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半导体存储器2学时基本知识:1、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概念、以及性能技术指标;2、半导体存储器的功能分类;3、SRAM存储单元的基本电路结构;4、RAM的读/写操作;5、掩膜ROM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性;6、可编程ROM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性;重点知识:1、正确理解存储容量的概念;2、正确理解RAM的基本结构组成;3、熟练掌握RAM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4、正确使用常规半导体存储器;难点知识:1、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组成的理解;课后练习:P383-7.1.2、7.1.52、RAM存储容量的扩展方法;序言随着半导体集成工艺的不断进步,电路的集成度越来越高。
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日新月异,LSI电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半导体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就是存储大量二值数据的半导体器件,是数字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种存储包括:存储文字的编码数据、存储声音的编码数据、存储图像的编码数据。
衡量存储器性能的重要计数指标——存储容量(目前动态存储器的容量可达10亿位/片)、存取速度(一些高速存储器的存取时间仅10nS)。
1、存储容量存储器由若干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位二进制数。
由若干二进制数组成的二进制数代码称为一个字,字所包含二进制数的位数称为字长。
可见,存放一个字长为M的字需要M个存储单元,且M个存储单元为一个信息单元。
所以:存储容量就是字数N(信息单元)与字长M(位数)的乘积(即存储单元的总数)。
如:64M×8=512M(其中64M为字数或信息单元,8为字长或位数,512M为存储单元)2、存取时间从CPU给出有效的存储器地址启动一次存储器读/写操作,到该操作完成所经历的时间3、存取周期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读/写操作所需的最小间隔时间4、存取把信息存入某信息单元或从某信息单元取出信息,则需要找到信息单元,且称寻址或访问信息单元。
方便起见,每个信息单元都有一个编号,即称地址码,简称地址。
信息存进信息单元叫做写入。
从信息单元取出信息叫做读出。
3、半导体存储器划分二极管ROM(1)按制造工艺分双极型ROM(三极管)单极型(MOS)掩膜ROM(固定ROM)——厂家固化内容;容写入可方编式程分ROM(PROM)——用户首次写入时决定内容。
2按存储内(一次写入式)可编程、可擦除ROM(EPROM)——可根据需要改写;可编程、电可擦除ROM(EEPROM即E2PROM)快闪存储器FLASH ROM第一节随机存储器RAMRAM又名读/写存储器。
RAM用于存储可随时更换的数据,可随时从给定的址单元中读出数据,也可随时往给定的地址码的存储单元中写入数据。
一、RAM的电路结构与工作原理1、SRAM存储单元的基本结构电路如图所示:Array①一个基本RS触发器——用于存储1位二值数据;②行、列选择线——读/写操作的条件就是行、列选择线为高电平;③位线(数据线)——在列线为“1”时,位线与数据线接通;在行线为“1”时,位线与触发器接通;特点——数据由触发器记忆,只要不断电,数据可以永久保存。
2、DRAM存储单元SRAM存储单元所用管子多,功耗大,集成度受到限制。
DRAM存储数据的原理——基于电容电荷的存储效应。
字线位线VCSCW 存储单元电容常见的DRAM存储单元有两种结构:单管(大容量DRAM存储单元普遍采用单管结构)、三管;DRAM为避免数据丢失,总需“再生”或“刷新”操作。
单管动态存储单元杂散电容≥1G&D行选择线X i写入刷 新控制“写”位存储单元V 1V 3V C2线“读” 位 G 3G 1&R / WV4D IV DD线V 5Y j 列选择线 O三管动态存储单元二、RAM的基本结构三部分: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输入/输出控制电路。
结构示意图如下:地址译码器存储矩阵地址输入控制信号输入输入/输出控制电路数据输入/输出1、存储矩阵若干存储单元排列成矩阵形式构成存储矩阵。
存储器以字为单位组成内部结构,1个字含有若干存储单元。
1个字中所含的位数称为字长。
存储容量就是字数与字长的乘积,如256M×8。
2、地址译码同时包括行地址译码与列地址译码。
地址就是存放同一个字的存储单元的编码。
字单元即称为地址单元。
N ,如:256个地址单元的个数N与二进制地址码的位数n 满足2n=地址单元,需要(28 =256 )8位二进制地址码。
3、输入/输出控制电路(1)片选信号CS :解决芯片是否工作的问题;(2)读写控制信号:决定是读信号还是写信号;三、RAM的操作与定时1、读操作(1)欲读取单元的地址加到存储器的地址输入端;(2)加入有效的片选信号CS;(3)在R/W线上加高电平,经过一段时间后,所选单元的内容出现在I/O 端;(4)使片选信号CS 无效,I/O 端呈高阻态,结束本次读操作;“地址存取时间“——由于地址缓冲器。
译码器、输入/输出电路的工作延时,在地址信号加到存储器地址输入端后,数据稳定传输到数据输出端而需要的一段时间。
“读周期”——连续两次读操作的时间间隔。
