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1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11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专题十一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偶考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和价值的概念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2.常考点:社会基本矛盾及规律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3.必考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价值观及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的实现方式考向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012·课标全国卷,23)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解决当前我们面临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 )①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可以正确预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与社会存在在变化发展上具有同步性④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C[胡锦涛同志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基于当前我们面临的实际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因此,①与题意不符。

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原因从社会意识角度讲就是②④。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③说法歪曲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决定”不等于“同步”分析政治中的决定作用,不能将决定理解为同步。

如在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决定文化等的时候,不要再夸大其作用。

因为后者与前者不具有同步性,后者可以超前或滞后于前者。

考向2 社会基本矛盾与规律2.(2015·全国卷Ⅰ,1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导学号:23192131】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必然要求,①符合题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②当选;我们不能说“过去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以后就一定能够适应经济基础”,④排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③排除。

]根据领域区分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一般来说,经济领域的系列改革是为了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改革是为了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3.(2016·全国Ⅰ卷,22)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 )【导学号:23192132】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本题的题眼是“唯物史观”“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它制约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故②④符合题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①说法错误;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劳动关系矛盾只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不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③说法错误。

]考向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2016·全国Ⅲ卷,22)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导学号:23192133】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②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本题的题眼是“从唯物史观角度讴歌劳动者的原因”。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强调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①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符合题意;“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作用的融合”“劳动者知识结构的优化”都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排除②③。

]5.(2015·全国卷Ⅱ,19)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②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③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④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B[本题的题眼是“脚踩坚实的大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创作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①④符合题意。

②夸大了文艺创作方法创新的作用,文艺的发展应该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排除;③中“统一”说法错误。

]考向4 价值观6.(2016·全国Ⅲ卷,20)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

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导学号:23192134】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说法片面,③排除;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是“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人民群众的意愿,④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①符合题意;“造福人民”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符合题意。

]7.(2014·课标全国卷Ⅰ,23)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习近平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是(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本题的题眼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根据就是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对人生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故①②正确;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③错误;价值观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但是不能决定其前途和命运,④错误。

]防止“用词不当”选择题中选项的错误,往往是“用词不当”引起的,所以要注意某些关键词的运用。

如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它们都具有反作用或导向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它有正误之分,不一定起积极、促进作用。

考向5 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8.(2012·课标全国卷,20)汉代的匡衡少年时没钱买蜡烛,就凿壁偷光,勤奋苦读。

有一户人家有很多书,匡衡在这户人家当雇工却不要报酬,只是请求主人把所有的书都让自己读一遍。

主人深受感动,就把书都借给他。

后来,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这表明( )①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③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④人生价值总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C[匡衡“凿壁偷光”、主人慷慨借书说明了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对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性,因此①入选。

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匡衡成为大学问家,体现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因此④入选。

②说法颠倒了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错误的。

③说法不科学,不符合题意。

]9.[2016·全国Ⅰ卷,39(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

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

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

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

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

(两条。

每条10~30个字)[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着向英雄学习来回答均可得分。

[答案]树立崇高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勤奋学习,掌握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贡献的本领;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考情考向]1.从考查的知识看,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面较广,各考点基本都有所涉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