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教学大纲:第一章金融法总论第二章银行组织法律制度第三章银行业务法律制度第四章货币管理法律制度第五章票据法律制度第六章证券法律制度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第七章金融衍生品法律制度第八章信托法律制度第九章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第十章保险法律制度第一章金融法总论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与金融法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包括金融的构成要素,金融的相关概念,金融法的概念、体系、基本原则,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立法的概况。
第一节金融概述一、金融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二、金融的相关概念第二节金融法概述一、金融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1)金融法的概念(2)金融法的调整对象二、金融法律关系(1)金融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2)金融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 金融法律关系的主体2.金融法律关系的客体3.金融法律关系的内容三、金融法的体系(1)金融法的体系的概念(2)金融法的体系的构成四、金融法的基本原则(1)在稳定币值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则(2)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原则(3)实行金融管理和金融经营相分离,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适度地开展金融竞争的原则(4)与国际接轨原则第三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与金融立法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体制与立法(1)金融体制是指一国划分金融管理机构和金融业务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业务范围,协调彼此之间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而形成的制度系统,包括金融机构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制度体系四方面的内容。
目前,在发达工业化国家中,经过长时期的发展演变,基本上都形成了在法制基础上以国家金融主管部门为监管中心,以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为主体,与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并存,以货币、证券和保险等市场为枢纽的金融体制。
(2)美国的金融体制与立法(3)英国的金融体制与立法(4)德国的金融体制与立法(5)日本的金融体制与立法(6)我国香港地区的金融体制与立法二、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第四节中国金融体制和金融立法一、我国金融体制的发展过程二、我国金融立法的沿革与现状三、WTO与我国金融立法改革研究(1)我国金融法律体系的不足(2)入世后我国金融立法的完善四、我国金融经营模式的选择五、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趋势和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完善(1)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变革趋势(2)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完善第二章银行组织法律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银行组织法律制度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了解我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涉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
第一节银行组织法律制度概述一、银行概述银行是专门经营存款、贷款和汇兑等货币信用业务,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金融机构。
二、银行法概述银行法是调整银行组织机构、业务经营和对银行的调控和监督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因此,银行的组织机构和业务经营及对其的监督管理就成为银行法的内容。
银行法是金融法的核心,是金融法的基本法。
三、我国银行立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
第二节中央银行法律制度一、中央银行法律制度概述(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建立(2)中央银行的性质(3)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4)中央银行的职能(5)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与结构(6)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第一,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7)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二、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1)中国中央银行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2)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3)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4)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5)中国人民银行的资本结构(6)中国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7)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三、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1)金融监管模式分类(2)银监会组织机构(3)银监会的监管对象(4)银监会监管目标和监管标准(5)银监会的监管职责(6)银监会设立的必要性(7)银监会模式的评价第三节商业银行法律制度一、商业银行法概述(1)商业银行的概念(2)商业银行的主要类型(3)商业银行的法律性质(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第一,安全性原则第二,流动性原则第三,效益性原则(5)商业银行的设立与变更(6)商业银行的接管与终止《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下列导致接管终止的情形:1.接管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或者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决定的接管延期届满;2.接管期限届满前,该商业银行已恢复正常经营能力;3.接管期限届满前,该商业银行被合并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商业银行的终止是指商业银行因出现法律规定的或者章程约定的情形,其主体资格归于消灭的法律行为。
《商业银行法》规定了下列导致商业银行终止的情形:1.解散;2.被撤销;3.破产。
二、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1)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2)股份制的综合性商业银行(3)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三、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法律研究(了解)(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方案研究(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第四节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一、政策性银行法律制度概述(1)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和特征(2)政策性银行法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体系(1)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及其业务范围(2)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法律地位三、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问题与完善思路(1)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和完善思路第五节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一、存款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1)农村信用合作社法律制度(2)城市信用合作社法律制度(3)邮政储蓄机构法律制度二、非存款类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律制度(1)金融租赁公司法律制度(2)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制度(3)财务公司法律制度(4)典当行法律制度(5)信托投资公司法律制度(6)证券、期货、投资基金公司法律制度第六节涉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一、涉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概述涉外金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其资本构成具有涉外因素的金融机构。
