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雕塑课件
立体主义的产生掀开了雕塑史的现代部分新篇章,其在 雕塑语言的运用上运用一种以几何形体构成的自身逻辑,这
时的雕塑已不再沿袭传统对视觉表象进行忠实记录,它对传
统的雕塑观念产生了颠覆和断裂。立体主义雕塑的代表人物 有:毕加索,亚历山大·阿基本科、杜桑·维龙等。其中1909 年毕加创作的雕塑作品《妇女头像》是一个重要标志,它标 志着立体主义雕塑的正式诞生。
在人口迅速膨胀的今天,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质量以致打造城市的新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 市雕塑作为城市文化的具体有型的载体之一,其设计建设的良莠与城市总体建设的协调程度等问题, 是当今城市建设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此城市景观雕塑发挥着潜移默化陶冶情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睞。可见景观雕塑在 美化人们的生存空间、环境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功效。因为它可以创造出丰富奇妙的形体,令人们 感受世界的奇妙、生命的美好,同时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审美需求 。
1.纪念性城市景观雕塑 纪念性的城市景观雕塑是各种国家记载历史传承和缅怀的雕塑。主要是赞颂和讴歌在那些历史 上对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和业绩的人物,以及铭刻和纪念那些在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
美国拉什莫尔《国家纪念碑》
2.主题性城市景观雕塑 主题性城市景观雕塑是通过造型艺术揭示某些核心思想内容的作品。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
第二节 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 一、城市雕塑的历史演变
1、古代中雕塑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原始雕塑主要是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人物形象或各种动物的形象大多是作为 装饰部分附加在实用器物上,且形象粗简、稚拙,随意性强。 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其纹案主要有动物纹案、几何纹案。商代青铜礼乐器造型 奇特,呈现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商周时期,除礼器外,还有一些器物之架、底座等实用青 铜器和石、骨、玉雕刻作品,或人物,或动物,皆造型巧妙,制作精细。
的艺术样式和审美观念驱使艺术家们不断探索,标新立异,他们的创造对现代雕塑艺术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国城市景观雕塑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雕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在这以后国家开始大力支持雕塑艺术 的发展。由刘开渠主持历时6年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百年革命斗争的 壮丽画卷,也为中国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写实模 式对中国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出现了《八女投江》、《大路歌》等一系列时代 精品。
二、城市景观雕塑的兴起 1、西方城市景观雕塑的兴起 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运动,开辟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文化格局。这一时期的雕塑
家们企图拜托古典雕塑的束缚,追求新观念、新价值,并采用新的表现形式。在这场旷日
持久的运动中,雕塑创作不断提出对现实新的理解和思考,在创意、构思、题材、材料、 表现技巧和方法等方面都颠覆性地进行了广阔的拓展。
毕加索1909年作品《妇女头像》
现代雕塑艺术中出现许多流派,如表现
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写 实主义以及不属于任何派系的代表人物如:布
朗库西、亨利·摩尔等雕塑大师,他们的作品
都有很强的装饰风格。
亨利·摩尔作品
未来主义强调动力并以此为原则,其代表性的雕塑 家波丘尼,他的力作《在空间连续的形态》,跃动的曲
日本东京街头雕塑《LOVE》
火烈鸟建立在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它以别具特色的钢板构架,鲜红耀目的色彩,横空
出世的姿态,雄踞在闹市之中,打破了高层建筑在街区内形成的阴影和暮气,象征着炽热情怀和对 精神价值的提升的努力,为城市环境点上了鲜亮明丽的一笔。
城市景观雕塑分类
城市景观雕塑是现代公共艺术概念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纪念性、 主题性、装饰性和标志性城市景观雕塑。
云冈石窟
பைடு நூலகம்
隋唐是古代雕塑的一个鼎盛期,龙门石窟奉 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像》,表明此时雕刻家已经
走向成熟,以领悟到佛像雕刻艺术的精髓。此外
还有形象生动的三彩俑和重庆大足石窟等,都足 以放映唐代雕塑所达到的高超水平。
宋、辽、金时期雕塑的特点是侧重艺术品的写实要求,真实生动地表现世人生活百态,
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华严寺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
城市景观雕塑
Urban landscape sculpture
主讲人:黄文宪
目录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城市景观雕塑概论 城市景观雕塑的特征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城市广场景观雕塑设计 城市街道景观雕塑设计 居住区景观雕塑设计 公共园林景观雕塑设计 城市滨水景观雕塑设计
