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等有机化学第五章 芳香性化合物的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第五章 芳香性化合物的反应
在同芳香体系中,外加原子的存在将破坏 离域π体系的物理连续性却不破坏离域 体 系。同芳香化合物显示所有的芳香性,如 额外的稳定性和维持环流的本领。 如环辛四烯溶于浓硫酸发生质子化,生成 同芳香性正离子(homotropylium ion):
Hb
- 0.3 ppm
Ha
3 H+ 4 5 6
2 1
5.1 ppm
通过苯炔历程的亲核取代反应实例:
CH3 X OH
_
CH3 H2O OH
CH3 OH +
CH3
HX
OH
X (Cl, Br, F) NaNH2
N H
N
(二) 反应活性
1. 被作用物结构的影响
NO2 F F F F F NH3 F F NH2 NO2 F + F F F F F NO2 NH2
在C6F5X中X为H,Me,CF3,Cl,Br,I, SMe和NMe2主要为对位定位作用,而NH2 和O-主要为间位定位作用。
双键: 0.134 nm 单键: 0.154 nm
ii) 五员环
N H
O
S
共振能: 21
16
29
千卡/摩尔
象这种含有杂原子的芳香化合物称为杂芳香 化合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利用芳香π 体系 中的杂原子的未共享电子对;一类不利用此 未共享电子对。
富烯
有偶极矩,有芳香性的 非芳香化合物
R
R‘
R
R‘
iii) 七员环和八员环
按SNAr历程进行的芳香亲核取代反应能被吸 电子的基团所加速,特别是这些基团位于离 去基团的邻位和对位时,供电子基团使反应 减慢,正好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相反。 苯炔中间体的反应,两个因素影响进入原子 团的位置: 第一个因素为形成苯炔的方向。当已有原子 团和离去原子团相互处于邻位或对位时,则 此时无选择问题:
2.Hü ckel 4n+2规则
Hü ckel从简单分子轨道理论研究 入手,提出含有4n+2个π电子的 平面共轭单环化合物应具芳香性, 这就是Hü ckel规则。
3.芳香化合物的类型
(1) 含有六个π电子体系的芳香化合物 i) 六员环
N
O
1 2
C1 C2 C3
3
C2
0.136 nm 0.1415 nm
4. 一个以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当两个原子团的定位效应相互矛盾时,则预 言反应产物有一定困难,仍有如下一些规则 可循: (1) 如果两个原子团的定位效应强弱不同时, 则定位效应强的原子团起主导作用。基团定 位效应的大小顺序为: NH2 , OH , NR2 , O->OR , OCOR , NHCOR > R,Ar >卤素> 间位定位基
3.邻对位定位基
(1) 表现-I及+C效应的基团 (a) +C效应>-I 效应的基团:这类基团包括OR,-OH,-NR2
H COOH
K = 6.27 x 10-5
CH3O
COOH
K =3.88 x 10-5
HO
COOH
K = 2.95 x 10-5
H2N
COOH
K = 1.2 x 10-5
(b) –I>+C 效应的基团,典型例子 为 -F,-Cl,-Br,-I等
H COOH
K = 6.27 x 10-5
F
COOH
K =7.22 x 10-5
Cl
COOH
K = 10.55 x 10-5
Br
COOH
K = 10.7 x 10-5
(2) 表现+C及+I效应的基团: 苯氧负离 子的氧带负电荷,它有供电子的 + I 效 应,同时其未共享电子对和苯环共轭, 电子云向苯环转移(+ C效应)。 (3) 表现+I效应的基团: 甲基、乙基、 异丙基和叔丁基等烷基,致活作用的顺 序 一 般 服 从 超 共 轭 效 应 。 即 CH3> CH3CH2> (CH3 )2 CH> (CH3)3C。
32% 6% 1% 硝化作用
19% 80%
( 2 ) 有例外:取代定位法则是一个经 验规律,当然有例外。 如:-CCl3从结构上看为饱和原子团,应 为邻对位基,实际上为间位定位基;而CH=CH2, -CH=CH-COOH原子团,为 不饱和原子团,应为间位定位基,但实 际上却为邻、对位定位基。
(3)反应条件的影响
吸电基团加速这类反应,改变离去原子团对 反应速度不会有大的影响。
X NO2 + NO2
H N O2N N NO2 + X
