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学第一章1、卫生事业的性质: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具有公益性(2)政府要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2、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第二章1、管理学的概念:管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活动,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以期待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控制(4)激励(5)领导第三章1、定性研究的概念定性研究是探究性研究的一种主要方法,它依赖于研究者个人的直觉和哲学的思辨思想,然后根据主观经验判断,相应的提出一些看法,最终用演绎的方法对自己的设想进行验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强调一种对整体的宏观把握与哲学思辨的观念。
2、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访谈法(3)专题小组讨论(4)选题小组讨论(5)文献分析(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6)德尔菲法3、SWOT分析法:(1)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主要内部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等。
(2)用途运用SWOT分析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WOT分析法主要用于对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主体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力量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4、定量研究的概念定量研究是运用概率论以及统计学原理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5、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1)投入—产出分析预测法(2)关键路径/临床路径(3)卫生事业管理的督导与评估第四章1、卫生组织体系的概念卫生组织体系是狭义的健康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组织等,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等2、卫生组织体系的构成:(1)卫生行政组织(2)卫生服务组织(3)第三方组织按城乡分:(1)在城市,卫生组织体系指的是城市卫生服务网络(2)在农村,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3、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1)卫生部(2)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3)地区、省辖市、自治州、盟卫生局(4)县、县级市、区、旗卫生局4、我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特点:(1)卫生服务层级为社区卫生机构和综合性卫生机构两个层级(2)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被称之为“六位一体即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及计划生育督导我国乡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特点:(1)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县及县以下卫生组织机构构成,形成“三级卫生保健网,即县医院、卫生防疫站、幼健院等单位是中心、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组卫生室(所)为基础的三级结构,服务面覆盖占中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
(2)县级卫生机构承担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基层转诊、急救以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及业务职责、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等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村卫生室承担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预防、保健任务,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
第五章1、健康保障制度的概念健康保障制度是指将预防保健、疾病诊治、护理康复、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作为保障服务的内容,形成了健康保障制度。
2、健康保障制度的基本模式:1、国家卫生保健制度模式:特点:保险基金主要由国家财政提供,由政府进行计划性配置,费用增长相对缓慢,覆盖面广,有较好的普通性和公平性,有利于保障全体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主要为国家所有。
为大多数公民提供免费的综合的医疗服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渠道单一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市场起不到调节作用,医疗服务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医疗需要,同时由于就医无需支付医疗费用,消费者缺乏费用意识,容易导致对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从而浪费有限的卫生资源。
2社会保障模式(1)特点: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
保险基金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共同负担,强调个人责任;参保者享受健康保险的权利与缴费义务相联系,实行社会统筹。
互助共济:健康保险一般由中介组织实施,实行”现收现付”,政府对其是宏观监督和社会管理,注重政府的作用,强调全面的覆盖和平等的享有;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收入的横向转移,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同时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体现效率原则;筹资渠道法制化、多元化;基金有稳定来源,政府负担相对较轻(2)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实行第三方付费,医患双方缺乏费用意识,容易出现供需双方的道德风险,医疗费用难以有效控制;医疗保险费用负担的代际转移问题突出,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较高的国家或地区,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3、商业保险模式:(1)特点:完全的市场化,不同险种由市场不同需求产生,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是一种默契关系,各自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民自愿投保,共同负担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政府负担较轻。
