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手册姓名胡小欢班级B1051班学号19成绩教师陈爱霞纪良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大纲一、考核的目标建立开放式的综合技能考核评估体系。
既考理论,又考实践,通过实际设计及操作,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考核的基本要求本专业技能考核学生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
培养“懂操作、知工艺”,在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考核方式毕业综合技能考核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模具拆卸、测绘、装配、维修技能考核,占30%;二是利用模具设计软件将测绘的零件或模具进行三维图造型和二维图零件设计能力考核,占30%。
三是利用模具设计软件将测绘的零件或模具进行三维图造型或总装配图设计能力考核,占40%。
公共基础技能考核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英语应用能力,采取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撰写文献综述和英文摘要的方式。
专业技能考核考核方式:根据模具的种类,确定拆卸顺序,测绘模具装配图和主要零件的零件图,正确装配模具,掌握模具维修的基本方法。
四、公共基础技能考核的内容和要求从互联网上检索与本专业及专业课程相关的国内外学术前沿或学术权威网站3个以上和核心期刊杂志3种以上。
可结合专科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用WORD文档撰写反映本学科、专业或专业课程学术发展前沿课题的文献综述(不少于1000字)和英文摘要(不少于200单词),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完成。
五、专业技能考核项目及具体内容、要求项目分值时间模具拆卸1560分钟模具测绘(草绘、手工绘制)30120分钟模具装配1060分钟安全文明操作5使用设计软件对测绘的模具及零40180分钟件进行设计(一)拆卸模具1.考核内容考核学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各种工具、拆卸顺序及文明操作等内容。
2.考核要求按照模具钳工安全生产要求,正确使用各种工具,按模具结构以正确顺序拆卸模具,分类摆放模具零部件。
(二)模具测绘1.考核内容考核学生对模具结构观察与理解能力的能力及绘图能力。
2.考核要求模具总装配图结构完整,各零部件装配关系清楚,零件图图样、尺寸标注、公差及形位公差标注复合标准、技术要求完整。
(三)模具装配1.考核内容开合雪上装配模具顺序、工具的使用、模具的调整等。
2.考核要求按照模具结构特点,正确装配好模具,正确调整好模具,模具应能正常工作。
(四)用二维工程图软件进行零件或模具总装配图设计1.考核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装拆的模具或各板块绘出的草图,使用设计软件进行零件或模具设计。
2.考核要求学生应能正确使用二维设计软件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五)用Pro-E或UG软件进行零件或模具设计1.考核内容学生按照老师给定装拆的模具绘出的草图以及前期完成的二维工程图,使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零件或模具三维造型设计。
2.考核要求学生应能正确使用设计软件进行相应的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
六、主要参考资料:1.《模具制造工艺学》苏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2.《模具钳工工艺学》,罗晓霞,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43.《塑料模具设计实例精解》,(中文版).葛正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塑料模具设计指导》(第二版),伍先明、张容等,国防工业出版社.编写负责人:李永志教研室主任:分管副院长:模具拆装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遵守一般钳工常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2、使用工具时应检查其完好程度,不准使用有缺陷的工具。
3、小组成员(二人以上)同时装配和搬运时,应密切配合,动作协调;使用模车、吊车吊装或搬运时,要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并认真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起吊模具时要按所规定的方法放置钢丝绳。
停止吊运时不准有大型物体及模具悬吊空中或放于不安全之处。
4、拆装“组合模具”时,应先拆下部螺丝,装配时应先拧紧上部螺丝;拆装重心不平衡的机件时,应先拆离重心远的螺丝,装配时先装离重心近的螺丝,拆卸弹簧时要防止弹簧蹦出伤人。
5、当模具伸出修模台边缘超过四分之一长度时,要上紧螺丝,用吊车吊住,方可进行维修。
6、使用手工工具进行锉、磨、刮时必须戴手套。
7、模具在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行进中要平衡缓慢,以免倾翻。
8、工作环境要符合“5S”要求。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综合技能测试地点及安排一、考试对象2010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全体毕业生。
二、考试时间2012年10月30日—12月15日(以班级为单位,再具体分成若干小组)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30晚上6:30-9:30三、组织机构、分组及指导教师1)成立2010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毕业综合技能考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永志,副组长:纪良波、满达虎;2)将2010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测试与考试,具体如下:第一组机材B1051班,组长:纪良波,成员:纪良波、陈爱霞、白小波第二组机材B1052班,组长:李永志,成员:李永志、谢玉敏、吴峰第三组机材B1053班,组长:满达虎,成员:满达虎、邓宁、白小波四、考试地点九江学院材料实验楼501、502机房;401、402模具结构实验室五、考试安排时间内容负责人8:00-10:00(15:00-17:00)每4-8人一组,给定一副塑料或冲压模具,完成拆卸、测绘、装配,分配草绘的内容及任务各组指导教师11:00-11:30(17:00-17:30)清扫考试场地各组指导教师8:30-11:00(14:30-17:00)或晚上6:30-9:30使用二维设计软件AutoCAD进行零件或模具平面设计各组指导教师8:30-11:00(14:30-17:00)或晚上6:30-9:30使用三维设计软件Pro/E或UG进行零件或模具三维造型设计各组指导教师六、考试须知1.考试学生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测试地点。
