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18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2017.8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秦在其地设置的郡是() A.九原郡B.陇西郡C.辽东郡D.象郡【考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解析】本题考查基本史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进攻匈奴,占领了河套地区,公元前215年又渡过黄河,占领了大片土地,将之命名为九原郡,故A项正确;陇西郡在今天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故B项错误;辽东郡范围约在今日的辽宁省,故C项错误;象郡辖今越南中北部、广西西部,故D项错误。
【答案】A2.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刘余坏孔子宅,得《尚书》、《礼》、《论语》等儒家经典,这些经书因其文字与汉代文字不同而被称为古文经,汉代文字所写的被称为今文经。
“今文”是指() A.草书B.隶书C.金文D.楷书【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解析】由题意可知今文为汉代文字,草书是在唐代楷书出现后的艺术化字体,故A项错误;隶书是汉代的通行文字,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金文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通行文字,故C项错误;楷书是唐朝才形成的,故D项错误。
【答案】B3.汉武帝以下措施中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有()①“内外朝”制度②盐铁官营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统一文字与度量衡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考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析】“内外朝”制度是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组成中朝以削弱丞相等外朝的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故①错误;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以打击私商,抑制了地方大商人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②正确;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③正确;秦朝时便已统一文字与度量衡,非汉武帝所推行的措施,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4.公元751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在中亚怛罗斯发生战争,唐军战败被俘虏2万余人,其中包括一些手工工匠。
学者季羡林称这一次战争是“中阿之间第一次技术转移”,该技术可能是() A.指南针B.造纸术C.活字印别术D.火药【答案】B5.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
家有绫机五百张。
远年老,惑不从戎,即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
”它不能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唐代()A.私营纺织作坊兴起B.工商业经营获利巨大C.官员从事商业经营D.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纺织业;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唐代的商业经济【解析】由材料“家有绫机五百张”可知何明远建立了私营作坊,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赀财巨万。
家有绫机五百张”及“家贫破,及如故,即复盛”可知,何明远从事商业与手工业经营获利巨大,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
每于驿边起居店停商”可知何明远本为官员,也从事商业经营,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唐朝时小农经济依然是主体经济,纺织业不可能占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6.诗歌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下列诗句,与宋代商业经济有关的是()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宋代商业发展【解析】“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词,故A项错误;“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词,故B项错误;“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是唐代诗人王建的诗词,故C项错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是宋代陆游的诗词,也反映了宋朝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7.下列文字是对古代中国某一政治机构的描述:“……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
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
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
”该机构出现于()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考点】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元朝宣政院【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机构专为管理吐蕃事务,宋代时吐蕃地区还没有归顺中央,因而不可能有主专管吐蕃事务的机构,故A项错误;联系史实可知元朝时吐蕃地区纳入到政权统治范围内,且元朝设置宣政院专管吐蕃事务,故B项正确;明朝取消宣政院,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朵甘(昌都)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阿里)军民元帅府,并通过建立僧俗官员封授制度以加强对西藏军、政、教等事务的管理,故C项错误;清朝则派出驻藏大臣总揽西藏事务,同时赐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名号并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来管理西藏地区,故D项错误。
【答案】B8.“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
”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观点是() A.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B.发明本心C.致良知D.知行合一【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解析】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仁”属于“二程”的思想,故A项错误;王阳明“发明本心”是指通过自我反省发现内心中的良知,材料对此无体现,故B项错误;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材料中“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体现了这一内容,故C项正确;“知行合一”是指人的行动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材料对此无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9.“……中国方面正确判断日军进攻方向,采取了相应部署,准备在平汉路武胜关、广水段先发制敌,袭扰日军后方,威肋武汉,……此计划虽好,但未能实现。
……在南线,第33集团军截击日军的部署也是对的,但兵力不厚,通信联络失密,损失较大。
”上述文字描述的战役是()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枣宜会战【考点】抗日战争——枣宜会战【解析】太原会战主要在山西省进行,与材料中“平汉路,威胁武汉”无关,故A项错误;徐州会战主要在江苏省徐州进行,与材料中“平汉路,威胁武汉”无关,故B项错误;由材料“袭扰日军后方,威肋武汉”可知此战役发生时武汉已为日军占领,而日军占领武汉是在武汉会战中,由此判断此战役发生于武汉会战后,故C项错误;枣宜会战发生于湖北省,符合材料中“袭扰日军后方,威肋武汉”等信息,故D项正确。
【答案】D10.“……(一)联络北方国民军,使其退守西北,保留其固有实力;(二)联络苏俄以增进革命之势力;(三)派员联络川、黔以牵制滇、鄂两军:(四)联合湘赣,作固守同盟之势,约其共出兵之期限,以牵制吴军之南下……。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北伐战争【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解析】南昌起义是中共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这与材料中“联络北方国民军……联络苏俄”等信息无关,故A项错误;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长沙发动的起义,这与材料中联络北方国民军,联络苏俄”等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红军长征是中共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情况下,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这与材料中“联络北方国民军……联络苏俄”等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联络北方国民军,联络苏俄”可知该事件中成立了国民军,有苏俄的支持,又根据“牵制滇、鄂两军……牵制吴军之南下”可知该事件属于大范围的作战,由此判断为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
【答案】D11.近代有学者认为:“盖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今犹有敢播专制之余肠起君主之笼火者,不问其为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一律认为国家之判逆、国民之公敌,而诛其人,火其书,珍灭其丑类……而后再选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中华维新之运命姑有成功之望也。
”这一言论意在()A.利用进化论推动维新变法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C.批判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D.提倡平易通俗新鲜的新文学【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由材料“筹安之徒与复辟之辈”可知该学者言论发表于袁世凯复辟帝制期间,A项应为维新变法时期,故A项错误;B项为辛亥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C项符合材料中时间,也符合材料信息“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故C项正确;D项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符合材料中时间,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C12.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传统的城市,是公认的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下列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有()①中共一大的召开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③《中美联合公报》签订④《新青年》杂志创办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一大”;外交关系的突破——中美关系正常化【解析】1921年中共一大于上海召开,故①正确;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立,故②错误;1972年上海《中美联合公报》签订,故③正确;1915年《新青年》杂志于上海创办,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13.近代中国,列任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一系列特权。
下列选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
②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③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④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④②①③【考点】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解析】①“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1843年《虎门条约》中列强获取的“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②“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③“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是1901年《辛丑条约》中的内容;④“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是1895年《马关条约》中的内容,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14.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依宪治国”的理念,并决定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下列有关新中国宪政史实的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1954年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C.1982年宪法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D.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成为治国方略【答案】A15.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