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2006-9
/*0(’1+$%.-$%&-($
域外风景线
准之一。韩国政府还准备建立一套信息交流技术认证制
发达国家一方面保证信息技术课程 的 顺 利 开 设 , 另 一方面还加强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的途径提升 教师的素质。如: 美国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将教育技术 投资中的 !#$ 用于师资培训。法国为了实施 “人人学习 计算 机 ”的 庞 大 计 划 , 通过教师培训学院和教师进修学 院培养计算机专业教师。德国把媒体教育纳入师资培训 内容, 以提高教师使用媒体及指导学生使用媒体的能力, 推进以教育现代化、 信息化为中心的课程改革。 日本开设 “教育信息化方案技术” 的教职课程, 加强对师范教育在 校生和学校现任教师信息化培训及学生领导能力的培 养。新加坡一方面要求全国教师要接受 %&’ 应用能力培 训, 并把它作为师资聘用的重要标准之一, 另一方面还加 大了师范教育课程的力度和比重,使未来教师在校学习 时就成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楷模。韩国也是通过对在职 教师培训和“未来教师” (指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培训, 提高教师的信息社会意识。
二、 带给我们的启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 育领域的影响, 加大对外交流, 合理借鉴国外经验, 自主
近几年, 网络教育以其资源共享、 时空分离、 信息更 新快、 交互便捷等特点, 倍受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的青睐, 因而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网络教育的发展。 *++, 年 克 林 顿 总 统 在 国 会 发 表 再 任 演 说 时 提 出 了 “ *- 岁孩子能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 的指 标, 希望 “到 -### 年使网络联结所有的教师和图书馆” 。 英国政府在国拨教育经费中保证英国 -#. 的中小学校上 因特网,为中小学教师购置联结信息高速公路的中小学 课程软件以及训练所有教师使用互联网。法国教育部计 划到 -### 年, 低年级学生学习 电 子 邮 件 通 信 , 小学高年 级学生学习使用 /01 网络服务器。韩国各级中小学正大 力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建设,并期望通过计算机网络 把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联接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利用信息 交流技术的能力, 通过分享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质量。 发达国家针对小学生的网络教育,重点突出了基于 网络资源的学习和利用网络工具相互沟通、交流的意识 和能力。 实际上是为学生将来进行高级知识的学习, 以及 适应社会、 学会共同生活奠定基础。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在国际教育信息化整体 趋势下, 我国也实施了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决策。 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或主要途 径 (不是惟一的) 仍然是开设 《信息技术》 课程。在执行 国家 “多纲多本” 的政策,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运行机制 和评价制度, 允许地方教材、 校本教材在完成教育部颁发 的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的基础上有 所提高和拓展。各学校在认真贯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 程指导纲要 (试行) 》规定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的
度, 用于考核并且确认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水平。 从国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发达国 家从幼儿园、 小学就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并且在小学阶段开 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价值定位, 着 眼于学生的发展, 反映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与教育性。 在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种操作系统或各种软件的使 用发现隐藏其中的普遍原则, 不断改进其功能; 要求在课堂 上注意与计算机和多媒体有关的方法论问题、伦理问题和 法律问题的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有计划地与各学科教学 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 , 各科教师有意识地 在学科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训练机会,使学生在各 学科学习中接触一些专门软件,学会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去 获取知识,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目前仍是 第一种模式 (单独设课模式) 占主流地位。
探索国内发展方向,是开展有中国特色信息技术教育的 必由之路。
*++( 年我国也加快了计算机教育发展速度,采用先在 局部实验然后逐步推广的计算机教育普及模式,努力创造 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确立了 *4 所 学校成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学校。在此基 *++5 年 *- 月, 原国家教委颁发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 础上, 五年发展纲要》 。-333 年 *3 月 -2 日,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 术教育工作会议” 召开, 会议提出了 “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 发展提出的挑战, 我们要增强紧迫性, 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 息技术教育” ,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 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 会议印发了 《关于在中小学普 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 《关于在中小学实施 “校校通” 工程的通知》 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 三个重要文件。会后教育部还下发文件要求: 从 -33* 年起 用 2 到 *3 年左右时间, 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 育, 全面实施 “校校通” 工程,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加强实验的基础上取得了 可喜的成果, 比如: 小学语文 “四结合” 教学法的推广, “任 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等。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 时, 也要冷静地思考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如何操 作软件、 如何进行编程, 因而注重学生汉字编码的录入速 度, 网页制作中的动画技术、 声音技术的处理, 忽视了信 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素质的目标。笔 者认为, 教师在教给学生基本操作时, 不但要加强学生信 息意识、 信息能力和伦理道德的培养, 还要紧跟信息技术 的发展潮流, 不断把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新的技术 贯穿到教学中。 另外, 我们也可以邀请信息技术专家来校 讲学; 开办各种信息技术讲座; 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 资源优势, 搜集各种资料, 建立信息资源库, 供学生学习, 开阔学生的视野,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
