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的住区规划
新城市主义的邻里观
邻里是社区的基本单位
• 紧凑、适于步行、混合使用、易于识别, 各种功能达到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等 。
• 在步行距离内解决日常生活需求,使得不 驾车的人也能够独立生活。
• 在以大型公交站点为中心的步行范围内, 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土地使用使得大型公共交通成为 小汽车交通之外可行的选择。
正式确立和理论体系的成熟。市主义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 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 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 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和邻里单元 。强调两方面内容: 一:可步行的区域(适宜于人的适度, 适宜社区居民出行生活布局) 二:多样化(即指不同年龄、类型、收 入居民的多样,也指不同岗位、活动的 多样) 针对住区开发主要体现如下: 一、传统邻里社区发发模式(TND); 二、公共交通主导型开发模式(TOD)。
New Urbanism
新城市主义的住区规划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城市规划1201
庞宁
Directory
• 新城市主义起源 •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思想 • 新城市主义的邻里观 • TND模式 • TOD模式 • TOD在中国
序
New Urbanism2
新城市主义的起源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郊区
设计特点
1、组织紧凑的有公交支持的开发
2、将商业、住宅、办公楼、公园和公共建筑设 置在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的范围内
3、经典的TOD规划方案经常包括自社区中心或 车站核心区向外的放射性街道以提高交通效率
4、混合多种类型、密度和价格的住房
5、保护生态环境和河岸带,留出高质量的公共 空间,使公共空间成为建筑导向和邻里生活的 焦点
无序蔓延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形成的一个新的
城市规划及设计理论。其理论来源仍旧是霍
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
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
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
式。 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1993年在美国亚历山德里亚召开的第一届
新城市主义大会比标志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
6、其居住开发密度是25~60户/hm2,接近车 站的地方商业用地不小于10%
7、鼓励沿着现有邻里交通走廊沿线实施填充式 开发或者再开发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模式-TOD 结合站点集中、紧凑开发,强调功能集聚和适度混合,保持适当密度和步行尺度与规模。
案例浅析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公共交通一直 负担着全港80%以上的客流量,仅有大约 6%左右的居民出行使用私人交通工具。正 是由于TOD开发对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巨 大需求,尽管香港的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起 步较晚,但经过短短10多年的发展,香港 已建成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130公里。并一 直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香港的 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TOD社区的土地利 用形态。全香港约有45%的人口居住在距 离地铁站仅500米的范围内,九龙、新九龙 以及香港岛更是高达65%。港岛商务中心 内以公共交通枢纽为起点的步行系统四通 八达,凡与步行系统相连的建筑,本身就 是步行系统的组成部分,其通道层及邻接 的楼层通常作为零售商业和娱乐用途,给 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优先考虑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部分 ,并把公共空间、绿地、广场作为邻里中 心。
(2)对于内部交通,该模式主张设置较 密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街道不宜过宽, 主干道宽度在10米左右,标准街道在7米 左右。较多的道路联结节点和较窄的路宽 可有效降低行车速度,从而营造利于行人 和自行车的交通环境。
(3)TND模式强调社区的紧凑度,强调 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适度提 高建筑容积率降低开发成本和“浓缩”税 源。
住宅区 公 园
核 心
可达性:每个邻里半径不超过400米 ,保证大部分家庭到邻里 公园仅需步行3min左右,到社区中心广场或公共空间仅步行 5min。
公共服务设施环绕中央广场布置:市政厅、 购物中心、俱乐部、社区中心、邮局等。
住宅产品包括:独栋别墅、双拼、连排别 墅。购买者以自住和渡假型第二住所为主。
TND模式的步行为主紧凑发展
设计要素
4)在户型设计上,TND模式还侧 重考虑住宅的多样性和拓展性,通 过提供不同建筑面积、不同户型、 不同价格的多样性住宅,利用总价 的过滤效应,让更多低收入的家庭 能够支付得起。
(5)在建筑风格上,TND模式强 调要尊重地方传统。
(6)最优规模——中心到边界 400米左右的空间范围。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模式)
这个概念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 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 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 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 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 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 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 式。TOD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 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目前被广 泛利用在城市开发中,尤其是在城市尚未成片开发的地 区,通过先期对规划发展区的用地以较低的价格征用, 导入公共交通,形成开发地价的时间差,然后,出售基 础设施完善的“熟地”,政府从土地升值的回报中回收 公共交通的先期投入。
TOD在中国
正是由于TOD本身在美国已经泛 化,被介绍引入中国后,对其概念运 用的泛滥也就可想而知。不仅仅只是 被理解为公交先导,甚至已经泛化到 凡是地铁周边站点的开发都属于TOD 开发模式这样一种认识误区。目前有 几种开发情况经常会冠以TOD的名号 ,如地铁站点+周边物业开发、地铁 站点综合体开发等。也就是说凡是涉 及到轨道交通和沿线土地开发的情况 ,都会被认为是TOD开发模式。
TND
TND模式认为社区的基本单元是邻里,每一个邻里的规模大约 有5分钟的步行距离,单个社区的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6—80万平方 米的范围内,最佳规模半径为400米,大部分家庭到邻里公园距离都 在3分钟步行范围之内。
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模式
Type something here
一般郊区住区蔓延式的发展
中国的TOD实际是TAD模式,而过分 追求商业利益,缺乏对站点附近土地开发 的整体考虑,最终形成的只是忽略土地和 轨道交通整合发展的TAD(公交毗邻发展 )模式,不但没能解决公交导向的问题, 反而进一步恶化了公交出行的环境。
因此有研究指出,中国的TOD应该换 一种内涵理解,认为:中国城市的TOD要 从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规划一体化的角度 ,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高度整合。 具体来说,是在骨干公交线路沿线和公交 站点易于步行的范围内进行适度的高强度 土地开发,强调居住、办公、商业、公共 空间等用地的混合使用设计,使其与公交 设施形成有效整合的一体化社区,从而引 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
海滨布置少量渡假旅馆、凉亭,海滩无任 何其他开发,保持自然状态,供人们享受。
利用原有生态资源,保护性开发为绿化公 园。
空间:运用设计手段,使广场、道路、 商业体等公共空间都成为邻里间聚会交流 的场所,从而营造强烈的社区氛围;
•交通:社区道路系统没有区分主干道和 次干道。它通过增加路网整体密度,降低 道路等级,提高了每户的通达性,又降低 了机动车的行车速度
• 顺畅的街道网络,鼓励步行,减少小汽车 出行的次数和路程,节约能源。
• 多元的住宅类型和价格水平,使得不同年 龄、种族和收入的人们能有日常交往。
• 将市政、机构和商业活动集中起来。 • 压缩学校规模,并将之分散到社区,使其 尽可能适于儿童步行或者骑单车上学。 • 多种类型的公园(见图)。
新传统邻里开发(TND模式)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NING
案例
佛罗里达沃顿郡seaside住区规划
始建于1980年,位于郊区的滨海居 住度假小镇,被时代周刊列为美国近十 年“十大设计成就之一”。
•规模: 占地32.4万㎡,800米海岸线,约2000 人, 350个独立住宅, 200套公寓单元和200间旅馆客房。
• 结构:以中央广场为核心,社区道路都通向海滩和城镇中心,把公共服务设置在中 央广场周边,供所有住户使用。通过广场、林荫道、海滩等公共空间的设置,鼓励邻里 间的交流。