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既彰显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又突出了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含义与关系所谓人文关怀,指的是人文精神的关怀或人道主义的关怀,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真心地关心一个人的生存和命运。

它的核心是关心人、尊重人。

心理疏导是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循循善诱、和风细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人们用阳光的心态面对社会。

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从关心人、理解人出发,充分考虑人的内在需求,努力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另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有利于分清问题的性质,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效性。

二、认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文关怀,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能够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达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

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人性化的原则,现代人最根本、最核心的需求是享受真正人的人性化的生活。

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就是要确立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的功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人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是否热心、真诚地帮助人,是检验是否做到人文关怀的试金石。

当前,我国社会还在发生深刻变革,人们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学习,尤其是生活和心理上要得到关怀和帮助。

据统计,中国13亿人口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患者……多达1600多万人,1.5亿青少年情绪和压力困扰的就有3000万人。

而来自国际心理治疗大会的数字同样表明,中国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因此,我们应首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帮助人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然要讲道理,又要帮助人们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人与人关系上,要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一切。

要教育人们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人的工作,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当今的社会里,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以及强化对符合人性的生理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关注和保障。

关注人民群众的主体感受,关注每一个人自身成长与发展,关注人的理想、信念、情感。

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已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自已,实现愿望的机遇已显明地展现出来。

为此,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途径、注重人文关怀和疏导,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探讨问题,努力从教化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开辟一条以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心理疏导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修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要引导人们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已的情况确定志向和目标,从劳动、从付出、从自已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

引导人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在为祖国和民族的奋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设。

(一)注重人文关怀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看成是一种政治宣传手段,认为它的职能是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以更好地服务于大局的需要。

片面的以为只要大局发展了,每个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而对人的个体需求和心理感受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只是一味的强调个人要服从组织、效力组织、贡献组织,强调组织的主导地位和单方作用。

所以一旦个体与整体在价值取向上出现矛盾,就简单地提倡以牺牲个体价值为代价去迎合整体需要。

这种缺乏人情味与亲和力的干部队伍管理方式,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精神动力和人文关怀作用难以发挥。

通过加强人文关怀,使广大干部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组织的关怀,让他们确实享受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优秀成果,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其一,发扬民主,充分保证干部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权利。

个人要依靠组织,组织离不开个人,如果没有个体能力的有效提升和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就不可能形成强健的组织机体。

要运用民主的手段和方法,让干部职工当家作主,赋予他们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管理权。

既强调干部职工在事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他们在促进事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可以通过组织民主生活会、设立信箱、领导职工民主对话等形式,实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让广大干部职工对组织放心、明白、支持和参与。

要不断畅通沟通渠道,倾听民声民意,以干部职工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为导向,指导工作决策。

切实做到真正相信群众,尊重群众,营造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工作氛围。

其二,突出个性,切实提供干部职工个体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人文关怀就是要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能力差异,尊重人的创造和权利。

给干部职工提供一切可能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可以通过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和先进工作者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基层干部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通过个性特长展示活动,给干部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和个人特长的舞台,不断维护个人的荣誉感、成就感和满足感。

其三,亲情管理,增强干部职工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亲情化管理,增强干部队伍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最充分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民心思上、民心思进,是人文关怀在职工个体身上的直接体现。

所谓亲情化管理,就是要在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上下功夫。

还要把干部职工当亲人,从思想上、物质上、行动上贴近职工、爱护职工、关心职工。

特别是当干部职工家庭遇到困难,工作出现问题,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把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倾注到干部职工的身上,给予他们最直接、最深厚的关怀。

切实做好考核奖惩、福利保障、子女入托入学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干部职工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干部职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

多询问干部职工的家庭、工作、生活状况,经常深入家庭座谈了解,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要求。

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会对干部职工产生强有力的感召推动作用,从而增强他们投身于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四,贴近生活,给干部职工身心愉悦的活动空间和娱乐氛围。

工作、生活的环境对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非常大的影响。

为干部职工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明亮舒适的工作环境是促进干部职工工作动力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积极提供一个多姿多彩、欢庆喜气的活动氛围,是缓解工作压力,释放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

可以通过美化办公、住宅区域的环境,使干部职工轻轻松松地上班,高高兴兴地工作。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和工作系统的凝集力。

(二)心理疏导正成为一种管理诉求心理疏导是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通过心理疏导的沟通、引导、解压,增强干部职工的耐挫力、承受力、应变力,完善职工人格,优化个人心态,调节内在压力,真正使干部职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一是对心理疏导要有个正确定位。

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在干部队伍管理中的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该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

心理健康问题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外在表现不明显,所以我们往往容易忽视。

更有的干部职工对心理健康问题不理解,不接受,谈到心理健康问题,就好像已经有了心理健康疾患,往往对这个问题躲躲闪闪,不敢正面对待,甚至有抵触情绪。

因此,要想深入推进心理疏导,就要把它放到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位置,从人力、物力、精力上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摸清干部职工心理健康状况。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疏导,就要先掌握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和开展。

就要及时而且经常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健康状况。

然后对测评情况进行分析比对,综合研究,确定每名干部职工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教育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个人的自我调节,因此要加大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深入普及干部职工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通过邀请心理卫生专家教授进行辅导授课等方式,对广大干部进行心理辅导和科普知识讲座,及时进行有关方面的提醒;组织有切身体会的干部职工进行现身说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

四是提前进行心理干预,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注意把握干部职工的共性心理需求,区别个性心理特征,坚持提前介入、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用干部职工心理上容易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心理辅导,努力帮助干部职工自觉保持卫生、健康、平衡的心态。

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顾问,适时对干部职工进行专题辅导。

尤其在干部职工生病住院、家庭出现困难、工作出现差错、同事间有了分歧、有错误苗头以及岗位变动等关键时刻,提前介入,及时谈心,进行心理评估和辅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