2、写操作(1)将欲写入的地址加到存储器的地址输入端;(2)在片选信号端CS 加入有效逻辑电平,使RAM工作;(3)将待写入的数据加到数据输入端;(4)在R / W 线上加低电平,进入写工作状态;(5)使片选信号无效,数据输入线回到高阻状态,结束本次写操作;“写周期”——连续两次写操作的时间间隔。
大多数SRAM,读/写周期相等,一般约为十几~几十纳秒。
四、RAM存储容量的扩展扩展存储容量的方法:字长(位数)的扩展、字数的扩展。
1、字长(位数)的扩展位扩展一般采用并联方式:RAM的地址线、读/写控制线、片选线并联在一起;各芯片的数据输入/输出端作为字的各个位线。
如:用2片1024×2RAM,实现1024×4RAM。
解:如图所示地址线并联读写端并联片选端并联I/O 端分别输出Y Y2、字数的扩展字数扩展:一般利用译码器(74138、74139)控制存储器芯片的片选端来实现。
如:用4片1024×2RAM ,实现4096×2RAM 。
解: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Y 12 Y 3第二节只读存储器ROMROM的特点——数据具有非易失性。
从制造工艺上划分有:二极管ROM、双极型ROM、MOS型ROM;从存储内容的存储方式划分有:固定ROM(掩膜ROM)——基本即结构与RAM类似,利用掩膜技术一次性制成。
可编程ROM——一次可编程存储器(PROM,熔断丝结构,只能改写一次)。
光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P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存储器(E2P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
一、掩膜ROM掩膜ROM中存放的信息是由生产厂家采用掩膜工艺专门为用户制作的,这种ROM出厂时其内部存储的信息就已经“固化”在里边了,所以也称固定ROM。
它在使用时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因此通常只用来存放固定数据、固定程序和函数表等。
(1)基本构成① 地址译码器的作用将输入的地址代码译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利 用这个控制信号从存储矩阵中把 指定的单元选出,并把其中的数 据送到输出缓冲器。
② 存储矩阵是由存储单元排列而成,可以由二极管、三极管或MOS管构成。
每个单元存放一位二值代 码。
每一个或一组存储单元对应一 个地址代码。
③ 输出缓冲器的作用:输入地址三态控制字线位线数据输出Ⅰ、提高存储器的带负载能力,将高、低电平转换标准的逻辑电平;Ⅱ、实现对输出的三态控制,以便与系统总线连接。
二、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只能写一次,一旦写入就不能修改(OTP型)。
基本结构同掩模ROM,由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和输出电路组成。
出厂时在存储矩阵地所有交叉点上都做有存储单元,一般存1。
存数方法:熔丝法和击穿法。
CC字线字线Wi熔丝位线Di熔丝法图示(a)熔丝位线(b)字线字线WiWiVD1VD2位线位线DiDiVD1(a)(b)PN结击穿法三、EPROM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 )利用浮栅技术,即叠栅MOS 管结构(除控制栅极外还有一个没有引 线的栅极即浮栅)。
写入数据前——浮栅不带电;写入数据的过程——在SIMOS 管(叠栅MOS 管)的漏栅极加足够高的 电压(25V )使漏极与衬底之间的PN 结反向击穿,产生大量高能电子,穿 过很簿的氧化层而堆积在浮栅上,从 而使浮栅带有负电荷;数据的保存——当移去外加的高压,浮栅电子没有放电回路而长期保存;数据的存储效应——当浮栅上没有电荷时,给控制栅(接在行选线上)加压,MOS管导通,当浮栅上有电荷时,衬底表面感应有正电荷,则使MOS管导通,开启电压升高。
若外加同样的栅极控制电压,MOS管不会导通而截止,即利用浮栅是否有电荷来存储二值数据;数据的擦除——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时,浮栅上的电子形成光电流而泄放。
EPROM的擦除为一次性全部擦除。
EPROM的数据写入需专用的编程器。
结反向击穿S 浮置栅D SiO2DP +P +NSPN结反向击穿FAMOS管的结构和符号SGf GS e D SiO 2GeGfDFAMOS管的结构和符号四、E 2PROM (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 )仍采用浮栅技术,即隧道MOS 管。
隧道区与EPROM 的区别在于:① 结构上,浮栅延长区与漏极区之间的交叠处有一个 •厚度约 80 A 的薄绝缘层;隧道区② 原理上,当漏极接地,控制栅加足够高的电压,交叠区会产生一个很强的 电场,在强电场的作用下,电子通过绝缘层到达浮栅,使浮栅带负电荷,此现象称 为隧道效应。
反过来,栅极接地,漏极加正电压,浮栅电子会泄放。
可见,隧道MOS 管的擦除是电擦除,一般为毫秒数量级擦除时间。
E 2PROM 电擦除的过程正是数据的改写过程。
E 2PROM 既具备EPROM 的非易失性,又具备RAM 的随意性。
大多数E 2PROM 芯片内部具有升压电路,只需提供单电源,即可实现读、擦、写操作。
五、Flash MemoryU盘、MP3、数码相机、数码摄象机等基本结构类似SIMOS(叠栅MOS管),结构区别表现在:N+区,EPROM存储单元①Flash存储单元MOS管的源极N +区大于漏极MOS管的源极N+区对称漏极N+区;②Flash的浮栅与衬底之间的氧化层更薄,EPROM的浮栅与衬底之间的氧化层交薄。
位线字线隧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