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与教训

苏联解体原因苏共在七十四年间经历了五个领袖集团,对亡党亡国造成最大危害的是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这就使得他们自身在沦落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最大叛徒的同时,导致了党员理想信念的坍塌和党的形象的毁损,由此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产生灾难性后果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苏共”1917 年建立,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历了国内白卫军和 14 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以及希特勒法西斯入侵的生死考验,但“苏共”的执政地位没有动摇,党组织还日益壮大。

而在1991年,那个没有战争硝烟的年代,“苏共”却丧失了执政地位,被迫解散,也被他原所代表的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抛弃。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苏共”内部、特别是领导集体出了问题。

戈尔巴乔夫修改宪法第六条,不再确认共产党是苏联的领导核心,成为苏共亡党和苏联解体的法理性原因。

苏共领导集体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奉行资本主义“民主化”“自由化”,搞“多党制”,全盘西化,从而加剧削弱、放弃、丧失了“苏共”的执政地位。

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应该从自身做起和现在做起。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实践一再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在于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由于赫鲁晓夫搞全民党降低了党员标准和党组织的先进性,由于苏共中央领导的混乱,由于主流媒体被“自由派”把持并进行错误导向,由于盲目地乱搞多党制多元化等,当时苏共党内党外信仰缺失,社会弥漫着过激和茫然的情绪,党员群众对苏共不再信任,以至于天下大乱,苏共消亡,联邦解体。

教训与影响一、苏联解体和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所谓“改革”密切相关。

是自上而下的、有阴谋、有计划一步步实现的。

追根到底,是长期国家高度计划、经济结构单一、物质生活匮乏,国家领导人私欲膨胀、为达到一己私利舍弃人民、不顾人民生死导致的恶果。

戈尔巴乔夫搞乱了苏联,为叶利钦等独联协约密谋者找到了可乘之机,最终他也得不偿失。

事实说明:顶层贪腐之念、搞乱了国家、丢掉了一切,搞臭党、国,祸害了人民、个人也得不偿失,其行为是不耻的、命运是悲惨的。

二、马列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选择。

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革命最彻底,代表中国最广泛阶层的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历史沿革清晰。

尽管犯过错误、尽管面临复杂的考验、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杂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是近现代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社会变化最大、人民最有幸福感的时期。

三、马列主义的精髓是唯物论和辩证法。

是我们认识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我们常常为形而上学、意识决定认识等观点争论不休,为看不清本质而苦恼、走了不少的弯路。

加强和改进学习、准确认识领会唯物论和辩证法,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不管是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会受益匪浅。

四、中国的国体、政体有别于苏联。

我们有八个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客观上设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

这是结合国情,在国民党一党专制、蒋介石独裁时期放弃了“双十协定”和“民主联合政府”倡议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必然。

具体工作中,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特别是要吸收有独立性格的、高质量的的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参政。

优化措施,从组织上、思想上、工作上建立民主参政议政的坚强保障,鼓励民主监督、授权实施监督、调查、质询、弹劾;鼓励民主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科学参议政事、务实有效执行。

这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

五、党执政的最根本基础在于人民。

只有坚持党的宗旨,整顿吏治,力戒官僚作风、严惩贪腐是我们亲民爱民,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最根本方法。

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新中国政权。

我们始终是站在人民一边,顺乎民意发展的。

苏联“改革”的最大错误就是抛弃了人民,使人民受苦受难,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窃取国家财产、不顾人民死活。

事实告诉我们:抛弃人民的人,终将被人民抛弃。

苏共、苏联一夜之间面临加盟共和国倒戈、军队涣散、人民唾骂,这是可怕的、可悲的,是令我们深叹可惜的。

顶层的一己私欲导致亡党亡国,教训是深刻的。

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平稳,人民生活幸福。

通过观看本次纪录片,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

中国共产党曾经带领着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如今更是必须保持廉洁的党风,亲民爱民,才能使自身得到长远发展,才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繁荣和幸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做好共产党的基石,做好人民的公仆!苏共失败、苏联解体,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思考和辨析。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在其所著《忠诚》一书中提出了10多条原因,并且还在进行“沉痛的思考”。

我们访俄后对苏共失败的原因概括了四句话: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内因是主要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主要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现实原因是主要的。

在诸多原因中,必然有一种是主导的、起决定作用的。

从根本上来说,问题主要出在苏共党内,又主要是其领袖人物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背叛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背叛了苏联人民,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把苏联党和国家引入了歧途,葬送了几千万人流血牺牲换来的胜利成果。

