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景观 差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 山顶 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
山地的垂直 地域分异 基础:以 水热状况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的山地, 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垂直地带性
冰川带
寒带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落叶阔叶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第二课时
漫 游
假如你是旅游爱好者:1、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 2、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 3、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沿途所看到的自然景观 是否相同,为什么?
高山苔原
海 拔
2100米海拔
灌木林 1800米海拔
针叶林
1100米海拔
针阔叶混交林
500米海拔 长 白 山
落叶阔叶林
山麓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
有什么规律?
一、概念: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 延伸 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上或南北方向 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 更替 确定的方向上(如南北方向上或东西方 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的更 替现象就是地域分异规律。
二、原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海拔
热量 不同 水分
1、影响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两极表现较为明显 B、以热量为基础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各自然带南北更替
A
C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 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 A.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地 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从赤道到两 极的地域分异 基础:以
热量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 高 纬度和 低 纬度表现更明显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二)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距海 远近 不同
灌木林 1800米海拔 1、自然带随海拔高度 的增加如何变化? 针叶林 1100米海拔 2、这种变化是由什 么因素决定的? 针阔叶混交林 3、这种地域分异在 500米海拔 长 白 哪些高山上表现明显?
山
落叶阔叶林
山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三)垂直分异规律
海 高度 不同
水热 差异 (基本因素) 沿等高线延伸 垂直更替
冰
原
带
苔 ( 以陆 北地 半 球自 为然 例带 )
原
带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温 带
北极圈
温带 荒漠 草 原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北回归线 赤道
热 带 雨 林 带
地 理 环 境 的 域 分 异
地域分异
概念: 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 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 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 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 替的规律 纬度地带性:以 热量 为基础
分异规律 经度地带性:以 水分 为基础 垂直地带性:以 水热状况 为基础 非地带性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
基带
高山苔原
海 拔
2100米海拔
灌木林 1800米海拔
针叶林
1100米海拔
针阔叶混交林
500米海拔 长 白 山
落叶阔叶林
山麓
(四)非地带性规律
1、南半球缺失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因为相应纬度无陆地) 2、东非高原地处赤道附近,是热带草原 带,而不是热带雨林带 (因为地势高) 3、沙漠中有绿洲 (因为地下水丰富)
C
4、下列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A、昆仑山 B、乞力马扎罗山 C、天山 D、富士山
5、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植被为标志) 自然带不同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纬度 不同
热量 差异
(基本因素)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景观 差异
苔原景观
热带雨林景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纬度 变化的方 向有规律更替
水分 差异 (基本因素)
景观 差异
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
西北内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东北大兴安岭原始森林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规律:各自然带沿着 经度
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从沿海向 内陆的地 域分异 基础:以
水分 的变化为基础
表现:在 中 纬度大陆 表现更典型
这种分异规律称为经度地带性
高山苔原
海 拔
2100米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