我国涉外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三类:⑴外资金融机构。
⑵外国金融机构代表机构。
⑶境外金融机构。
二、外资金融机构法律制度(1)外资金融机构的种类。
(2)外资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与终止(3)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
三、外国金融机构驻华代表机构法律制度四、境外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第三章银行业务法律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商业银行法定业务及业务经营原则和发展趋势,掌握我国商业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法律制度。
第一节银行业务法律制度概述一、我国商业银行法定业务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1)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2)商业银行依法开展业务原则(3)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平等原则(4)商业银行公平竞争原则三、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是在发展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的传统业务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综合化商业银行业务体系。
四、银行与客户的法律关系银行与客户之间主要是平等的合同关系,它是在自愿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协议而建立起来的服务关系。
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具有多重性、多样性的特点,还具有复杂性、创新性的特点。
第二节银行负债业务法律制度商业银行的负债是指商业银行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偿付的债务。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是构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和借入款。
借入款包括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贷款、再贴现、境外借债等。
负债业务形成信贷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的经营之本。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行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拆入)。
一、吸收公众存款业务(1)存款的分类(2)存款业务的基本法律要求(3)储蓄存款法律制度(4)单位存款法律制度二、发行金融债券业务三、从事同业拆借(拆入)业务第三节银行资产业务法律制度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以营利的业务。
商业银行资产一般包括现金资产、信贷资产、买卖证券资产、国家资产、贴现资产等部分。
一、商业银行贷款业务(1)贷款的分类(2)贷款业务基本法律要求1.商业银行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开展贷款业务2.依法、正当、自愿发放贷款3.担保贷款为主,信用担保为辅4.遵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5.严格审查、审贷分离、分级审批(3)贷款业务基本规则贷款期限和利率规则;借款人规则;贷款人规则;贷款程序规则;贷款管理责任制规则;贷款债权保全和清偿的管理规则;贷款管理特别规定。
二、商业银行票据贴现业务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转贴现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另一金融机构转让的票据行为,是金融机构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四节银行中间业务法律制度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即商业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替客户办理收付、进行担保或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各项业务。
一、中间业务基本法律要求(1)开办中间业务主体符合法律要求(2)开办中间业务应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或者备案,并接受其监督检查(3)公平竞争开展中间业务(4)按标准收费(5)制定中间业务内部授权制度,并备案(6)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和管理二、中间业务分类及规则中间业务可分为九大类:(1)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国内外结算业务;(2)银行卡业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业务;(3)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金融机构委托、代收代付等;(4)担保类中间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银行保函等;(5)承诺类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贷款承诺业务;(6)交易类中间业务,例如远期外汇合约、金融期货、互换和期权等;(7)基金托管业务,例如封闭式或开放式投资基金托管业务;(8)咨询顾问类业务,例如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9)其他类中间业务,例如保管箱业务等。
三、中间业务的发展趋势第四章货币管理法律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货币管理法律制度中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了解我国人民币管理法律制度、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和金银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货币管理法律制度概述一、货币概述(1)货币的概念及货币形式(2)货币制度二、货币管理法的概念与体系(1)货币管理法的概念(2)货币管理法的体系第二节人民币管理法律制度一、人民币管理法律制度概述(1)人民币的历史沿革(2)人民币的法律地位(3)人民币的法律保护二、人民币发行法律制度(1)人民币的发行权和发行机关(2)人民币发行的原则(3)人民币发行的程序(4)发行库与业务库三、人民币流通法律制度(1)人民币流通法律制度概述(2)现金管理法律制度四、人民币利率管理制度(1)利率的概念和分类(2)人民币利率管理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节外汇管理法律制度一、外汇管理概述(1)外汇及汇率(2)外汇管理的概念及其类型(3)外汇管理的内容二、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三、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1)经常项目下外汇管理规则及其改革(2)资本项目外汇管理规则及其改革(3)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4)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市场的管理及其改革第四节金银管理法律制度一、金银管理法律制度概概述(1)金银管理的意义(2)金银管理的类型(3)中国金银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二、统购统配体制下中国的金银管理制度三、中国金银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1)金银收购、配售的市场化改革(2)金银制品经营和出入境管理体制改革(3)上海黄金交易所第五章票据法律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票据与票据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区分票据关系与非票据关系,掌握票据行为的特征以及出票、背书、承兑、保证、付款等票据行为,掌握票据权利的取得、行使和保全,了解票据的伪造、变造、更改、涂销,理解票据时效与利益偿还请求权,掌握票据丧失及其补救,掌握票据抗辩的原因,理解对票据抗辩的限制与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