古埃及来说,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具有神力的作用,无论是狮身人面像,或是法老肖像的创作
都必须遵循“正面律”的程式,透过他们,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最求“永恒”。
古埃及雕塑有着准确的造型,风格化的语言和相当内在而神秘的精神风貌。
古埃及雕塑《室外法老雕像 》
古希腊雕塑吸收了古埃及的精华,但其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 之美”雕塑传达的是“神人同形同性”的理念。希腊雕塑家越来越 凭灵性和天赋使雕塑作品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八女投江雕塑
直到20世纪后半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 城市雕塑呈现出繁荣、多元化的景象,更大范 围的拓展了创作主题和创作样式,创作水平也有了整体提髙,并开始产生了质的变化,全国各地都出现 大批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同时,在资金投人、管理形式上也出现良性发展的势头。
3、城市景观雕塑与城市建设
面组成昂首阔步的人物,使静态的雕塑具有强烈的动感,
展现在硬质材料上的动势,充分变现出未来主义崇尚的 “速度和动力之美”。
波丘尼作品《在空间连续的形态
小结:
西方现代城市景观雕塑的艺术进展证明,景观雕塑艺术的表现方法可以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受现代哲学、现代心理学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文明进步影响形成的新
商周青铜器上种种纹样现象,首先不是出于奇异的审美 观念,而是出于对自然力的崇敬和支配它的欲望的幼稚的幻 想。”“商代青铜器的纹样,是与当时生活中的动物界及人 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商代装饰艺术家所 使用的动物纹样中,大多数都原来有一个土生的和与自然界 有关的基础。
秦汉时期的雕塑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兵马俑。这些兵马造型的陶俑雕塑群,尺寸与真人一样大小, 数量众多,神态逼真,其整体呈现高昂阳刚的壮丽景象,成为世界上古代殉葬的奇观。
到了明清时期,小型工艺雕塑已走进寻常百姓家,
人们随身配饰作为休闲把玩的袖珍艺术品,此时,用材
亦已从玉、陶、石、铜、扩大到竹木、果核等多种雕刻 材料。
明清竹雕
2、中西方古代雕塑设计的异同 纵观世界雕塑的历史,在所谓的轴心时代,存在着三大雕塑传统;发端于古代埃及、希腊的西方
雕塑传统,古代波斯、印度的雕塑传统,古代中国的雕塑传统。
小结:
在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的雕塑始终没有成为一门独自成立的专门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的基本
体现于两大领域:陵墓雕刻与宗教雕塑。国家的兴衰强弱和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各个阶段的雕塑艺术呈
现不同的风格特征,但从整体来说,与西方雕塑的发展脉络相对照,中国的雕塑从来每月有被视作艺术 品,从未与绘画、诗歌一样进入正统的艺术殿堂。 中西方雕塑的异同受社会历史形态、统治者的意志、文化背景、地域特征、主题以及宗教形式等方 面的影响,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大相径庭。
2.城市景观的概念 城市景观是指人口集中聚集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总称。它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建筑物, 道路和其他要素构成的城市空间景象。 城市景观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体、设施、绿化、雕塑及小品等,
其内涵也十分广泛,设计文化、生态、历史等众多领域。
3.城市景观雕塑概念 城市景观雕塑是美化城市环境,提高人民审美情趣和文化素质的一种造型艺术,它一般放置在城市的 街心、公园、公共建筑的空地及纪念性场所。 过去的许多雕塑往往是个人一种现实生活的写照,用雕塑 的造型艺术把某种物像表达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品。现如今放置在城市的景观雕塑,融合与各种环 境因素之中,其最重要的是营造景致,满足观赏和装饰的需求,因而必须具备高度的公共性。
4.标志性城市景观雕塑 标志性城市景观雕塑作品·突出地表现在它的说明性和标志性的功能上,在特定的区域具有标志 功能,甚至产生使人联想到城市风景风貌等效应,传达了该区域或环境的信息。
丹麦著名雕塑《海的女儿》
布鲁塞尔著名雕塑《撒尿的男孩》
创作的源泉来自于悠久的传说:在蛮荒时代,南粤一带 瘴气弥漫.稻穗不发,民不聊生。五位仙人坐在五彩祥云之 上,巡行至此.察得民情,随赐口含仙穗的五羊下凡,使珠 江三角洲人民得此仙穗,播种收获,繁衍发展,聚乡成城, 因而广州谓称羊城,别名穗城。五羊石雕的选址在广州越秀 山麓,视野开阔,一城尽收眼底。五羊的造型,有主有次,
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放映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塑造了一位温和、慈祥的东方女性——母 亲,躺在她怀里的婴儿紧紧依贴。作品以隐喻 的手法,揭示了华夏儿女在母亲的哺育下生生
不息,代代延续,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蓬勃生机。
《黄河母亲》
3.装饰性城市景观雕塑 装饰性城市景观雕塑并不刻意要求明显的主题和倾向性的内容,主要是发挥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装饰性城市景观雕塑题材内容刻意广泛构思、基调刻意轻松活泼,风格可以自由多样。
内涵,不仅外表给人美的享受,还在审美情趣上传达着纯真
的人文精神。雕塑家把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包 括喜怒哀乐,以及对事物的玩味,甚至奇思妙想,通过多样
化的手段熔铸在作品里,观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审美愉悦中体
会其中的内涵与情感,这种交流是无声的,心灵感应的。
《稻草人之舞》 作者:杨奇瑞 材料:综合材料
正如王明贤在《公共艺术在中国》中谈到:“城市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