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沿海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沿海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随海拔高
度变化而 发生有规 律更替
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低、
量状况 海拔 及其组 较高 合的垂 的山 直变化 地
(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随海拔的变化,水热 状况差异很大。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几点规律的判断和应用
(1)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垂直地带性从 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水 平 由赤道 地 到两极 图示
延伸 更替
方向 方向
成因 太阳辐射随纬度 变化,导致热量
分布
低纬
度和 高纬 度地 区
东西 南北 由赤道向两极递
域 的地域
分 异 分异
方向 方向 减,即以热量为
基础,水分条件 也有重要影响
世界气候类型
陆地自然带
极地高
11
副极地低
10 9
12
②大陆西岸:
③大陆内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大陆中部:亚热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带 南北两侧:热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带
1.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冰原带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自然带 B.热带草原带以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最广 C.温带森林带在南半球分布很广
(
C
)
D.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常绿硬叶林带分布
4.下列现象中主要由水分差异引起的地域分 异是( ) A.从山麓到山顶,陆地环境有规律地变化 B.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 C.喜马拉雅山南坡森林带的分布,海拔高于 北坡 D.南方冬季温和,北方冬季寒冷
B
(三)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分异 规律
图示
延伸 方向
更替 方向
成因
分布
水分条 纬度 垂直 地域 分异
(1)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A
(二)经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图示 延伸 更替
方向
方向
成因
分布
水
平 从沿海 地 向内陆 域 的地域 分 分异
沿平行 于海岸
垂直 受海洋水汽影
于海 响的程度不同, 中纬 岸线 从沿海向内陆, 度大 (东 干湿度差异很 西) 大,即主要以 陆地 区
(一)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太阳辐射 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 热量 。 3.分布 (1)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
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 向更替的地带 南北 (2)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 针叶林带 、热带雨林带
(3)中纬度地区 ①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A
)
看基带定热量带,再定纬度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原因: 海陆 分布。 2.分异基础: 水分 。 3.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依次为 森林 带、 草原 带、 荒漠 带。
3、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2012年奥 运会主办权由伦敦获得。伦敦和北京相同 之处是 ( )
B
①气候类型相同 ②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都 很大 ③土壤类型相同 ④ 自然带相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温带季风 气候
地中海气候
5
副热带
4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赤道低
3 2 1
8 7 6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 ↓ 热量带:赤道 两极 两极
↓
植被:赤道 ↓ 土壤:赤道 两极 两极
(2)山麓自然带(基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判读热量带及所 处的大致纬度
(3)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越高越简单 山体的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越低越简单 与山顶、山麓之间的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小则简单 (4)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有: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低,自然带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 ——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降水多,雪 线海拔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判读山体的 纬度与坡向 判读纬度的高低、 山体的海拔及相 对高度
方法突破 图解纬度、坡向与雪线高度的关系
强调:雪线高度代表积雪范围,一般情况雪线高积雪范 围小,说明气温高降水少;雪线低积雪范围大,说明气 温低降水多。
针对训练3 (2011年白云中学月考)读甲、乙、丙三 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 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南极大陆跨经度360°且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属极 地冰原带;温带森林带包括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 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 林带四个森林自然带,其中亚寒带针叶林面积最广, 分布在北半球,所以温带森林带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2.(2010· 绍兴调研)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李玉婷
课标要求: 熟练记忆全球自然带分布图,正确解释某一区域水平、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考向:
利用示意图或区域图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
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 规模 有大有小。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 温度带 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1)成因: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 水热组合不同,形 成不同的 气候类型 ,又形成与之相对应的 类型。 (2)特点:具有一定 宽度 、呈 带状 分布。 植被类型 和土壤
线(南北)
方向延 伸
异
方向 水分为基础
森林——草原——荒漠
(沿海向内陆)
图形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森林带
森林带
自然带由沿海向内地的更替
自然带
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
↓
降水量:沿海 ↓ 植被:沿海 ↓ 土壤:沿海 内陆 内陆 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