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为推进校教育转型深入发展,适应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全面深化《大学英语》课程综合教学改革,经充分研究论证,提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和《军队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和国际化军事合作与交流为主要内容,贯彻落实《信息工程大学2010-2012年推进教育转型规划纲要》精神,以“紧贴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方法,体现因材施教”为原则,以“夯实基础,加强能力,提升素质”为目的,努力通过课程教学培养我校本科学员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综合改革思路1. 紧贴人才培养,体现课程的可延续性。

紧贴新形势下我校人才培养使命任务,遵循“先基础,后专业化”的基本教学规律,注重学员自我发展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四年不断线的大学阶段外语课程体系学习创造条件,为体现通识教育基础上的特色军事教育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

2. 创新教学方法,体现课程的先进性。

改变以往学生接受式的单纯教学方式,以建构主义、双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知心理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发挥学员主体性、注重学员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精炼课内学时,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突出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3. 体现因材施教,体现课程的科学性。

科学划分层级,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因材施教,重视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发,加强课堂教学与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性互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

4. 创建客观、高效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

改革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对学员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估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时间点的学员自评、互评与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估学员的能力发展与教员的教学质量。

三、实施办法(一)教学对象:我校各专业本科学员。

(二)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员打下较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在达到教育部《课程要求》所规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瞄准部队任职岗位需要,着眼于学员的长远发展,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一定的军事英语语言基础,能在对外军事交流与合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复合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满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及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

(三)教学要求在教学要求上,教育部《课程要求》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详见附件1)。

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四)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读写译”和“视听说”两大体系,实施“基于计算机网络+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学进程包括“信息输入→训练强化→信息输出→测试评价”四个环节。

每单元8个学时(读写译模块2学时、视听说模块2学时、网络课堂模块2学时、综合测试模块2学时)。

此外,学员每周额外自主上机学习不少于2学时。

(详见附件2)为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综合改革,课程在统一总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鼓励教员本着以学员为中心、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成为以建构主义、双主模式、多元智力理论、认知心理学、英语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以发挥学员主体性、注重学员的语言实践活动为要求,集认知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依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多媒体网络平台、教学互动方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多样性的特色基础课程。

(五)分级教学学员入学即进行统一、科学、正规的英语综合水平测试(包括笔试和口试),测试借鉴CET、PETS、托福、雅思、托业等国内外权威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划分,以学员入校时的实际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综合水平作为教学分级的主要依据,打乱学员队的界限,结合学员个人的兴趣与专业,分别编入相应层级教学班(每班30人左右),因材施教,实施分级小班个性化教学。

普通班:约占总人数的70%,主要是英语语言基础水平一般的学员,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4册)为主要授课内容,强化学员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尤其是听、说技能)的培养,为他们顺利参加后续个性化较高课程模块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高级班:约占总人数的30%,主要是英语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的学员,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2-4册)为主要授课内容,兼顾《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词汇,全面提高学员的英语各项技能(尤其是听、说技能),继而可以在后续组合课程模块的学习中,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选择个性化的英语学习。

根据普通班和高级班的编班情况成立普通班教学组和高级班教学组,各教学组应在本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学员的情况分别制定详尽的教学实施细则,并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以顺利推进各自教学的顺利实施。

期末考试应根据普通班和高级班各自的授课内容分别设计试卷。

实施相应的升降级制度。

高级班期末成绩在后5%的学员降至普通班;普通班期末成绩特别优异者,经本人书面申请并报教务部门批准后可升至高级班。

教务等部门在学员成绩的管理、分级和升降级管理等方面,应制定相关政策,以充分调动高级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普通班和高级班教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六)教学内容我校学员通过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习,应掌握《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所涵盖的全部内容,至少达到《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要求”(高级班的学员应达到《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较高要求”)。

同时,根据军队建设和发展需要,学员还应适当掌握基本的军事英语相关内容,拓宽视野,为今后更好从事部队工作奠定军事英语语言基础。

(详见附件3)(七)教学评估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

它既是教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员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

实施综合改革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创建客观、高效的考核评价模式和学员学习管理模式,强调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对学员能力和教学质量的评价应采用多维度的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多时间点的阶段性学员自评、互评与教员评价相结合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客观的评估学员的能力发展与教员的教学质量。

期末总成绩 = 形成性评估(40%)+ 终结性评估(60%)形成性评估:形成性评估(40%)=阶段性学员自评、团队互评(10%)+教员评价(20%)+综合测试(10%)形成性评估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

形成性评估是对学员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其目的是激励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员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估有利于学员从被动接受评估转变成为评估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终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60%)= 期末笔试(50%)+ 期末口试(10%)终结性评估是检测学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终结性评估必须以考查学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员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

(详见附件4)(八)第二课堂活动1.开设英语专题讲座。

为培养学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员综合文化素养,根据情况定期开设英语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注重培养应用能力,提高听力、口语、阅读等综合能力。

讲座内容包括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军事英语类以及英语学习策略等。

2.开展英语素质拓展活动。

为激发学员的兴趣,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和环境,通过特长俱乐部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素质拓展活动,如英语广播、英语角、英文报纸、演讲、辩论、英文歌曲、英语话剧比赛、军事英语知识竞赛等。

(九)教学保障1.教材主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辅助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教师用书)(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教师用书)(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新视野大学英-综合训练(第二版)》1-4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军事英语阅读教程》1-4册,国防工业出版社《军事英语视听说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陆军指挥英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实用英语写作》,信息工程大学(内部)2.网站建设新视野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网站/校内新视野大学英语网站http://25.20.200.6校内“雄鹰英语在线”网站http://25.20.200.26完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网站建设,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

3.学员队管理教员与学员队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学习动态。

学员队应积极配合教员完成本方案的具体落实,特别是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复习、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活动等学习任务。

附件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规定的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如下: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一般性题材讲座和语速为每分钟130—150词的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较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并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流;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5—10分钟的简短发言,表达思想比较清楚,语言、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会话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英语文章和应用文体材料,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章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各种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较好地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定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15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表达意思清楚,无重大语言错误,并能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