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P6)一、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就是思维得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得科学。

2.思维形式结构就是思维内容得存在方式、联系方式。

逻辑常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得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就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得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得具体内容。

如“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就是……”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得逻辑内容。

“S”、“P”就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就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得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

“P、Q”就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得具体命题,表达不同得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

3.对思维形式结构得代入,就是指用具体得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

如用具体得词项“杨树”与“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就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S”与“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所有杨树就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

又如用具体得命题“过度砍伐森林”与“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得思维形式结构中得逻辑变项“P”与“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得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

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如命题逻辑中得逻辑规律就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得逻辑。

规律就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与说明逻辑规律。

逻辑规律有特殊与一般之分。

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就是特殊得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得特殊范围。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就是一般得、基本得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

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5.逻辑矛盾,就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得思想内容。

如“有S不就是S”、“P并且非P”。

命题逻辑中得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得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

谓词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

模态逻辑中得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得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

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

狭义得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

广义得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就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得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得命题(如“这就是牛,并且这不就是牛”与“这就是马,并且这不就是马”)。

6.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就是正确得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得普遍、必然得性质与联系。

有特殊与一般之分。

特殊得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则,如定义、划分得规则,只在各自得特殊范围内起作用。

一般得、基本得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与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得基本性质与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得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得规范与约束作用,保证思维得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与论证性。

违反思维形式结构得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

7.逻辑学研究得核心问题,就是推理及其有效性得判定。

即回答什么样得推理就是正确得,什么样得推理就是错误得,如何判定。

有效得演绎推理得形式结构,同时也就是逻辑规律。

逻辑学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得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

8.语言、思维与逻辑这三者得关系,就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得关系。

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就是一个不可分割得统一体。

思维就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得理性方式反映世界得活动与过程,就是无声无息、瞧不见听不到得抽象心理活动,注定要与语言这种有声有息、瞧得见听得到得物质存在相结合。

语言就是思维得实现与载体,就是思维得存在方式与物质外壳。

思维得成果用语言记载与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与交际。

逻辑学自然要以语言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得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

9.语言得第一个构成要素就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得字库与标点符号。

第二个构成要素就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语言中就是否合式(成立)得标准。

第三个构成要素就是语义规则,即对合乎语法得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

10.自然语言就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得、表达日常思维得语言。

它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

人工语言就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得语言。

逻辑学运用得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

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得重要特征就是排除歧义。

形式语言就是高度抽象与严格定义得符号语言。

用形式语言构造逻辑得形式系统。

二、1.一切真知都就是来源于实践得。

5.一切交通事故都就是违章造成得。

都就是全称肯定命题,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所有S就是P2.一切鸟都就是卵生得,一切蝙蝠都不就是卵生得,所以—切蝙蝠都不就是鸟。

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就是偶数。

都就是直言三段论第二格得AEE式,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所有P就是M所有S不就是M所以,所有S不就是P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

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积极作用,我国得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

都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只有P,才Q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

9.如果溶液就是酸性得,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就是酸性得,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

都就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其公式就是: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1.如果两个思想得表达具有相同得思维形式结构,则(C.它们具有相同得逻辑常项)。

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C.不同得逻辑常项,相同得变项)。

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得有(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D.如果您有空,请立即回信。

C.要就是寒潮到来,气温就会下降。

D.理论一旦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都就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得逻辑形式就是:如果P,那么Q)。

4.指出下列命题中,哪些具有共同得逻辑形式(D.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L只有发烧,才患肺炎。

都就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共同得逻辑形式就是:只有P,才Q)。

第二章概念(P20)一、1.错误。

正确得应为:对象所具有得性质与对象间具有得关系,统称为对象得属性。

2.错误。

正确得应为:对象得本质属性,就是为该类对象共同具有并且仅仅为该类对象具有得属性。

3.正确。

4.错误。

空概念得外延就是空类,并非没有外延。

5.错误。

同一个概念可以有不同得内涵,因而可以有不同得正确定义。

6.错误。

对正概念下定义不能使用否定句,但对负概念下定义可以使用否错误。

7.只有具有属种关系得概念外延之间,才存在内涵与外延得反变关系。

二、1.不正确。

定义过宽。

2.不正确。

定义过宽。

3.不正确。

“勇敢”与“勇敢得战土”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4.不正确。

“喜马拉雅山”与“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

三、1.C 2、ABC 3 、A 4 、B 5、B 6 、BC 7、B 8、B 9、BC 10 、A C四、1.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2.从内涵方面。

3.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4.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5.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6.分别从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

五、1.“美术作品”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2.“《孔乙己》”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3.“非司机”就是普遍概念、负概念。

4.“中国女子排球队”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5.“中国工人阶级”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

6.“国家检察机关”就是普遍概念、正概念。

六、1.集合意义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4.集合意义5.(1)集合意义(2)非集合意义(3)非集合意义6.非集合意义7.集合意义七、1.属种关系2.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3.交叉关系4.种属关系5.不相关不相容关系6.相关不相容:矛盾关系7.全同关系8.相关不相容:对立关系八、1.C DA B2.A B C3、BA D4、D BAC5.D A BC九、1. AB CD2.AB EC D3.A BC4.DA BC5. A CB6.A BC7. A CB8.DAC B9.A B C D十、1、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2、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3、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4、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5.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

6.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

十一、1.限制正确,概括错误。

因为“学生”不就是“知识分子”得种概念,例如,小学生不就是知识分子。

2.限制错误,概括正确。

因为“勇敢得人”就是实体概念,“勇敢”就是属性概念,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

3.限制正确,概括错误。

因为并非违法行为都就是犯罪行为,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

4.限制错误,概括正确。

因为“军队”与“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

5.限制与概括均错误。

6.限制与概括均正确。

十二、1.错误。

不具有属种关系。

2.“中国北方最大得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得城市”错误,因为中国北方最大得城市,并不一定就是中国最大得城市,二者不具有种属关系。

其余正确。

3.错误。

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4.“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得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

其余正确。

十三、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定义过窄。

3.错误。

定义不能使用比喻。

4.正确。

5.错误。

循环定义。

十四、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定义过窄。

3.错误。

定义过窄。

4.错误。

定义过宽。

十五、1.错误。

定义过宽。

2.错误。

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

3.错误。

定义过宽。

十六、1.就是。

2.就是。

3.不就是4.就是。

十七、1.不就是划分,就是分解。

2.就是划分。

3.就是划分。

4.不就是划分,就是分解。

十八、1.不都正确,有“子项相容”得错误。

例如,“长篇小说”“现代小说”两个子项相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