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D.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2.东汉末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要求即使是“不仁不孝之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各级官吏就要向上举荐,不得遗漏,可推知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的背景是( )A.察举制度已彻底废除B.曹操集团反对以德取人C.九品中正制僵化保守D.传统观念制约人才选拔3.梁武帝时期建立国学五馆,国学馆学生通过“明经”考试择优入仕。
不久根据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确立的“举明经”逐渐取代了“举孝廉”。
材料表明该时期( )A.开创了考试选拔官员的新方式B.士族特权受到一定限制C.儒家受到佛道思想的巨大冲击D.汉代的察举制得以恢复4.朱元璋指出: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
汉晋以来,莫不皆然。
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
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
这反映了“封建”( ) A.强化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有利于实现明朝政权的长治久安C.成为明朝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D.成为明朝“家天下”的重要措施5.唐代法律规定,土地买卖的行为必须得到家(族)长认可,同时直系亲属与邻居享有优先购买权,业主不得私自买卖。
这些规定体现了,唐代( )A.土地私有制受到严重冲击B.经济立法比较完善C.政府对自耕农经济的保护D.世族门阀把控经济6.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
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7.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
据此可知当时( )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8.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
这一现象表明(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9.根据《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的其他相关规定,侵占罪是指未经被窃人同意而持有物品的人非法使用或非法侵吞该物品的行为,其中非法使用是指窃用,非法侵吞是指侵吞。
这一规定旨在( )A.规范城邦公民个人行为B.协调公民经济纠纷C.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D.明确侵占罪的主体10.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要求追求个人的充分发展。
他们崇尚“全才”,不仅重思辩和理论,还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
这()A. 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入手工工场阶段 B. 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禁欲主义C. 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 源于苏格拉底对他们的影响11.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
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6万公斤。
这种现象(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12.据统计,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为2930万,城市化水平为3%;185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至8080万,城市化水平上升至6.4%。
这反映出当时( )A.新兴政体全球扩展B.工业革命不断发展C.电气革命成效斐然D.民众生活极大改善13.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
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
美国的关税改革( )A.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B.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D.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14.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自动失去了议员资格。
这一规定( )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体现了权力分立制衡原则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15.列宁主张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自下面上的,由全国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但由于苏维埃支持临时政府,而群众又信任苏维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号召立即推翻临时政府,那是错误的。
基于这种分析,列宁提出( )A.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C.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D.立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6.《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 )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昧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17.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发的现存政权的动摇、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对经济平衡的破坏,等等。
”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8.吴满有是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劳动致富的典型,成为新富农。
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开展吴满有运动》,指出“吴满有的一生,他的肯劳动,有办法,各方面起模范作用,是我们今天发展生产运动中最好的榜样”。
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 A.扭转了所面临的抗战不利形势B.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革命任务C.积极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D.满足了敌后根据地农民的土地要求19.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20.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
甲午战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
这种现象表明( )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仅川沙一县就出现过好几个操工商之业“诸生”,例如国学生黄斌替上海招商局制订章程,监生朱纯祖中年创设米行,监生姚光第感于地方贫瘠设立机器轧棉厂。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旧式商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B.旧式士人价值取向走向多元化C.旧式工商业向近代商业转化D.传统社会秩序已发生根本变化22.下图中漫画题为《新欢》,系丁聪绘于1946年5月。
对该漫画主旨描述完整的是( )A.讽刺蒋介石反动政府投降卖国政策B.谴责畸形消费观念致使工商业受挫C.抨击官僚资本趁机恶性膨胀D.揭示美国欲独占中国的野心23.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 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 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
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
这说明抗战( )A.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B.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C.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D.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24.美国二战后的战略,是以中国为最重要的盟友,共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东山再起,到了1948年底,转为扶植日本对付革命以后的中国。
这一转变( )A.促进了多极世界到来B.增强了美国亚太影响C.体现出殖民主义本性D.带有鲜明的冷战色彩25.1953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367.4亿元,其中纺织工业产值99.1亿元、食品工业产值80.9亿元。
这表明当时中国( )A.工业对农业依赖程度较高B.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斐然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D.经济发展完全契合现实需要26.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阐述合作社内容时认为,只有在集体利益中充分保障和体现农民的个人利益才能调动起农民加入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民主监督和管理,才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下列项中体现我党对这一思想重大发展的举措是( )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1949年9月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而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
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 ) A.继承性B.开放性C.包容性D.革命性28.1927年前后,俄罗斯联邦集体农庄与个体农庄每100俄亩(约109公顷)的装备对比如下表:这说明与个体农庄相比,俄罗斯联邦的集体农庄()A.顺应了所有制的改革要求B. 为工业化奠基了基础C. 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 基本完成农业机械化29.有西方学者把美、英两国1979—1982 年的经济转变称为“从社会主义者向资本主义者的转变”。
对其经济举措表述正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支出B提高企业所得税率C削减社会福利开支D扩张货币刺激通胀30.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③阶段发展的外部原因是( )A.北约组织建立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二.综合题(共3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阶段。
明中后期以至清前期,封建农耕文明在唐宋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明显出现了工业文明萌动的迹象和近代化的趋向。
但这时已经远远不能和西方的巨大飞跃相比。
殆及降至周期性盛衰低谷的清中期,这种强弱对比的反差更为鲜明。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下)》材料二英国是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家,又是欧洲的一部分,它必须关注欧洲大陆战略格局对它产生的任何有利或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