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善教\乐学\会学现代教学认为。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就是要使学生乐学、会学。
乐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学生对学习是喜欢、满意,还是怀疑、畏难、厌倦,直接影响智力活动。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愉快活泼的气氛,诱发良好的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
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获取知识。
最终达到学会、会学。
会学是一种能力,它与乐学相辅相成,只有乐学才可能达到会学。
乐学是会学的基础,会学是乐学的体现。
而在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
有了教师的善教、会教,才有学生乐学、会学。
因而,只有教师做到善教。
学生做到乐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一、深钻教材,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我国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
而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依据,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教师要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讲授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师教学时,若能深钻教材,根据教材特点有意设置悬念提出新颖有吸引力的问题,则能创造诱人的学习情境,引起学生
的好奇心,并使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进而转移到对新知识的
学习上去。
兴趣的激发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灵活设置。
例如,可以开始导入新课激起兴趣,也可以新授课后深化新知。
如教学“年、月、日”时,可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老爷爷今年很老了才过了20
个生日。
是他不愿意过生日吗?不是的。
那为什么只过了20个生日,他就成了老爷爷呢?学生很好奇,哪有20岁的老爷爷?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故事引入新课,学生学起来既有兴趣,又生动。
最后教师向学生说明其中原因,加深记忆。
再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新课讲完了,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并能根据角的特点分类了,最后我为学生准备了很多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只看一个角猜它是什么三角形。
有的学生看到一个直角或钝角就猜对了,得到了小礼物非常高兴,但看
到一个锐角的同学都猜错了。
学生展开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不管哪种三角形至少有2个角都是锐角,只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判断这个三角形属于什么三角形。
在游戏中,学生情绪始终非常高涨,昕得也很认真,从而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情感,促进学习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首先,教师应以和蔼的体态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
教师的态度是左右课堂气氛的关键。
上课时,教师微笑进课堂,始终表达出对学生信任和鼓励的情感,创造融洽、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智力在其乐融融中进一步发展。
其次,学习中使学生在成功中诱发良好情感。
小学生情绪不稳定,不善于控制自己,高兴了喜形于色,受挫了垂头丧气,多变的情感直接影响智力活动。
教
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迁移,自己发现、获得新知识,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诱好良好情感。
这一点对后进生尤为重要。
后进生一般自卑感强,对新知识学习往往情有恐惧的心理,低落的情
绪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谈到:“对这种儿童进行教育需要百倍的善良。
同情和关心。
”因此,教师不但要创造机会、提供帮助,使儿童获得一定的成功,还要对他们的成功和长处给予
充分肯定。
从而使每位学生都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带着良好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例如,我曾教过一名女学生,她学习不好,家住的较远,父母工作很忙,几乎无人管她。
她很自卑,感到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甚至平时走路也低着头靠边走。
后来,我和她交了朋友,帮助她找到闪光点及学习中的致命弱点,鼓励她努力去克服这些缺点,
不懂就问。
我还常常为她自己开“小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开窍了,进步了,期末考试居然考了99分,我们都很高兴。
后来,她上了初中,在我过生日的时候,她居然带着小小礼物来看我。
我很惊讶,问她怎么知道我生日的,她说她偶尔在我们以前谈话中得知的,我忘了,她却始终记着……我居然激动得要落泪了,这看似普通的礼物包含着怎样一颗滚烫稚嫩的童心啊!我有时常常在想,教育
应是心与心的碰撞,只要我们教师付出自己爱心,一定会演奏出和
谐乐曲。
三、培养习惯,学会学习
小学生的意志比较薄弱、自制力差。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磨炼学生的意志,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
考、克服困难等良好习惯的形成,学会学习方法。
首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专心听讲、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上课做到十个字:管好手、管好口、认真听讲;要求不做小动作、积极大胆发言、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规范学生作业格式要求,培养认真检查习惯。
在严格要求的同时。
我利用正反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使其更自觉地检查督促自己。
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知识教学,还要教学生怎样学。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学具操作,改变“注入式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法,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有意识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思考方法。
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身就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这一知识时,不但教会学生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而且教给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知识;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短除式一样,相乘的方法不同;求三个数的最大约数最小公倍数,则短除式就不同;前者要除到三个数都互质为止,后者要除到两两互质为止。
通过比较,学生不但可以深刻记忆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异同点,而且也学会了一种学习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授之以渔受用终生。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抽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善教是关键。
教学中。
注意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趣味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教法在课堂上展示教材魅
力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乐学;教会方法。
使之会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跨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