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幸福感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幸福感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幸福感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后勤管理处邢美芬
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这为开展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要求,是新时期人民幸福生活的新需求,是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

人文关怀是21世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心理疏导是人文关怀的核心内涵。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在保证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满足其精神需求。

校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提升办学质量,创建幸福校园”的主要任务,创建幸福校园是学校党委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新发展。

创建幸福校园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物质上的满足感,精神上的愉悦感和心理体验上的幸福感。

幸福校园的特征是“温暖、美丽、和谐、活力”,要促进师生员工形成健康人格,阳光心态,身心愉悦,内心充实,情绪饱满,精神升华。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

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我们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切实解决人的内心困惑,在这个基础上再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让教职工感受到温暖、和谐,较好的解决工作压力、心理危机、情感纠纷、人际关系、子女教育等影响教职员工心理健康的问题,提高幸福感。

创建幸福校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有利于教职工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

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体位置和民主权利,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政治上引导,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使教职工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第二,建立三个机制,促进教职工形成积极向上、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是健康评估机制,定期对教职工心理健康进行评估,通过组织教职工填写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和访谈、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教职工职业心理健康状况,了解掌握教职工的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等情况,分析查找教职工心理问题的原因,完善教职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

二是心理疏导机制,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配置心理咨询师,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定期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购买发放教职工心理健康手册,努力提高教职工心理健康意识,
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开发职工乐观、希望、自信、韧性等积极心理的品质。

三是心理调节机制,帮助职工了解科学有效的心理调适技能和方法,掌握自我安慰、自我解脱、自我宣泄、换位思考法等简便易行的心理调适方法,及时克服心理压力和情绪障碍,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积极幸福的生活。

第三,落实幸福校园建设的各项措施,使人人都有幸福感和归属感。

要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不断改善教职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为主线,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不断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关注不同群体的生活、精神需求,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建立长效的人文关怀机制。

总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于促进教职工形成健康人格,拥有阳光心态,保持身心愉悦,养成正确的幸福观和价值观,对于增强教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形成加快学校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