一、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篡夺了苏共领导权,他们是两面派、阴谋家、野心家、修正主义分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党和人民群众的叛徒。

党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里,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都是两面派、阴谋家、野心家,说一套、做一套,千方百计骗取党和群众信任。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推行其反共、反人民的修正主义路线。

他们的基本手法就是把否定党的历史,否定党的领袖作为突破口。

党的历史与党的领袖是密切联系的,“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他们从否定斯大林到否定列宁,从否定苏共的光荣历史到否定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赫鲁晓夫最为典型,1939年3月,他在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上20分钟的发言中,居然把斯大林恭维了32次。

在1952年召开的苏共十九大上同样大肆吹捧斯大林。

1954年他还下令刊登斯大林逝世一周年的歌功颂德的社论。

他经常肉麻地说斯大林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导师和领袖”,“伟大的常胜将军”,“自己生身的父母”。

但到苏共二十大却咒骂斯大林是“凶手”、“强盗”、“赌棍”、“俄国最大的独裁者”、“混蛋”、“白痴”等,把一切最丑恶、最肮脏的语言加在斯大林头上。

同时诬蔑斯大林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战前“丧失警惕”,战争爆发后“惊惶失措”,战争中“靠地球仪指挥”。

这是连小孩子都难以相信的谎言。

试想如果没有伟大统帅的正确指挥,苏联红军怎么能取得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怎么能把侵略者赶出国境,直至攻克柏林呢?这同欧洲许多国家在希特勒进攻面前不堪一击,就连号称强国的法国也在几周内覆亡,不是形成了鲜明对比吗?苏共二十二大后,赫鲁晓夫又把斯大林遗体从列宁墓中移出火化,进一步造成党内和群众的思想混乱,并且为帝国主义攻击苏共提供了炮弹:什么苏联大清洗杀了2000多万人(还有说四、五千万的),农业集体化死了几百万人,等等。

斯大林时期的肃反确实存在扩大化的错误,农业集体化过程中也的确出现过一些问题。

对此,斯大林在世时也是承认的。

但说死了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则是不顾事实、别有用心地捏造。

赫鲁晓夫时期有关部门曾对大清洗被杀人数作过统计,叶利钦上台后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解密档案也有记载。

据专家考证,实际被杀人数是68.1万多人,而且有些人是罪有应得,至今也没有平反。

怎样评价斯大林和苏共的历史,仍然是总结苏共失败教训的一个焦点。

尽管斯大林犯过一些错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某些缺陷(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是难以避免的),但用实践的标准来检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与1913年(一战前的俄国最高年份)相比,社会生产力有很大发展,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

最集中的表现是打败了德、日法西斯,可以与美国抗衡。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邱吉尔曾指出:他从沙皇手里接过的是木犁,撒手人寰时留下的是原子弹。

有的说,“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是苏联亡党亡国的主要原因。

这是不客观、不全面、需要商榷的。

苏联垮台前夕,虽然经济发展停滞,但其经济总量仍居世界第二,欧洲第一,其先进科学技术可与美国并驾齐驱,即便是轻、重工业比例存在不协调现象,群众生活困难,但不至于导致失败。

更何况苏联解体是在斯大林去世38年之后发生的,怎么能把失败的原因归罪于早已去世的人呢?斯大林在世时除战争年代外,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一直是比较快的,1946—1950年总增长94%,年均增长14.2%,1951—1955年总增长67%,年均增长10.8%。

苏联经济发展迟滞发生于勃列日涅夫掌权的中后期,1976—1980年年均增长4.2%,1981—1985年年均增长3.6%。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则基本停滞,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大幅度蒸发,物价上涨,商品奇缺。

即使这样,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调整,苏联经济就不能焕发新的生机吗?戈尔巴乔夫坚持“新思维”、“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不仅不能使苏联起死回生,而恰恰是加进了砒霜。

还需要指出,所谓“斯大林模式”是由西方学者提出,戈尔巴乔夫引进、逐步扩散的,并加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

对“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对存在的缺陷、不足应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改革调整。

不应把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归罪于“斯大林模式”,而应归罪于那些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

二、苏共在理论上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迷失了前进方向,在思想战线纵容资产阶级自由化,丧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

列宁曾深刻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运动;革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证明,理论问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决定着行动的目标和方向,关系到革命的胜利或失败。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奋勇前进的旗帜。

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才能正确分析形势,制定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是僵死的教条,其活的灵魂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如果只强调基本原则而脱离实际,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如果只强调具体情况而违背基本原则,就会陷入修正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