经营保险者主要以营利为目的,适应层次的不同需求,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成本,促进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营利性的医院在医疗院系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医院基本实行管与办的分离。
⑵存在主要问题:不公平现象严重,不同收入群体享有的保障程度差别较大,出于盈利的动机,大量资源投入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满足医疗高消费,导致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
4、储蓄医疗保险模式:⑴特点:具有强制,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工作的人都必须依法参加保健储蓄,只建立个人储蓄账户,储蓄医疗保险,强调个人责任,个人通过纵向积累解决患病就医时所需费用,账户存款不足以支付费用时自费补差或以为来储蓄偿还,对于费用的约束性较强,较好的解决了医疗费用负担的代际转移问题,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政府负担较轻。
⑵存在主要问题:公平程度差,社会互助共济,共同分担风险的实现程度较低。
3、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为了保障健康所需要的的基金筹集、补偿内容和分担方式的规程并将医疗保险基金用于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制度。
4、基本的医疗保健制度:①公费医疗制度②劳保医疗制度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六章卫生政策分析1、卫生政策的概念卫生政策:政府为了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并实施的用以规范政府公民和医院等社会组织的目标、行为指南、策略与措施的总和。
2、制定政策的方式:①理性决策方式②经验决策方式③混合决策方式。
第七章卫生服务规划工作1、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概念卫生服务规划工作是一个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规划者评价特定地理区域内或特定人群的健康需要确定如何通过分配现在或预期可控资源,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去满足这些健康需要。
2、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原则:①协调发展的理念②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系统的理念④目标和过程的理念(加上适当的解释)。
3、卫生服务规划工作的过程:⑴规划模型:制定一个通用的规划的过程中的框架,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内部因素,一个是外部因素,两种因素决定卫生系统或卫生组织的当前状态⑵规划步骤:①背景分析:目的是综合性概括过去个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为确定今后工作的重点提供背景资料。
②拟定目标③修正目标④制定战略⑤实施战略⑥监测评估。
4、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所谓区域卫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诸多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划的的卫生结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注:卫生区域规划周期为5年,最终目标:是区域内所有人群都能得到他们该得到的健康需求,同时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八章卫生服务营销1、卫生服务营销的概念对于卫生服务领域来说,卫生服务营销指卫生服务人员和服务组织通过创造、同服务对象交换有价值的卫生服务产品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和欲望,同时满足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和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和管理过程。
2、卫生服务产品的特征:1:服务的基本特征:无形性、服务与消费同时性、不可、差异性。
2、卫生服务的特征:专业性和技术性、垄断性、高质量性和无差异性、供给者的主导性。
3、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概念在公共卫生领域,社会营销是一种运用商业营销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的解决方案,这里包括了推广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及推广可以提高目标人群生活质量的行为改变。
4、卫生服务社会营销的特征1产品特征:卫生服务社会营销产品是指希望目标群体接受进而采纳的观念和行为,难以被目标群体直接感受到。
2、营销方面的特征:目标是应对社会问题,提高公共福利。
3、消费者需求方面的特征: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处理负面需求。
4、竞争方面的特征:竞争多样化,比较严重的竞争来源是营销不健康,不符合社会利益的产品营销。
5、营销主体方面的特点:主体涵盖政府及其代理机构,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
6、社会营销难度高于商业营销。
(注意和商业营销区别)第九章卫生服务质量管理1、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顾客至上、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系统思维、预防为主、强化控制、持续改进、以事实为依据。
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做到“三全一多”即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实施质量管理。
4、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1、基本实施步骤:一个封闭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
2、关键是“三个面向”面向顾客、面向员工、面向过程。
3、全面质量与其他管理职能相配合,协同作用的有机整体。
包括经营管理、团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环境管理、控制管理。
(注P172图9-3)。
5、卫生服务质量管理模式:服务过程导向的管理模式、客户需求的管理模式、供求互动的管理模式、整体质量管理模式。
第十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产的质量衡量的5个指标:健康、经验、知识、技能、忠诚。
人力资产质量=忠诚×健康×经验×(知识+技能)。
2、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人力资源根据其管理环节结合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可以分为职务体系设计,岗位设置,服务分析、人员规划,人员获取甄选及聘任,激励、绩效管理、酬薪组合与福利安排,人员培训与开发及组织学习,人事关系与争议处理及生涯管理与接任者计划等9个具体环节。
核心是:获取、激励、绩效管理与开发,基础是:职务体系设计,岗位设置与服务分析。
3、职务体系的设计和岗位的设置:横向分工(解决是业务流程中的分工问题),纵向分析。
4、激励理论:1、公平理论:强调人们对分配的公平感会影响人们的满意程度进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