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生产设计第一章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第四阶段:按区域/阶段/类型一体化 组织生产的造船模式
这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形成的造船模式,形成这 一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⑴ 超大型油船的舱内外涂装工程的日益增多及其 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涂装从舾装作业中分离,而形 成独特的涂装生产作业系统; ⑵ 系统工程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造船中应用 的扩大; ⑶ 70年代初期船舶的需求处于高速增长期,特别
⑴ 初步设计(合同设计)
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配合造船合同 签订前,为合同签订提供全船技术规格说明书、总 布置图、中剖面图、主要设备厂商表等;二是造船 合同签订后,按合同及其技术文件的要求,对全船 总体性能、结构、装置、系统等进行设计计算和必 要的试验,确定船舶的主要技术形态;三是为详细 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依据。
⑴ 船体建造按结构功能,舾装按使用功能/系统进
行船舶设计和组织生产; ⑵ 产品的作业任务分解与分解后的组合按船舶设 计的功能/系统,通过放样先船体后舾装,由各工种按 功能/系统分别在船台和舾装码头进行单件作业,直至 形成船体、舾装各完整的功能/系统。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第一阶段:铆接、整体建造
BSH(德国海事及水文管理局)、BAPT(德国邮政及
电信管理局)等的规定。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水域或港口
如船舶须进入美国水域或专属经济区,则应
符合美国海岸警卫队(USCG)的规则;须经巴拿马 运河的船舶,应符合巴拿马运河的规则;须在澳 大利亚装卸货的船舶应符合澳大利亚码头工人联
合会的有关规定等。
三、现代造船模式 1.造船模式的内涵 造船模式的内涵是指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 原则和方法,它既反映组织造船生产对产品作 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 组合方式。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2、造船模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按功能/系统组织生产的造船模式
这就是造铆接船年代的造船模式,其特点是: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47000吨灵便型散货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17.5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2. 大型化
⑵ 油轮:
① 通用型油轮:1万吨以下油轮; ② 灵便型油轮:1万—5万载重吨油轮;
③ 巴拿马型油轮:6万—8万载重吨油轮;
④ 阿芙拉型油轮(Aframax ):8万—12万载重吨,该型船舶 可以停靠大部分北美港口,并可获得最佳经济性,又被称为“运 费型船”或“美国油轮船”; ⑤ 苏伊士型油轮:(Suezmax ):12万—20万载重吨油轮; ⑥ 超级油轮,超过20万吨的油轮被称为超大型油轮(VLCC), 超过30万吨的油轮被称为超级巨型油轮(ULCC);
分解和组合可通过施工设计、放样加以规划和体现区域建造。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第二阶段:焊接、分段建造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第三阶段:按区域/阶段/类型组织生产的
造船模式
这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形成的造船模式 ⑴ 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是采取按船舶产品的 空间部位划分区域,分阶段、按类型的分解原则和组合 方式; ⑵ 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方式是通过船体、舾 装的生产设计加以规划和体现。 ⑶ 生产作业方式是船体按类型分道进行建造,舾装 按区域进行加工安装,并将完工的各个作业区域相互组 合以形成完整的船舶产品。
二、现代船舶设计模式
现代船舶设计将我国船舶设计阶段划分为初步设
计、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1、现代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
⑴ 区域设计原则
⑵ 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原则 ⑶ 设计、工艺、管理一体化的原则 ⑷ 壳舾涂一体化的原则 ⑸ 各设计阶段相互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2. 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
所谓现代造船模式,可理解为以统筹优 化理论为指导,应用成组技术原理,以中间 产品为导向,按区域组织生产,壳、舾、涂
作业在空间上分道,时间上有序,实现设计、
生产、管理一体化,均衡、连续地总装造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 成组技术、统筹优化理论是现代造船模式的理论基础; 2.建立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生产作业体系,是现代造船模式的主要 标志。 3.中间产品导向型的生产作业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以中间产品的任 务包形式体现的。 4.产品作业分解必须通过生产设计加以规划。按区域分类成组,建 立区域造船的生产组织形式是形成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二、船舶建造方式的演变
