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目标操作方法与技术

教学目标操作方法与技术

1、学科教学价值(学科性质与特点) 如:化学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 基本营养物质 2、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课时目标)是课程 目标的下位概念,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 本思路。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设计教学目标 的直接依据。
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 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课标)
,可用“二氧化硫”替代“氯...化合物”,从而
形成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硫 的主要性质,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策略
2、拆解:将课程标准拆解为几个互有联系的细项指标,以 此形成具体的教学目标。如:
内容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学科知识结构、知识点在知识体 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应用价值(知识在解决科学技术、日 常生活等一系列问题时的功能);能力价值(知识本身所含 有的对人的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教育价值(在思 想、情感等方面的价值)
• 在文本解读基础上,明确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在整个单元 或课题中位居核心地位的、决定或影响其他知识学习的核心 内容,也是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时典型的过程和方法。
(一)为什么基于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 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标准是教学目 标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由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决定,包括 学科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题目标、 课时目标等几个层次,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二)基于标准的什么?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分析、对比乙醇、乙烷、 水的结构,从而发现乙醇的结构特点,通过实验 认识乙醇与钠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3、通过情境学生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能表示 化学方程式,知道测量酒驾的原理,关注...感 受...。
4、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实验研究乙醇酯化反应,了 解酯化反应的原理,体会...。
教学目标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 谢鸿雁 2012年5月24日
本专题提纲
一、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技术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与陈述技术 三、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落实建议 四、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 五、布卢姆新认知目标分类表及其在单元目标设
计中的应用
一、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技术
(一)为什么基于课程标准?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什么? (三)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策略
• 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要经过具体化的过程 ,尤其是知识技能目标。
教材内容:
• 文本特点:体裁、题材、内容、结构(顺序排列)、语言; • 文本特征:字体、标题、颜色、排版、图片 • 知识分析:知识点、知识体系、知识间逻辑关系。 • 内容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结构分析、本质分析。 ——内容价值(功能)分析全面准确。
学情(学生初始能力)
案例:学案教学中的“自主课”、“展示课” 展示课目标如何定位:除重点外,还应来源
于自主课上学生学习的疑难点、生成点。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技术
1、基本结构:包括ABCD四要素: 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应是学生的行为,不 是教师的行为。教学目标不应表述成“教给学生……”或“ 教师将说明……”,规范的行为目标应是“学生应该…...” 。
1、了解甲烷的结构与性质,能说出甲烷取代反应的实验现 象,能写出化学方程式。
2、运用模型了解碳的成键特征,知道什么是烷烃,简单认 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最后:根据目标叙写规范,科学陈述教学目标。
• 如:化学2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1、学生能自己表示乙醇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 常见应用,感受乙醇....。
二、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与陈述技术
(一)设计课题目标与课时目标的依据 • 课程标准 • 教材内容 • 学情
课程标准:
• 课程标准是Biblioteka 学目标的来源之一,教学目标应体 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应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中 关于学科总目标和内容标准中的具体目标,明确 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学习什么知识和解决什么问 题,弄懂什么理论、原理、定理、法则、公式、 规律等,学会什么技能、技巧,发展什么智力、 能力,培养什么道德品质、习惯,形成什么思想 观点、世界观。
2、关于三维目标
行为动词:
• 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 为。
• 知识目标:可参照布卢姆新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中的6个认知过程层次替代名称。举例:写出、列 出、认出、辨别、比较、对比、指明、绘制、解 决、背诵等。
• 过程与方法行为动词举例:感受、经历、体验、 探索、感知、观察。
•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渐进性、过程性。逐步形 成、逐步确立等。主要在单元目标中体现。常用 的动词有:关心、关注、注意、善于、形成、养 成、树立、建立、确立、具有。
• 这样就可形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单元中多条具体 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策略
3、组合:合并多条课程标准,或选取多条课程标准中具有 关联性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的焦点,形成一个教学目标。
如:化学2“主题1、物质结构基础”第6条“运用模型了解 碳的成键特征,描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1条“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 义,了解甲烷、乙烯、苯等的主要性质”才可形成第三章 第一节的教学目标:
• 通过实验了解氯气的主要性质,能表示氯气与金属、水、 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知道氯气 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 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知道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能举例说明。认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能写出相关的化学 方程式,知道其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能列举环境污染的 原因。.......
如 : 1.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了解甲烷、乙烯、苯 等的主要性质,认识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 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 性质,认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的策略
1、替代: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