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教学目地与要求:本章通过系统介绍思想政治学科的最基本、最普遍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发展历史,正确认识学科属性、学科功能、学科地位以及该学科的教学任务等问题,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有一个全面了解和认识,为以后认识和理解本课程其他方面复杂的现象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地位、功能、畴,特别要求学生掌握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
难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畴。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容(请学生阅读本章节的引言,使其明白本章节容的重要性)(本章第一至第五节容自学教材P.12—38)第六节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原理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思想政治学科改革的重要依据。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课程即具有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关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曾经出现过三种不同的认识和讨论,一是认为思想政治课属于智育课;二是认为思想政治课属于德智统一课;三是认为思想政治课属于德育课。
其中第三种观点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接受。
1992年国家教委把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统称为“思想政治”,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性质。
所谓德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属于德育性质,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一、历史论德育性质所谓德育,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
所谓历史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古代的教育虽然还没有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这样的名称和提法,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思想和做法却已经存在,而且理论和经验也极为丰富。
尤其以儒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学校教育就已把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开设,以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思想政治课在各学校更得到了普遍开设,使它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
从西方国家对人的教育情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畴也是很明显的。
在西方国家,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开始,到中世纪封建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乃至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也都非常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且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也是极为丰富的。
近年来,西方国家更是普遍关注学校的德育,这突出表现在它们对待学校德育的态度上,它们把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称之为“德育投资"。
如今,对受教育者进行公德教育、纪律教育、劳动教育、集体意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二、容论德育性质所谓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容上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知识教育,二是做人教育。
从知识教育来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和其它社会科学知识教育。
从做人教育来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观点和行为规的教育。
从以上两方面的教学容可以看出,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做人教育,都是德育畴的教育,是德育围的德育知识教育、德育目标教育、或德育任务教育。
因而思想政治学科也就具有德育性质。
三、特点论德育性质所谓特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上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思想政治学科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二,具有理论教育性。
第三,具有德育的主导性。
第四,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以上这四个方面的特点,都充分反映出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性质。
四、途径论德育性质所谓途径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或根本途径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学校是既教书又育人的地方,因而对学生实施德育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方面。
做好这项工作途径有很多,如读书会、报告会、主体班会、团队活动、社团活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等,但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
国家教委1995年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就曾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本常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途径中居特殊地位,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品德起导向作用。
之所以其说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或根本途径:一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有一个完整的教材体系,而这一教材体系又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德育的需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等编写而成的;二是只有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才能很好的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三是从事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是一些训练有素的专职政治教师,他们能够按照德育目标和要求,依据教材的基本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实施德育。
初中新课标规定: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
主要特点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高中新课标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初中思想品德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第二节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功能是指事物本身具有的效能。
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效能。
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价值和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进行某种性质的引导。
思想政治学科的导向性功能主要包括目标导向、价值导向和动力导向。
(一) 目标导向目标导向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把中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发展的倾向性向他预设的目标进行引导,并产生他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学科目标导向的容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还必须按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导向。
第一层次:是要引导中学生以学会做人、遵守社会公德、热爱他人与社会、具有完美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为目标。
第二层次:是要引导中学生以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微目标;第三层次:是要引导中学生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社会主义信念、以及共产主义信念等为最高目标。
(二)价值导向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导向,是指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把教育容向有用性和意义性的方向引导。
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价值导向的容有:第一,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这是价值导向的核心;第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方面所形成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第三,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进行价值导向,必须与中学生的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为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学中的价值导向是一元的,这是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中学生价值取向在客观上存在着多元的状况,他们会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只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价值导向才能获得成功。
(三)动力导向动力导向包括人格动力导向、学习动力导向、精神动力导向。
人格动力导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出学生自我人格塑造的在动力,其二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过程可以成为引导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外在动力。
从在动力来说,就是促使学生人格塑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激发,这是一种力激发。
从外在动力来说,就是推动学生的人格走向完美与完善,这是一种外力推动。
而无论是动力的“激发”,还是外动力的“外推动”,都可通过“榜样模式”来实现,也就是树立先进的楷模。
学习动力导向也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其二是指学习动力本身对学生学习的指向。
从第一层含义来说,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动力,而且教学过程的教育性因素本身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动力。
从第二层含义来说,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后,不仅能够启动学习过程,维持和强化学习行为,而且还能够决定学生学习行为的进取方向。
这一含义的学习动力导向表现在两种类别:一种是引起力导向,另一种是指向力导向。
引起力导向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积极性具有引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指向力导向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具有指向作用。
所谓精神动力导向,就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既是一种实体性的教育,又是一种精神性的教育,它对学生的精神状态具有鼓舞、鼓动和激励意义,从而成为学生从事某种活动的精神动力。
二、思想政治学科具有规性功能(一)对政治方向的规所谓政治方向,是指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品质等的综合表现。
寸政治方向的规,就是要使学生在政治方向上的上述各方面都能达到一定的要求。
也就是要使学生基本做到或努力做到:政治理想远大,政治信念顽强,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杰度鲜月,政治品质优良。
对政治方向的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具体容。
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圣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等。
对政治方向的规,又是分层次的。
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容和教学对象不同,因而对学生的政治方向进行规也应该有所不同,既要有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又要有具体的、有差引的要求。
如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这方面的规和要求就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被设定的规保证自己政治方向的正确性。
(二)对思想观念的规对学生思想观念的规,就是要求他们要更新传统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与现代社会框适应的新观念、新意识,并使这些新观念、新意识符合社会主义的党性原则。
在目前,对学生思想观念规的容,主要表现为要求他们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崇高的道德思想境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