2.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时间及顺序。
3.如有特殊情况,应与各组指导老师联系。
文献综述一、课题国内外现状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2]。
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信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部件所具备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代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模具又是“效益扩大器”,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目前,全世界模具年产值约为600亿美元,日、美等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我国模具工业一直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研究主要成果现代模具设计的内容是:产品零件(常称为制件)成型工艺优化设计与力学计算,尺寸与尺寸精度确定与设计等,因此模具设计常分为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模具总体方案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7]。
(1)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与制造一体化CAD/CAE/CAM一体化集成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中最先进、最合理的生产方式。
(2)设备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作用现代模具制造尽可能地用机械加工取代人工加工。
这就确定了先进设备在现代制造中的作用,尤其现在加工中心、数控高速成型铣床、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多轴联动机床、数控模具雕刻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数控精密磨床、三坐标测量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在工厂中的广泛使用。
(3)代模具制造中的检测手段模具的零部件除了有高精度的几何要求外,其形位精度要求也较高,一般的量具是很难达到理想的目的,这时就要依赖精密零件测量系统。
这种精密零件测量系统简称C M M,即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是数控加工中心的一种变形。
它的测量精度可达0.25μm。
(4)成型制造(RPM)在现代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快速成型制造(RPM)技术是美国首先推出的。
它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全新的制造技术,是基于新颖的离散/堆积(即材料累加)成形思想,根据零件CAD模型,快速自动完成复杂的三维实体(模型)制造。
RPM技术是集精密机械制造、计算机、NC技术、激光成型技术和材料科学最新发展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被公认为是继NC技术之后的一次技术革命。
三、发展趋势据相关专业人士分析,未来十年,中国模具工业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方面。
(1)模具结构日趋大型、精密、复杂及寿命日益提高随着零件微型化和模具结构发展的要求(如多工位级进模工位数的增加,其步距精度的提高),模具精度已由原来的5μm提高到2~3μm,今后有些模具加工精度公差更是要求在1μm以下,这必将促进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2)CAD/CAE/CAM技术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制造是设计的延续,推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一体化可达到优化设计的要求。
实践证明,模具CAD/CAM/CAE技术是当代最合理的模具生产方式,既可用于建模、为数控加工提供NC程序,也可针对不同的模具类型,以相应的基础理论,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达到预测产品成型(形)过程的目的,改善模具结构。
从CAD/CAE/CAM一体化的角度分析,其发展趋势是集成化、三维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统一的环境中实现CAD/CAE/CAM协同作业,以便充分发挥各单元的优势和功效[2]。
因此,应大力进行ANSYS、MSC、Moldflow、Dynaform等高端辅助设计制造软件的培训、推广和应用。
(3)快速经济制模技术的推广应用快速模具制造及快速成型技术(RP)是在近两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并正向着高精度、更快捷的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模具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制模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是综合经济效益较显著的模具制造技术。
具体新技术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表面现象成形技术、浇铸成形制模技术、冷挤压及超塑成形制模技术、无模多点成形技术、KEVRON钢带冲裁落料制模技术以及模具毛坯快速制造技术。
此外,氮气弹簧压边与卸料、快速换模、冲压单元组合、刃口堆焊以及实型铸造冲模刃口镶块等辅助技术也有极大提高了快速经济制模的综合技术水平。
(4)提高模具标准化水平和模具标准件的使用率模具标准化及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极大地影响模具制造周期,还能提高模具的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模具标准件应进一步增加规格、品种,发展和完善销售网络,保证供货速度,为客户提供交货期短、精度高、生产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价格低的优质模具标准件[4]。
(5)开发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模具材料是模具工业的基础,当前,国外模具材料系列日趋完善与细化,系列化程度已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