当X为Cl,Br,I,SOPh,SO2Ph或对硝基 苯氧基时,它们彼此间的速度差别大约仅为 五倍,表明C-X键的断裂不是反应速度决定 步骤,同时,增加X的电负性使被作用的碳原 子附近的电子云密度的降低,结果使亲核试 剂的进攻加速。例如在上述反应中当X=I时 相对反应速度为1,当X=F时,其相对反应速 度为3300。
3. 苯炔历程
取代反应发生在没有活化基团的芳基卤上, 反应通常需要很强的碱;进入的基团并不总 是占据离去基团空出的位置。
Cl
14
NH2 NH2K
14
14
NH2
+ 50% 50%
H + NH3 + NH2
NH2 H
其它证明:
(1) 苯 炔 中 间 体 已 被 实 验 检 出 , 如 碘 苯 与 NaNH2反应时,加入 1,3-环己二烯或呋喃, 可生成Diels-Alder加成产物。此外还有质谱 检出苯炔的报道。 (2) 如果芳基卤素的两个邻位有取代基,此 反应不能发生。 (3) 在苯炔历程中,卤苯用KNH2的液氨溶液 中进行反应,其活性为Br>I>Cl>>F,和 SNAr历程中的卤素活性顺序不一致。
H
(I)
(II)
H
H
(III)
H
在(II)中双键α 氢的活泼性是(III)中双 键α 氢的10倍。主要由于双同环辛二烯 负离子(I)为同芳香体系。
主要产物: 不绝对
CH3 CH3 COOH
59% 4% 37% 硝化作用 62% 磺化作用
第五章:芳香性和芳香化合物 的取代反应
在脂肪族碳原子上的取代反应主要为亲核取代 反应,而在芳香族主要为亲电取代反应,这是 由于芳香环上具有较高的电子云密度,进攻试 剂为正离子或偶极及诱导偶极的正的一端,而 离去的原子团不带成键电子对。 强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芳香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 也可以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在亲核取代反应中, 进攻试剂是负离子或具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 或基团,离去基团以弱碱负离子或分子的形式 离去,其实用价值不如亲电取代反应。
Ph Ph Ph Ph Ph
R R
Ph Ph Ph Ph Ph
Ph
Ph
6.3 D
稳定 R: Me, t-Bu
R R
ii) 含十个π 电子的体系
(1)[10]-轮烯
H H
(A)
(B)
(C)
A是全顺式,B是反,顺,顺,顺,顺式,C是反,顺, 反,顺,顺式都没有芳香性;在C中由于角张力 及环内两个氢的排斥力影响分子的稳定性,使 之不具芳香性;[10]-环共轭的不稳定性可归 于容易热环化为双环体系。
( 3 ) 环上取代基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与单分 子裂解时的反应速度相一致。 (4)第一步为可逆裂解反应,用标记化合物 Ar15N+≡N进行反应时,在回收的原料中,不 仅含有 Ar15N+≡N ,同时还含有 ArN+≡N15 表 明是分子间反应。后一化合物必定为氮从环 上裂解后再重新连接在环上而形成的。
Z X 必定形成 ; X Z Z 必定形成 Z
当间位存在原子团时,则苯炔可以两种不同方 式形成:
Z Z 或 X Z
酸性强的氢被消除。因酸性和Z的电子效应有 关,Z为吸引电子的基团有利于除去邻位氢, 而供电子的Z原子团则有利于除去对位氢。
一、 芳香性
1.芳香性的定义: 早期的定义是考虑动力学稳定性,取代反应比加成反 应更容易发生;后来的定义则依靠热力学的稳定性, 以共轭能的大小来量度;最近的定义提倡用光谱及磁 的标准,磁有向性在平面л电子体系中能受感应,并 可用质子磁共振光谱中位移到较低的场来鉴定或借反 磁性的灵敏度上升的测定。 另一种物理标准是整个芳香体系具有相同键长和共平 面的特性。
1 6 2 3 4 违反规则(1)
Cl
Cl Cl
Cl
Cl Cl Cl
5
(I) (主要)
(II) 违反规则(2)
(III) 违反规则(3)
三、 亲核取代反应
(一)反应历程 芳香亲核取代反应有三种历程:加成 - 消去的 中间体络合物历程;重氮盐被取代的 SN1历程; 消去-加成的苯炔历程。 中间体络合物历程(有时称为SNAr历程)
X (1) X (2) _ Y 快 + Y
-
X 慢 _ Y
Y
+ X-
证明历程最令人信服的事实是中间体络合物 的离析。如CH3OK和2,4,6-三硝基苯乙醚作 用生成的深紫色中间体络合物就是一个稳定 的盐,其结构已用核磁共振证明。
OEt O2N NO2 CH3OK H+ NO2 N+ _ O O H3CO O2N OEt NO2
H H
- H+
不稳定
H H
- H-
+
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