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
! ! ! ! !" 世纪 #" 年代以来,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个共 同趋势就是加强信息技术教育。 发达国家尤其加大了信息 技术教育的改革力度和进程。尽管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但其采取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 从不同层面反映了开展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 措施和方法, 就信息技术教育来说, 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那就是创造一切条件全面提高全民 的信息素养。 这里的条件既包括物质条件, 如: 专项资金投 入、 信息技术硬件配置、 教学与学习场所的建立等; 也包括 非物质条件, 如: 人员、 课程设置、 人文化学习环境、 政策保 障等。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 主要是以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为主, 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 在短时期 内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 活的影响, 学会正确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 题, 学会与他人合作, 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 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有了 自 !" 世纪 $" 年代以来, “计算机普及要 很大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于 %#$& 年指出: 从娃娃抓起” 。!" 世纪 $" 年代中期主要开设 “计算机课 程” (或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 , 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 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主要是程序设计; !" 世纪 #" 年代中期至今, 随着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不断发展, 开课年级从高中、 初中到了小学, 课程内容逐步增加到与 信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课程的名称也改成为内涵更为宽泛 的 “信息技术课程” 。以计算机教育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课 程, 已经成为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 础知识, 了解信息技术文化, 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 是 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 这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最初 进 以幼儿园为试验对象, 进行了 *+,+ 语言的教学实验。 入 !" 世纪 #" 年代,小学教育实施了 “计算机认识”计 划, 它要求小学生能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功能和计算 机技术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上能简单操作” 。 英国在中小学阶段全程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全国统一 英国制定了 课程, 作为中小学必修的核心课程。 !""" 年, 《信息技术能力—— — !""" 课程标准》 , 该标准明确规定了 学校要开设哪些课程, 在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 学生运用 信息技术的能力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 其中第一、 第二阶 段(小学 %-! 年级和小学 .-( 年级)的学习目标较为简 单, 主要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使用技能, 形成初步 的信息意识,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使用计算机和各种常用 的信息处理设备。 近几年, 为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 要,信息技术教育从过去单纯传授计算机技术知识向其 它学科教学广泛渗透,以计算机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手段 解决实际学习问题,从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日本要求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所有学科都要积极利用 计算 机 等 信 息 工 具 进 行 教 学 , “要培养学生适应运用计 算机和信息通讯网络等信息手段的基础素质和能力, 加 深对信息的发出和接受的基本规则与信息化影响的理 解” 。为此, 小学开设 “综合性学习时间” , 培养学生对计 算机的亲近感, 学习目标上没有明确的任务。 , 规定 法国于 %#$/ 年在小学新设“科学与技术课” 从第四学年开始在“科学技术”学科中设置计算机入门 发达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走在了其 它国家的前列。如:美国国会提供 !" 亿美元拨款 “到 !""" 年使网络联结所有的教室和图书馆” 。英国政府为 了提高中小学生计算机的应用率, 规定 () 的国拨教育经 费 作 为 学 校 的 计 算 机 购 置 费 用 。 法 国 每 年 直 接 投 入 %" 亿法郎, 实施多媒体教学发展计划。 这些措施为开展信息 必修课。 未来的学龄前儿童将在计算机上学习绘画; 小学 生将学会使用电子信函, 并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 从以上国家的做法可以看出,小学阶段主要是结合 信息技术的日常应用,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亲近感, 通 过简单的操作技能, 加强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交流能力的 培养, 以此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