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论文产出的科研绩效评价〔摘要〕引文分析在科研绩效评价和科技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分别于2001年和2011年推出了2个重要的引文分析工具――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和InCites数据库。
近年来,应用ESI和InCites 数据库进行科研绩效评价越来越普遍,逐渐成为情报学、科学学和科学技术管理研究的热点。
对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功能和及其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本科学指标;InCites数据库;论文产出;科研绩效;科学评价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3.028〔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3-0172-06〔Abstract〕Citation analysis plays an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role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ique.Thomson Reuters(USA):a group on science information were established two important citation analysis tools in 2001 and 2011,th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and InCites database,respectively.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ESI and InCites database i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s increasingly common,and becoming research hotspots of information science,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and summary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studies of ESI and InCites database.〔Key words〕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InCites database;output of paper;research performance;science evaluation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价能够为科研管理部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调整研究机构和学科布局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
近年来,引文分析方法在科研绩效评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4]。
常用的引文分析评价工具包括Web of Science(WoS,包括SCI,SSCI和A&HCI等引文数据库)、《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InCites。
ESI数据库是美国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于2001年基于WoS而建立的评价分析型数据库[5-6],单月月初更新[7-10],已成为目前科研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11]。
InCites数据库是汤森路透基于WoS数据库于2011年开发的经过机构名称规范化整理和数据的高度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型科研绩效评价工具,能够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科研项目管理、人才评估、学科建设评价、科研合作等方面决策的分析结果与数据支撑;能够提供全球基准数据用于将本机构与其他机构进行横向对比,掌握本机构在全球各学科领域的相对位置[12]。
依据ESI和InCites数据库提供的各项评价指标,探索科学发展趋势,确定特定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影响,评估潜在的雇员、合作者、评审人和同行,发现全球科研的最新热点[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利用ESI和/或InCites进行全球科学评价[14-18]。
本文对ESI和InCites数据库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总结。
1 ESI和InCites数据库的功能研究ESI数据库是由引文排序(Citation Ranking)、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最高被引论文(Most Cited Paper)和科学评论(Science Commentary)等4个部分组成。
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分析是该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
高被引论文是指最近10年来被引频次排在本学科前1%的论文;热点论文是指最近2年内的论文,在最近2个月被引频次排在本学科前01%的论文[5,19-20]。
ESI数据库主要是跟踪、监测ESI中22个学科动态,并对其引文进行有效管理、分析和利用,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科学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优化研究资源配置,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InCites数据库的评估数据来源于TR的WoS三大引文数据库(包括SCI、SSCI和A&HCI,收录了全球11 000多种权威期刊文献数据),综合各种计量指标和30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21-24]。
相较于WoS,InCites的评价功能更加强大和全面,除具有WoS的一般评价指标(如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之外,InCites的评价范围更广,包括了学科、机构、世界范围内的相对评价指标,侧重基于检索的评价结果呈现,以评价为根本目的。
InCites 模块包括科研绩效分析(Research Performance Prifiles)和全球对比分析(Global Comparisons)两部分,具有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丰富和发展了现行的科学评价系统。
从宏观的国家、机构、学科领域分析到微观的每篇论文、每个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全面评估,深入揭示学科发展阶段与特征。
2 ESI在科研绩效评价中的应用ESI数据库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和地区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工具之一[6]。
霍艳蓉[5]、王颖鑫[6]、刘雪立[7]和Csajbók等[25]针对ESI数据库功能和应用,详细阐述其概念、原理、指标、计算及运用。
该数据库收录近10年的论文数据,根据被引频次确定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确定位列全球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和全球前50%国家/地区以及50%期刊等。
21 ESI在国家和地区评价中的应用针对ESI数据库在国家和地区评价中的应用,易勇[26]统计了SCI数据库2001年1月1日-2011年4月31日论文数排在前10位的国家进行比较。
从学科相对产出和引文影响两个指标比较我国与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科研论文产出情况。
我国科研论文总量虽然排在全球第2位,但与科学技术发达国家相比论文学术影响力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我国研究论文产出学科分布极不均衡,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领域相对产出指标排在10个国家首位,而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等学科相对产出指标排在10个国家最后,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一研究客观评价了我国科学发展水平及其国际地位,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合理配制研究资源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2 ESI在机构评价中的应用针对ESI数据库功能,以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朱易佳[27]统计SCI数据库11年间(1998-2008)的论文数和被引频次,从ESI数据库的22个学科领域,以固定被引频次法(列出近10年的年平均被引频次和近10年的总平均被引值)、百分比法(是百分点为被引基准,达到需要的引文量)评价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学科排名依据总被引频次的高低将22个学科进行排序,且以图表方式描述各学科的论文数、引文数、篇均被引数在5年内的变化及趋势;研究前沿运用普赖斯指数法基于5年间多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高的论文,通过聚类分析、共引分析列出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前沿(该部分指标包含论文数、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和平均年份)。
综合上述方法,该机构以整个学科的论文数和被引频次作基准线,在分析不同学科间的差异时,需要结合基准线数据进行分析,该方法能在跨学科分析的情况下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科研水平和影响力。
鲁伟[28]根据ESI数据库2001年至2011年6月30日的论文总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等数据,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科研竞争力的现状。
结果显示,我国西部地区10所高校中四川大学论文数和总被引频次最高,兰州大学篇均被引频次最高,10所高校篇均被引频次整体低于我国平均水平。
另外,我国西部地区10所高校高被引论文数共207篇,其中高被引论文产出率仅西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达到了中国平均水平。
热点论文的产出情况是:四川大学(6篇)、电子科技大学(3篇)、第四军医大学(1篇)、兰州大学(1篇)和西安交通大学(1篇)。
整体来看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的科研实力还不够强,各高校科研水平极不均衡。
王瑛[29]等对2004-2013年工信部直属的7所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实力进行了比较,发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论文数、论文总被引频次均领先其他6所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论文数虽然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论文数的13%,但论文质量相对较高,其篇均被引频次为648,但依然低于我国科研人员论文被引频次的平均值692次。
这7所高校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的学科分别是: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环境生态学等。
各高校进入ESI前1%的学科数虽各不相同,但7所高校的化学、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均入选了ESI,哈尔滨工业大学入选学科数最多(7个)。
从各高校的综合排名说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实力领先于工信部直属高校的其他6所。
于洁[30]等以ESI数据库为基础,采用科学计量学指标对中国各高校的科研实力进行了地理分布分析及评价。
根据对论文数、引文数、学科活跃指数和相对影响力等指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入选ESI的高校进行了研究。
东部地区入选ESI高校数为40所,中部14所,西部11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