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浅论麻黄的临床应用(一)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
关键词麻黄;麻黄碱;临床应用;
麻黄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干燥草质茎,其味辛微苦,性温,现代《中药学》教材,多认为麻黄“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及风水水肿等病证〔1〕。

但在临床实践中,麻黄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教科书所说,现总结如下。

1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理论认为“湿盛则泻”,麻黄宣肺利水,可利小便以实大便;散风发汗,使湿从表而散;麻黄味辛性升浮,升举清气,可防泄泻无度。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能显著抑制结肠分泌功能,松弛肠道平滑肌,抑制肠蠕动,延缓肠内容物的推进和排空,以达止泻目的。

笔者在临床中重用麻黄治疗多种慢性腹泻,见效快且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例如:王某,女,16岁,学生。

2004年4月21日就诊。

自述近两个月来,反复发生左下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日泻3次~5次,影响听课和学习。

泻下物为不消化的食物及稀糊状便,饮食减少。

曾服用补脾益气、温肾收涩等药物,疗效不显。

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大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灶,考虑为功能性腹泻。

辨证为肝郁脾虚,湿浊内生而致泄泻,治以燥湿止泻。

处方:生麻黄20g,秦皮12g,苦参12g,防风10g,白芍10g,香附10g。

水煎服,每日一剂,3剂后,大便成型,腹痛减轻,共进12剂,痛消泻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方重用麻黄,并配伍防风以祛风胜湿止泻,秦皮与苦参燥湿止泻,白芍、香附柔肝舒肝,以利于脾之运化。

麻黄辛散通阳且可利水,既能祛湿,又能促进水湿的运行,可用于治疗功能性腹泻、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湿邪偏盛的慢性腹泻。

2治疗小儿遗尿
遗尿常因肺气虚寒或脾气下陷、肾虚失固等导致膀胱失约而引发。

麻黄辛温,开宣肺气,宣上而制下,可使膀胱加强对津液的制约。

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麻黄所含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能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使睡眠深度减弱而易于觉醒,故可以用麻黄治疗小儿睡眠中遗尿者。

笔者以麻黄为主治疗小儿遗尿症也取得较好疗效。

如治某男10岁,遗尿1年余,白天欲尿时急迫难忍,常尿湿裤子,夜间手足心烫,每晚尿床1次~2次。

患者情绪抑郁寡欢,沉闷少言,学习成绩较差。

就诊时两颧发红,倦怠,舌红少苔。

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气化失司,不能约束水道。

治宜滋阴固摄。

药用麻黄15g,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各12g,黄柏、丹皮各10g。

服8剂而愈,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随访3月,未见复发。

本方中黄芪补益肺气,麻黄开宣肺气,两者相配增强肺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之功,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黄柏、丹皮清退虚火,诸药伍用,标本兼顾,使气通阳回,膀胱有制,遗尿乃愈。

同样,麻黄也可用治肺肾虚寒,膀胱失约之遗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