录像资料。

3. C类:上述项目之外的其它建设项目,仅需要拍摄照片。

二、拍摄主要内容节点
工程项目声像档案的拍摄应与建设过程同步进行。

最终移交的声像档案能够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系统展现建筑(构筑)物的整体面貌,真实记录施工过程的实际状况,内容齐全、完整,包括以下规定的各个内容节点。

1. 开工前原貌
1.1 原址、原貌
1.2 周边状况
1.3 拆迁情况
2. 基础工程
2.1 建筑物基础类型及施工,包括打桩、基础开挖、桩基础、基础钢筋、基础浇灌、基础墙、基础回填、支撑、垫层、承台等
2.2 建筑物基础异常处理
3. 主体工程
3.1 主体设计模型
3.2 钢筋工程
3.3 管线工程
3.4 砌体、砼灌注
3.5 主体结构布局、大型构件安装
3.6 防水、保温、防腐工程
4. 工程项目竣工面貌
4.1 工程整体外观和立面状况,包括各个立面及代表性标志
4.2 消防、绿化、亮化、雕塑、道路等附属及配套设施
5. 其它方面
5.1 开工、竣工仪式
5.2 施工现场及施工管理
5.3 工程质量检查、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5.4 施工建设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
5.5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施工情况
5.6 竣工验收情况
对于住宅小区等由众多单体建筑构成的建设项目,除了“开工前原址原貌”等不可分割的拍摄内容外,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等应尽量分单体(如住宅小区的各幢楼)进行拍摄和整理。

对于多层建筑的主体工程,原则上应分楼层拍摄,高层建筑可选择若干个代表性楼层拍摄,多层建筑至少拍摄3个层面,其中必须包括底层和顶层。

拍摄应同步形成《拍摄登记表》,登记每次拍摄的“拍摄时间”、“拍摄人员”、“拍摄内容”等信息,并由每次拍摄的人员签字,以增强声像档案资料的法律证据价值。

《拍摄登记表》需与工程声像档案同时移交。

三、照片拍摄整理技术规范
1. 工程照片应使用传感器画幅应达到APS-C尺寸以上,分辨率不小于1200万像素以上级单反相机拍摄,建议采用Nikon D90或Canon 60D 拍摄;原址原貌和竣工后工程整体外观及立面状况应使用Nikon D700 或Canon 5D MarkⅡ以上级全画幅(Fx)专业单反相机拍摄。

2.为保证拍摄照片的原真性,准确采集拍摄元数据,形成可靠的档案记录,拍摄前必须正确设置相机的日期、时间、拍摄人员信息、照片大小、照片质量、色彩空间、存储格式等,并使用GPS接收器自动采集GPS 数据嵌入照片元数据中。

3. 照片使用JPEG格式,分辨率不得低于1200万像素。

4. 每张照片应主题明确,画面清晰完整,色彩还原准确,被摄主体不能有失真变形。

5.每张照片均需进行著录,形成XML文档,以便在线检索。

XML文档规范见第七条规定。

6.每个工程项目的数码照片按照一定方式集中刻录到DVD光盘上。

光盘上数码照片按照文件夹方式分门别类存放。

文件夹的模板结构如下:
注:拍摄时间必须严格采用yyyymmdd的8位数字格式,拍摄时间与拍摄内容之间用下划线”_”连接。

如2012年7月1日的三级文件夹名为“20120701_拍摄内容”。

对于住宅小区等由众多单体工程(单体建筑)组成的工程项目,“文件夹模板”调整如下,其中“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等先按照拍摄日期建立二级子文件夹,此下再按“日期_单体工程号_内容节点”设置三级文件夹:
注:拍摄时间必须严格采用yyyymmdd的8位数字格式,如2012年7月1日的文件夹名为“20120701”。

楼号与内容之间用下划线”_”
连接,如“3号楼_屋面工程”。

7. 所有照片均需提供以“s_”开头的、分辨率为400×265的缩略图。

8. A类工程需从数码照片中选择各个内容节点的总数不少于80张的照片制作成照片画册,画册要求见画册样本。

9. B类、C类工程需从数码照片中选择各个内容节点的照片冲洗成5-7吋的光面彩色相片,并将排列好的照片、依次粘贴在档案册的芯页上,芯页规格统一为297mm×210mm(A4),每张相片附有简要的文字说明,写明被拍摄物所在的具体地点、时间和内容。

四、录像资料拍摄整理技术规范
1. 工程项目的录像资料应使用高清级专业数字摄像机拍摄,推荐使
用Panasonic MDH1。

其中,原址原貌和竣工后工程整体外观及立面状况应使用SONY PMW EX1R以上级别的高清专业数字摄像机拍摄。

2.为保证拍摄视频的原始性,准确采集拍摄元数据,形成可靠的档案记录,拍摄前必须事先校准摄像机的日期和时间、嵌入拍摄人员信息,并准确设置摄像机的技术参数。

3. 视频采用分辨率设置1920×1080 25p或1920×1080 50i,码流15Mbps以上,视频格式压缩标准采用MPEG4-AVC/H.264。

4. 录像资料的画面质量应做到:主题明确、曝光准确、白平衡正确、焦点清晰、色彩真实、图面运动稳定、构图完美。

5. 拍摄时应采取多机位、多视角,在变换中选择最能反映工程质量与特点的画面,每一内容节点均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色等景别。

6. 剪辑后的录像资料配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字幕清晰易辩,镜头组接符合逻辑,转换自然,时间长度合理。

7、录像资料长度一般不少于20分钟,各内容分镜头及时间长度要求如下:
五、录像专题片拍摄制作技术规范
1. 专题录像片应当结构完整,有配音和字幕,片长一般不少于8分钟,并附有解说词电子稿。

2. 脚本内容完整、切实,充分反映工程项目的技术特点、工艺特色和建设风貌,文字表述清晰、简洁,配音标准、流畅。

3. 画面与内容相合,视频播放流畅,转接自然,渲染适宜。

4. 无跳帧、黑屏等技术瑕疵。

六、移交光盘刻录技术规范
1. 数码照片、录像资料和录像专题片均刻录于符合档案保管要求的DVD-R 光盘。

……
其中,“光盘说明文件”应说明本光盘保存的内容、档案数量、密级、制作日期、制作者、光盘类型等。

“其他电子文档”包括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形成的3D效果图等。

3. 光盘插入光驱后应能自动播放,播放的界面根据需要提供三至五个可选项,并在点选后自动执行。

如下:
➢项目介绍
➢照片档案查阅
➢录像资料播放
➢专题片播放
➢查看光盘数据
其中,项目介绍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建筑面积、联系人、工程地点(GPS定位数据)等。

照片档案可进行目录树查询、检索。

4.光盘数据中XML文档为必要内容,它是移交的声像档案数据导入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检索共享的数据接口。

5. 光盘的标签应粘贴在光盘盒上,不能直接在光盘上写字或粘贴标记。

光盘标签内容包括:工程项目的名称、工程项目档案号(由城建档
案馆赋号)、责任者(录制单位或个人)、录制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