所谓建造方式,通俗地说就是船舶建造的 工艺流程,从19世纪后期铆接技术应用于造船 起,经历了整体造船法、分段造船法,区域舾 装法、壳舾涂一体化区域造船法等。近所来韩 国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平地造船法和浮船坞造 船法均是壳舾涂一体化区域造船法的具体体现。
设计部门按系统进行施工设 计、生产和管理部门分别进行 设计方式 工艺设计、计划准备;设计、 工艺、管理三者分离 按工艺路线以工艺项目分专 生产方式 业工种组织生产,先船体,后 舾装 按专业分系统管理,管理方 管理方式 式属调度型 船厂性质 全能型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三、现代造船模式的定义
以上两个阶段是解决“造什么样的船”的问 题。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2. 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
⑶ 生产设计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超级油轮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2. 大型化
⑶ 集装箱船:
自第一代集装箱船建成以来的近30年间,集装箱船 的发展方向经历了第三代(3000TEU左右)、第四代 (4000TEU级的巴拿马型和超巴拿马型)和第五代 (5000TEU左右的超巴拿马型)以及第六代(8000TEU
公约(SOLAS)、73/78防污公约(MARPOL73/78)等; 对于油船须符合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OCIMF)规 则;对液化气体船须符合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
构造与设备规则(IGC)等。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挂旗国法规
船舶设计须符合船舶登记国(即船旗国)的规
定,如挂德国旗应符合德国 SBG(德国海员工伤事 故保险联合会-德国海员同业工会,有关规则有船 舶安全规则、事故预防规则、蒸汽锅炉规则等)、
是对超大型船舶的需求。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这一模式特点是: ⑴ 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和组合,除按区域/阶段/类型 分解和组合方式外,更体现船体、舾装、涂装三大作业系
统的相互结合;
⑵ 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与组合,是通过船体、舾装、 涂装的生产设计加以规划和体现;
⑶ 船舶设计、造船生产与生产管理相互结合,并通过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2. 船舶设计阶段的划分
⑵ 详细设计
① 设计依据
详细设计的依据是初步设计、船级社规范、 国际公约及规则、挂旗国法规、船舶营运中所 涉及的水域或港口的有关规定、设备厂商规定 或推荐的系统设计要求等。
第二节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
规范、规则
对于国际航行的船舶须符合国际海上人命安全
3. 复杂化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1. 专业化
散 散 干 运 输 船 货 船 滚 冷 客 船 原 油 船 装 藏 船 船 货 船 矿 货 砂 船 船 集 装 箱 船 运木散货船
成 品 油 船 液 货 船 化 学 品 船 LNG船 LPG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我国建造的16500 m3半冷半压式LPG船
生产设计融为一体。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第四阶段:两个一体化造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3、造船模式的分类
⑴ 系统导向型造船模式,称为传统造船模式
这是指上述四种模式的前两种,尽管这两种模式有较大的差异,主 要表现在船体进行分段(阶段)建造,舾装有了预舾装,但从组织生产 的总体来看,船体也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系统,因而仍是系统导向性的 造船模式。
左右)集装箱船。目前10000箱级的集装箱船也已经建
造并投入使用,13000箱级的也在建造中,国外已经开 始研发更大的16000箱和18000箱集装箱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8000箱级集装箱船
8000箱级集装箱船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3.复杂化
从船舶建造的角度来说是复杂化,但从船舶的航行 来说,就是其自动化程度有了极大提高。例如卫星定位 和导航(GPS)、综合导航系统、数字通信、无人机舱、 船舶自动控制系统、完整的废油处理系统、船舶管理系 统等。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薄膜型LNG 薄膜型与球罐型LNG船
球罐型LNG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2. 大型化
⑴ 散货船:
① 大湖型:2.7万吨~3.4万吨, 此船型要通过圣劳伦斯航 道,不但船宽受到很大限制,而且进入五大湖吃水不大于7.92m 时要获得大的载重量,部分船东提出载重量要大于2万吨, 因此 该船型船长较长,L/B(长宽比)很大; ②灵便型:4万吨~4.8万吨,其结构吃水达到1.7m~12.0m; ③ 6.4万吨~7.5万吨的巴拿马型散货船,标准的巴拿马型散 货船吃水12.5米,最大船宽为32.26米,通常仅能获得6 万余吨载 重量,在船长、船宽不变的条件下,将船舶吃水增加到13.7m ~ 14.0m,载重量增加到7.5万吨; ④ 13万吨~17万吨的好望角型(CAPE SIZE) 散货船它是在 苏伊士运河通航受阻时,为适应长航程、大载量的需求,由绕好 望角航行的散货船发展而来的; ⑤ 2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散货船,主要装运矿砂;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整体造船法
第一节 现代船舶与现代造船模式
区域舾装法(分段预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